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新中式”成时尚流量密码,“东方美穿搭”为何越来越火,欢迎阅读。
宋锦马甲、香云纱外套、刺绣马面裙、改良旗袍 …… 新春期间," 新中式 " 登上多个电商及社交平台热搜词条榜。无论是央视龙年春晚舞台上,刘涛、刘诗诗、李沁等演绎 " 汉之庄严 "" 唐之绮丽 "" 宋之风雅 "" 明之端庄 " 吸睛无数,还是越来越多时尚博主、穿搭达人一袭华服亮相旅游景点大街小巷,新国潮崛起下的 " 东方美穿搭 ",俨然已成新一轮流量密码," 龙年战袍 " 格局被大大打开。
" 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是中式时尚厚植的宝库,这股穿搭热潮彰显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以东方美学为代表的生活方式回潮,将具有持续引领态势。" 东华大学教授、上海时尚之都促进中心主任卞向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复兴华夏衣文化是民间家国情怀的真情流露,也是 "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的自然表达。在他看来,挖掘传统服饰内涵,塑造中式品牌,对本土设计师提出了高维挑战——对中国服饰演变及传统文化精华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才能让 " 新中式 " 风潮行稳致远。
搜索量激增,中式潮流席卷社交平台成新风口
打开社交軟體,明星出席活动穿 " 新中式 ",带动 " 杨幂同款 "" 倪妮同款 " 销量走俏;时尚博主的花式推荐,也让用户纷纷 " 种草 " 下单。
截至 2 月初,小红书平台 " 新中式穿搭 " 相关笔记高达 260 万余篇," 新中式 " 年服被称为年货 " 新三样 "," 爆改新中式 "" 东方美穿搭 " 等相关话题笔记发布数量与搜索热度同步上涨," 全球同袍点亮世界地图 " 话题阅读量近 4000 万,超万人在 20 余家海外旅游目的地穿汉服庆新春;抖音 " 新中式穿搭 " 话题下已累计超百亿次播放;据淘宝数据,近两个月 " 新中式 " 搜索量同比增长超 200%,2023 年新中式服饰市场规模达 10 亿级;以马面裙为首的汉服等相关企业销量暴涨,1 月份曹县汉服销售额达 9.2 亿元,马面裙占近半;天猫服饰发布 2024 春夏核心趋势风格," 清冷新中式 " 依然在列,持续火爆。
所谓 " 新中式 ",并没有精确定义,在当代年轻消费者看来,灵活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并符合当代审美,都可归类于此。与严格讲究形制的汉服不同,新中式服装在设计环节往往更大胆、混搭、包容,不局限于特殊场合,开辟了一条实用度更高、更具日常化的中式穿衣思路。
小红书博主 @随时的设计师们
曾经是 " 妈妈辈 " 心仪的中式穿搭,为何摇身一变让 Z 世代直呼 " 真香 "" 上头 ",列入 " 龙年战袍 " 首选?这届年轻人 " 血脉觉醒 " 背后,究竟涌动着怎样的时代风潮?有网友半开玩笑称,这是 " 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 OOTD(" 日常穿搭 " 英文缩写)"。
当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埋单,年轻一代更看重其背后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新中式 " 的创新性与氛围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主力消费军 90 后、00 后的个性化表达诉求。
由中式美学蔓延开来的作品成为网友津津乐道的话题,比如文化博主爆改剪纸打造 " 最美披风 ",传统皮影 " 飞 " 上年轻人戴的 3D 艺术头饰里 …… 新中式热潮甚至从服饰穿搭 " 卷 " 到了美妆、餐饮、养生、家居等领網域,日渐形成了整体风格和气质表达,商家们纷纷借 " 东风 " 加码营销,新风口催生出更多产业机遇。
小红书博主 @摇铃啊摇铃儿
惊艳出圈后,传统风韵现代表达仍需溯源取经
如何读懂云裁霞剪的中式之美,让璀璨传统迸发出新光芒?业内人士提醒," 新中式 " 赛道看似广阔,但要立足扎根并不易,颇具审美水准的当代消费者对 " 新中式 " 设计语言要求更苛刻细致。
此前,有直播间售卖 " 新中式 " 衣服,被网友吐槽 " 土里土气 "" 细节有 bug" 后不慎 " 翻车 "。显然,对于 " 新中式 " 风格的把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得心应手。
洞察时尚基因,拓宽产业版图,已成新课题。" 新中式 " 背后承载着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怎样从庞大 " 宝库 " 中溯源取经,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在上海设立的全国首个汉服版权服务平台,汇聚整合 " 政产学研用 " 资源。卞向阳谈到,不妨从博物馆、专业学术机构、高校等借力,推进汉服等中华传统服饰的历史研究,展开新的融合与演变,将更多灵感从博物馆、历史书中 " 请出来 ",引入符合现代文明的服饰文化元素,助力上海世界一流 " 设计之都 " 建设。
出版界也推出了一批聚焦传统服饰文化的人文普及读物。其中,历时八年打磨的《汉服藏美录》,以年代为线索讲述汉服千年流变,全方位解锁中式文化密码,深度传递中国式浪漫。该书作者何继丹、孙虹谈到,创作初衷就是想以通俗易懂的影像化形式,将祖先衣冠宝典再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欣赏汉服之美。从夏商周汉服之起源说起,到锦绣圣衣秦风汉随,褒衣博带魏晋风度,霓裳羽衣隋唐气象,僧衣鹤影宋元时尚,再到珠围翠绕明清意趣 …… 跨越 3000 年长河,全书以大量历史图样为本,搭配精美花纹图饰,串起历朝历代汉服各种形制图样以及演变脉络。" 中式是中国人对理想形象的浪漫裁剪。美可以穿越时空,传达善意。" 孙虹说。
在设计上摆脱 " 一味跟风 ",要尽可能 " 掌握门道 "。比如出镜率颇高的唐代高腰襦裙形制,是短上衣加上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及腋下,也是现代古装爱好者的人气形制之一。这种襦裙样式始于汉代,变于魏晋,在隋唐盛行开来。" 唐代女性尚丰盈肥美,高腰襦裙基本不显腰身,而且有把人拉长的视觉效果,故成为唐代女子服装的不二首选。" 书中如是解读。
机械化生产容易使感官迷失于 " 快消费 " 之中,通过数千年 " 手工制物 " 所积淀的中式技艺,有望再度照亮民族遗产。眼下这股热潮,只是带热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新起点," 新中式 " 的发展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