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太突然!官网关闭,还没开业就倒闭!热水器都被拍卖,欢迎阅读。
作 者丨闫硕
编 辑丨季媛媛 江佩佩
视 频 丨许婷婷
总投资约 1.5 亿元,还没开始营业就倒闭!知名机构资金链断裂,走向拍卖。
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一组关于莆田国本妇产医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 " 国本妇产医院 ")的拍卖消息引起业内广泛关注,拍卖标的包括医用器材、办公器材、食堂器材等资产。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截图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拍卖信息共计 80 余条,从 2025 年 1 月 27 日开始接受咨询,已于 2 月 15 日 10 时至 2 月 16 日 10 时进行第一次公开拍卖。目前,绝大部分拍卖标的处于流拍状态,仅有电视等极少部分标的以起拍价被拍下。
涉事民营医院已列入失信名单,被强制执行
一民营医院还没开业就倒闭,官网关闭、无法联系
根据莆田市荔城区环境保护局公示的相关信息,国本妇产医院项目总投资 1500 万元,建筑面积 20419 平方米,拟设床位 98 张,编制人员 300 人,其中医生 50 人,护士 150 人,勤政 100 人。
不过,当地媒体曾报道,国本妇产医院总投资约 1.5 亿元,其中美国 GE-E10 四维彩超、LER 一体化产床、宫腹腔镜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价值 2500 多万元。
在医院的相关介绍中也都在强调:医院参照国际 JCI 标准设立,以星级酒店式装饰、家庭化就医环境设计,提供高品质的妇科、产科、儿科、月子中心、产后康复、医学美容、生殖医学等专业医疗服务。
但实际上,国本妇产医院并未开业,也没有相关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定开业时间之前,2018 年、2019 年,国本妇产医院连续多次开展招聘活动,也开展了新员工的相关培训活动,已然做足了开业的准备。
回顾国本妇产医院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最初被寄予厚望。2017 年是我国 " 全面两孩 " 生育政策实施的第二年,这一年的 11 月,国本妇产医院正式成立,而且是莆田市政府在相关医疗产业规划中引进的重点民生项目。
1 年租金高达 240 万元
在当地环保局公示的信息中,国本妇产医院租用原莆田市体育交流中心大厦 20 年,并享有 6 个月的装修免租期,每年租金高达 240 万元。
根据国本妇产医院官方公众号,医院将于 2019 年底正式开业。但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医院并未按时开业。2020 年 1 月,集团领导表示,妇产医院一定会早日开业、顺利投入运行。
官网关闭、官方公众号停更 5 年
但并未如愿以偿。直到现在,国本妇产医院仍未开业,其官方公众号已于 2020 年 5 月停更至今,此前几乎是每日一更。目前,其官方网站已无法打开,联系方式也已是空号,2023 年给出的联系方式则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资产大拍卖:法院连发 81 条公告,连热水器都被拍卖了
今年 1 月 27 日,莆田市荔城区人民法院的拍卖公告明确了该家医院的近况:81 条拍卖公告,涉及医用器材、办公器材、食堂器材等资产,且都是 " 所有的 ",比如医院所有的密闭性储水式电热水器、所有的医用煮沸消毒器等。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有一则 2022 年 6 月发布的《莆田国本妇产医院有限责任公司、莆田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国本妇产医院部分解释了为何没有开业:
" 国本公司(即国本妇产医院)依照战略合同框架協定进行建设,但是城管部门不同意按照卫生部门的规划审批,导致无法通过医疗机构验收,该情况是妇产医院订立本合同时不能预见、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属于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目前项目属于被迫停止状态,没有营业也没有收入。" 而且,医院当时也在 " 等待政府收购方案 "。
企查查显示,截至目前,国本妇产医院股东并未发生变动,为莆田市国本健康医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11 月 2 日,股东则为福州领航医疗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百旺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国药并购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福建国药资本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圣众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别为 33.0%、33.0%、29.6%、4.0%、0.4%。
为何多地民营医院频繁倒闭?
业内人士:无序扩张、供大于求
医院尤其是民营医院的破产清算是近些年不断被业内讨论的话题。从经营层面上看,近半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既有未投入使用的国本妇产医院、六安市肿瘤医院,也有已经投入运营的唐山南湖医院、宿迁儿童医院、重庆全網域肿瘤医院。
谈及民营医院倒闭的原因,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在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医院的倒闭与前期我国医院规模的扩张有关系,供给侧规模持续扩大,导致供大于求。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也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现在不少医院的破产首先就是因为床位过剩,在局部地区已凸显问题。
根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4 年至 2022 年公立医院数量持续减少,从 2014 年的 13314 个减少至 2022 年的 11746 个,2023 年这一数据增加了 26 个之后达到 11772 个。另一方面,过去十年民营医院数量则在持续增加,从 2014 年的 12546 个增加至 2023 年的 26583 个。而在床位数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都在快速扩张,2023 年公立医院达到 550 余万张,私立医院也达到了 240 余万张。
"不少民营医院是贷款运营的,包括土地、建筑、设备等都是贷款来的,运营成本很高。而且在患者信任度方面,相比于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又缺乏优势。所以,在收入不能覆盖支出的情况下,便会导致资金流断裂,最终可能就会走向破产。" 金春林说。
他进一步指出,另一方面,随着老龄化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公众就医的需求不断扩张。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医保控费非常严格,飞行检查频次也在增加,对医疗机构规范运营的要求较高,就出现一些医院特别是民营医院倒闭。
仲崇明也强调,随着医改以及医疗反腐的推进,也在倒逼医疗改革,对一些医疗机构造成直接压力。" 而且,医疗行业竞争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医院各项开支比较刚性,但收入实现总是具有不确定性。另外,医疗行业竞争不进则退,一些缺少资源与战略支持,不能较快适应环境变化和患者需求的医院十分被动。"
对于破产的妇产、儿童、肿瘤等专科医院,仲崇明认为,这些医院往往在学科建设、运营管理上没有真正进入正向循环发展轨道,在社会认可度、投入产出模型上没有建立相对可靠的护城河。面对医疗资源短缺、客户认可度低,找灵活可靠的解决方案时不够彻底。或者说一味借用、模仿公立医疗资源,而没有创新地提供合理有效的医疗服务。
如何破局?走专科、轻资产路线
" 这些破产案例将为后来者提供前车之鉴,这些医院需要考虑相关人员的就业安置、贷款还款等问题,要保持稳定第一。" 仲崇明表示,对于民营医院的未来,比较明确的是当前地方政府鼓励包括民营医院在内的民营企业办好实业、服务业。
事实上,我国已经进入医疗分层消费的时代,民营医院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
交银国际近日分析指出,当前民营医疗服务板块估值水平极具投资吸引力。长期来看,政策支持社会办医的大方向不改,叠加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认为民营医疗板块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规模和地位将与日俱增,相关企业的长期基本面向好,趋势能见度较强。
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民营医院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需要瞄准痛点、短板,真正从这里闯出一条路,坚持这个主线来安身立命,这是战略主线。而投机取巧布局一些专科或全科,是重要的财务考虑和运营管理,也是比较重要的主线。民营医院只有坚持价值观、价值服务能力,才有存在价值以及发展信心。" 仲崇明说。
金春林也强调,民营医院要打出自己的特色,要走专科性、轻资产路线,综合性医院可能比较困难。另外,在当前严酷的市场竞争下,民营医院需要降本增效,不能盲目扩张,要守好现金流。
事实上,在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社会资本办医的大背景下,体量小而精的民营医院在过去多年迅速发展并渗透基层医疗市场。
交银国际指出,过去 20 年间,二级和一级医院在中国医院总数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并于 2022 年达到 65%,增长主要来自民营医院。与此同时,民营医院的自身发展也呈现高端化趋势,2010 年以来,民营医院中定级医院比例快速提升,其中三级 + 二级医院占比从 5% 升至 20% 以上,体现民营医院在规模、服务能力和效率上的持续进步。
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是社会资本切入民营医疗服务赛道时的主要投资方向,从医院数量和床位数量来看,综合医院占比在一半以上,但近年来有下降趋势,而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型(中医医院、护理院等)的比例稳中有升。" 近年来,社会资本在投入民营医疗服务赛道时,主要选择体量相对较小、业务增速较快的中医医院和美容、口腔、眼科等专科医院。" 交银国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