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让“智能”和“专业”惠及更多人,是小米现阶段的关键,欢迎阅读。
2024 年 2 月 22 日晚间,在小米方面召开的小米 14 Ultra 暨 " 人车家全生态 " 新品发布会中,小米 14 系列中定位最高的小米 14 Ultra 正式亮相。关于这款顶级旗舰的性能、影像等方面的详细测试,我们三易生活此前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去准备,详细的内容将会在后续正式上线。
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于这部新机,现在就没有别的可说了。今天借着这场发布会的机会,我们就先来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小米这一代顶级旗舰,以及关于他们现在的产品思路。
经过四代打磨进化,小米的影像有了新方向
众所周知,小米旗下的首款 " 影像超大杯 " 是十周年庆典时发布的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与同期的其他同类旗舰相比,它最大的特色是首发了国产超大底 4800 万像素主摄 CMOS,同时还率先带来了 120 倍的超长焦变焦设计。
对于小米自身来说,这款机型也意味着小米开始摒弃之前 " 唯像素论 " 的设计思路,正式追求 " 大底 + 高感光 "。
之后,小米 11 Ultra 则是小米尝试打造 " 超大杯 " 的第一代产品。它采用了更大(1/1.12 英寸)的主摄,同时减少了后摄的数量,取而代之的是 " 全主摄 "、" 全大底 " 的设计思路。
后续的小米 12S Ultra 明显延续了这一思路,但首发 IMX989 则开创了 "1 英寸 " 超大底 CMOS 在顶级旗舰机型上普遍配备的新时代。同时它也首次引入了徕卡的光学设计和色彩科技,一时间风头无两。
到了小米 13 Ultra,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上的 " 独立人像长焦 " 设计重新回归,三主摄变成了四主摄。而且小米在这一代上换用了新的 IMX858、取代了之前的 IMX586,不再追求绝对的 " 全大底 ",而是将所有后摄的对焦和白平衡一致性摆在了更高的位置。同时其算法逻辑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开始更重视 " 用算法再现光学的自然感受 "。
那么小米 14 Ultra 呢?首先在硬體上,它的主摄从 IMX989 更新到了 LYT-900。凭借着更低的传感器功耗,也 " 解放 " 了全时 ISO 融合功能,开始追求 " 超大底 " 基础上的超高动态范围。
其次在軟體层面,小米 14 Ultra 首发了全新的自研计算影像平台 " 小米 AISP"。其依托于澎湃 OS 的底层架构,实现了 CPU、GPU、ISP、DSP 同时参与影像计算的能力,使得它可以在一瞬间完成比过去复杂得多,高动态范围、大范围景深和多层次色彩的计算。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小米 14 Ultra 的影调设计也不再是单纯的 " 真实 " 和 " 专业 ",还提供了更多的模式。用户即可以继续使用真实的 " 徕卡双相机 ",也能使用新的 " 大师人像 " 来获得高素质基础上更 " 好看 "、更讨好眼球的影像体验。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觉得小米 14 Ultra 现在的影像设计更 " 亲民 ",要迎合更多人的审美情趣、让更多消费者易于使用了?
是这样的,但也不完全是,因为小米 14 Ultra 还提供了一套全新的 " 专业摄影套件 "。接上它之后,你会发现不仅拥有了两段式的实体快门键,以及独立的摄像快门,而且小米 14 Ultra 在使用该套件时,会默认以 1mm 为部門进行 " 步进变焦 ",同时可以用新增的拨轮快捷调整曝光补偿(EV)。
是的,既要让普通用户也更容易拍出 " 好照片 ",又要让专业的创作者也发现新的、更严肃(甚至是更复杂)的影像体验,这就是小米 14 Ultra 这次的影像设计思路。
要好用、还是要专业?新旗舰这次的想法很特别
有意思的是,纵观整个小米 14 Ultra 的设计、配置就会发现,这种 " 易用性 " 和 " 专业性 " 的兼顾,几乎贯穿了它的各个方面。
比如,小米知道大家现在不喜欢大曲面屏,所以它们给小米 14 Ultra 配置了最新的 " 全等深微曲屏 "。但与此同时,小米 14 Ultra 的螢幕又并非单纯以 " 峰值亮度 " 作为主打方向,而是将专业级的色准放在了首位。
又比如,小米 14 Ultra 采用了新的机背造型设计,取消了前代显眼的隆起结构,并通过更豪华的后摄层次装饰结构增加了机身的时尚感。与此同时,它还首发了新一代的小米 " 龙铠 " 架构和科纳皮材质,在机身的耐用度和抗摔性能方面更上一层楼。
这还没完,小米 14 Ultra 在机身内部还采用了能显著增强性能释放,对游戏体验也有加成的 " 环形冷泵 " 均热板,同时还专门将均热板的散热范围扩大了一块、直接覆盖高发热的 CMOS 部分,从而为长时间拍摄的稳定性带来了额外的帮助。
除此之外,小米 14 Ultra 这次还有久违的 80W 高功率无线快充,同时新的 5300mAh" 金沙江电池 " 不只是容量更大、密度更高,而且依然将使用寿命放在了首位,并没有盲目采用超高功率的有线快充设计。
最后,小米 14 Ultra 这次也有现在顶级旗舰里最具话题性的 " 双向卫星通信 " 功能,而且通过自研的 " 澎湃 T1" 信号增强芯片,专门增强了搜星的速度和卫星通讯的稳定性。但它又不只是将卫星通讯作为卖点,因为小米 14 Ultra 内部其实有两颗 " 澎湃 T1",一颗服务于卫星通讯,另一颗则用于增强日常蜂窝网络(4G、5G)、甚至是 WiFi 和蓝牙连接的性能。
人车家生态全面更新,现在不仅仅只是互联
最后,我们来聊聊小米最新版的人车家互联生态。
过去,我们总是说小米的 AIoT 相比其他竞争对手,最为强大的地方在于它的兼容性,在于它所能提供的设备数量、所涵盖的设备类型具备压倒性优势。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这其实也存在一个隐忧,那就是要想真正 " 用好 " 这么多的互联生态设备,很多时候就需要有经验的用户,一个一个地去手动配置各种联动条件、智能场景。
所以这实际上就变成了与前面小米 14 Ultra 类似的一个问题。过去的米家产品是价廉物美,但要真正彻底地 " 用好 " 它们,反而可能对于用户自身的专业度有着一定的要求。
正因如此,当小米此次发布新的小米平板 6S Pro、新的 RedmiBook Pro 16 筆記型電腦,并展示与其联动、最新版的人车家生态时。它最让我们眼前一亮的部分,就在于凭借着澎湃 OS 如今在小米旗下产品线里的逐渐推开,得以实现多场景、多设备之间基于 "HyperMind" 感知和计算体系、更加自动化的场景构成和联动体验。
这也就意味着,今后越来越多的小米生态产品之间的互联、乃至功能的互相融合,都会变成基于设备自发感知能力、自动化,不需要用户有专业知识的过程。很显然,这会真正意义上大幅降低 " 小米生态 " 的细节功能体验门槛,让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意识到," 原来小米的产品可以这么聪明,原来有小米的生态真的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