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一汽+零跑,是“官办婚姻”,还是“双向奔赴”?,欢迎阅读。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汽车市场的当下,中国车企的整合潮正在加速。
3 月 3 日,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意味着这家造车新势力迎来了最强央企盟友。
虽然资本市场对两者的合作前景似乎并不 " 看好 ",零跑今天的港股跌近 2 个点,收报 35.85 港元;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合作无论对于一汽还是零跑来说,都是一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机会。
事实上,此前在东风与长安酝酿重组消息引发行业强烈关注之时,一汽的 " 缺席 " 就已经给人们留下了不少的 " 想象空间 "。
如今一汽联手零跑,在功夫汽车看来,这一 " 央企 + 新势力 " 模式无疑将打开新局面。
与此同时,面对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零跑与一汽的牵手,或许不仅是一次深思熟虑的选择,更是一次顺势而为的双赢布局。
事关最近 Stellantis 的财报暴跌,唐唯实提前下台,这一系列变动也为零跑的未来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1
央企新能源整合提速
一汽 + 零跑的 " 补位 " 逻辑
从最近东风、长安酝酿重组,到这次一汽选择零跑,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实则反映出央企新能源战略正在经历从 " 分散推进 " 到 " 资源协同 " 的转变。
首先,从一汽的视角来看,零跑的全網域自研能力正是其新能源业务所急需的 " 拼图 "。
2024 年,一汽新能源销量仅 33.9 万辆,未能完成 50 万辆的目标。
而众所周知,零跑在智能化、三电技术方面具备优势,且新能源市场表现稳定,2024 年交付量达 29 万辆,是少数 " 稳住了基本盘 " 的造车新势力,且通过与 Stellantis 的合作积累了国际化经验。
其次,从零跑的视角来看,一汽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制造体系和政策资源,能够帮助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内卷竞争中站稳脚跟。
可以说,零跑与 Stellantis 的合作带来了全球化发展机会,而与一汽的合作,则强化了国内市场的基本盘。
尤其是在融资和成本控制方面,央企的资金优势将成为零跑未来竞争的保障。
为此,一汽牵手零跑,既是央企新能源转型的 " 捷径 ",也是新势力寻找稳健成长路径的战略选择,基本面上看是一个 " 双赢 " 的选择。
与此同时,这说明,在新能源竞争进入深水区之后,央企体系内的新能源战略正在发生转向,原本各自为战的新能源板块,开始向更大规模的协同方向迈进。
与东风、长安可能的合并不同,一汽选择携手造车新势力的这条路径,也意味着一汽在新能源转型上,选择了一条更加灵活且高效的路径。
因为合并意味着要经历管理架构调整、品牌整合、内部资源重新分配等复杂流程,短期内很难快速见效,而 " 央企 + 新势力 " 模式,则能在保持各自体系独立运作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市场、制造等方面的互补协同。
2
Stellantis 财报暴跌
零跑提前找 " 备胎 "?
在一汽与零跑签署的该份《备忘录》中,除了在研发领網域的合作之外,双方还将 " 进一步探讨深化资本合作的可行性 ",这也不禁让人对两者后续的合作形式充满想象。
就在零跑和一汽官宣牵手的前不久,Stellantis 公布的 2024 年财报让人 " 大跌眼镜 "。
不仅净利润暴跌 70%,从 186 亿欧元降至 55 亿欧元,其 CEO 唐唯实提前下台,Stellantis 管理层面临巨大调整。
这对零跑来说,无疑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零跑与一汽的合作不仅仅是 " 技术联合开发 ",更可能是一场资本层面的 " 提前布局 " ——以防 Stellantis 的投资战略发生变化。
从零跑的角度来看,如果 Stellantis 削弱对其的资金支持或技术合作,零跑需要一个新的稳定资本方。
而一汽作为央企,不仅在资金和资源方面更具稳定性,政策优势也能为零跑提供更多支持,例如政府新能源补贴、产业链整合等。
再者,从一汽的角度来看,如果其与零跑的合作足够深入,未来入股零跑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对一汽而言,这是一块值得加注的新能源资产。
3
功夫拍案
在新能源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后,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当前来看,一汽 + 零跑的合作更像是一次 " 政策推动下的务实选择 ",但如果能实现技术、供应链、资本的深度融合,它未必不能成为一次真正的 " 双向奔赴 "。
未来,零跑是否能借助一汽站稳国内市场?一汽能否借零跑加速新能源转型?这场合作的真正意义,或许要等到双方的产品、市场、资本合作真正落地后,才能见分晓。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
▼
欢迎点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