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职场生涯年过30还想晋升,必备这6种能力链,欢迎阅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1
晋升选择题
你有两个下属,你想从他们中挑一个升职,你觉得哪一个更适合?
员工 A:
优点:奉行 "80% 的精力维护 20% 的重要客户 " 的原则,典型的效率至上者,所以你看他平时从不会像别的员工一样忙得团团转。上面的 KPI 下得轻松时,他的业绩也不见得多突出,可一旦 KPI 过猛,即使别人都叫苦连天,他也能轻松完成。
缺点:进取心不足,领导觉得他还有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希望他多接一些,他嘴上答应的很好,但基本上都是按自己的节奏来。
员工 B:
优点:肯动腦筋,敢于挑战高难度的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业务方向,部门几个 "Mission Impossible" 都是被他搞定的。
缺点:状态不稳定,常常凭自己的喜好办事;缺少大局观,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影响任务进度。
总结成一个问题:两个员工,一个稳健有余,进取心不足,一个有创新精神,但状态不稳定,哪一个更有晋升潜力?
2
" 勇于创新 " 是职场一大谎言
问你个问题,你到一家常去的餐馆吃饭,最贵的主菜,你是点你以前吃过觉得不错的菜呢?还是点没有吃过的新菜?
答案肯定是要看情况,如果是重要的场合,比如请客,当然要点以前吃过觉得不错的菜;如果是家人朋友日常小聚,点一些新出的菜品,说不定会有惊喜。
所以前面例子的答案,稳定型的员工 A,获得晋升机会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这是重要的决策,稳健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赞同这个观点。确实,实际生活中,答案跟老板的个性偏好有关,跟部门文化有关,跟公司业务类型有关,在核电站工作的人," 创新 " 是贬义词,在互联网创业企业," 稳重 " 是对你最大的否定。
但这种差异常常只是一种公司文化,并不会影响上司最终的选择,通常都是求稳,越是大公司,越是如此。
这在决策中,被称为 " 可预测性 " 或者 " 确定性 "。
决策心理学中有一个 " 前景理论 ",认为人在面对不确定的收益面前,总是倾向于更确定的选择,比如下面这个例子,你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A:稳赚 5 万元;
B:有 90% 的可能赚 6 万元,10% 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是理性的选择,方案 B 更有价值,但实际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稳赢的方案 A。
举一个更极端的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年过 30 岁,已婚未育的女性,而且履历完美,薪资要求也很正常,那么你求职失败的原因,很可能一大半是对方在防范你突然回家生孩子的风险——虽然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生。
" 可预测性 " 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上司们鼓励员工创新,特别是销售、市场、研发这类部门,但前提是 " 权责对等 ",你要自己承担风险,一旦失败,那就是你自不量力,是能力问题。
这看似虚伪矛盾,实为公司体制的必然——如果个人不需要承担失败的后果,其结果就是让整个公司充满了 " 伪创新的投机份子 ",而不是做实事的人。
这些才是真相,真相是没人跟你说的,要靠你 " 撞南墙 " 后自己去领悟。
大部分获得晋升机会的人,其职业发展都有很强的可预测性。这个 " 可预测性 ",我们自己会忽略,但上司很重视,因为这是 " 选人 " 的决策依据。
" 可预测性 " 在实践中,真正地困难的地方在于:一个员工的晋升有两步,第一步,让上司关注你的努力,第二步,让领导认识到你的潜力,可这两步往往是对立的。
一个 " 不走寻常路 " 的员工,很容易在一众员工中脱颖而出,但凡事有利必有弊," 不走寻常路 " 常常意味着不可靠,就是 " 可预测性低 "。
所以 " 可预测性 " 并不是一味求稳不思进取,解决 " 表现突出 " 与 " 状态稳定 " 的矛盾,我有六个 " 让你更靠谱 " 的建议。
3
拒绝平庸。拥抱平常心
第一、建立你的 " 能力圈 "
这里借用投资领網域的 " 能力圈 " 理论,它的意义是说,职场中,别做包治百病的赤脚医生,你要清晰地建立你的能力边界——哪些擅长,哪些不擅长。
" 能力圈 " 的最大作用是不熟不做,避免犯错,职场是 " 一错抵三功 ",经常犯错就代表你的 " 可预测性 " 差。
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很多东西,你以为在你的能力圈之内,其实不是,如下图。
第二、做事要有成本意识
凡事都要讲成本,值得公司 " 不计成本的投入 " 的事情是很少的," 能力圈 " 的另一个意义是形成 " 成本意识 ":在你认知最深刻的领網域行动,是成本最低的方法。
低成本工作,也是 " 可预测性 " 的一个方面,前面说的 "80% 的精力维护 20% 的重要工作 " 就是一种低成本的工作方法。
第三、建立上司的合理预期
不但要建立 " 能力圈 ",还要让这个印象在上司和同事心中生根。
如果你十次有八次把事情做到 80 分,两次做到 60 分,上司对你的预期就是 80 分;如果你十次有五次把事情做到 100 分,五次不及格,那上司对你没有预期。
职场上大部分事情做到 80 分,是 " 成本收益比 " 最高的阶段,你的上司不会比你更不明白这个道理。别相信 " 工匠精神 " 这种鬼话,如果上司经常把这类话挂在嘴边,只是他们觉得你加班加得太少了。
只有在上司心里建立了合理预期的人,才会被派到适合的、重要的任务。
你也许会说,这三条建议,每一条都是在让你变得平常。人一定要先接受职场的平常状态,才有机会 " 打破平庸 "。
下面的两条,就是让你 " 走出平庸 "。
第四、在困难条件下的稳定发挥
衡量一个人的靠谱程度,除了稳定性之外,还有在困难条件下的应对能力。
就像考试时的 " 难题 " 和 " 超纲题 " 不是一回事一样,职场上所谓困难的任务,并非超越业务范围,而是有着很严格的边际条件,比如:低预算完成一次指标很高的推广、低成本高性能的爆品、新产品提高良品率,等等。
这类任务挑战的仍然是你能力圈内的能力。
能力圈内的能力,有 70% 是常用的,20% 是偶尔用到的,只有 10% 的很接近能力圈外的领網域,是最少用到的。
只有平时坚持在 " 能力圈 " 内做事的人,才能熟练地运用这 10% 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即使是犯错,你犯的也是上司预测中的错误,无损于你的 " 可预测性 "。比如上司预测良品率不高,结果真的不高,估计销量一般,结果真的一般。
第五、通过学习,拓展你的能力圈
少犯错,不代表你可以 " 猥琐发育 "," 能力圈 " 是需要通过学习去拓展的。
提出能力圈理论的巴菲特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座移动的商学院,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这些都在拓展自己的能力圈,所以他在对中国企业一无所知的时候,也会投资中石油和比亚迪。
思考学习要走出 " 能力圈 ",决策执行要回到 " 能力圈 ",知行合一就是在 " 能力圈 " 外 " 知 ",在 " 能力圈 " 内 " 行 ",那些在自己不懂的地方信心十足地下判断、盲目行动的人,遇到问题后,大概率会退回去。
不过,人最不可测的地方不是能力,而是 " 心 ",也就是性格,所以最后一条建议是性格方面的——
第六、可预测的性格与情绪
能力圈的作用是让上司知道你最擅长做什么,可预测的性格的作用是让同事和下属知道怎么配合你。
" 以不变应万变 " 的职场人际关系策略,核心就是保持你性格的稳定性,内向你就一直内向下去,保守你就始终保守,敏感你就别怕别人说你敏感。
这么做是增加自己透明度,增强行动的可预测性,放弃某些眼前利益,让对方放心与你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合作关系。
4
既可预测,又不可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在激烈的竞争中,每一个人都害怕平庸,害怕像哪些老员工一样,在一个职位上默默地为公司贡献大好年华。
所以," 可预测性 " 对于那些渴望早日功成名就的人而言,是一种很尴尬的状态,那意味着在 " 能力圈 " 内,以四平八稳的速度前进。
虽然我前面进到的几点都是平衡这两种要求的方法,但实践起来,未必束手束脚。
强调 " 突破规则 " 的重要性,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尊重规则,实际上只尊重赢家。
这里说的规则也是一种预期
看起来,这两篇文章的观点是矛盾的。但我想提醒大家看看那篇文章的最后两段:
这个世界有两种聪明人,一种人在规则内最大限度的为自己争取利益,而另一种根本看不上规则内的这点蝇头小利。
想要从一家公司的低层脱颖而出,靠的是规则之内的能力,但越往上走,越考验你突破规则又不被惩罚的手段。
你必须既可预测,又不可测——其中的矛盾之处,才是价值所在。(本文完)
你的思维方式
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