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大规模缩水!昔日“顶流”变“陷阱”,欢迎阅读。
作 者丨庞华玮
编 辑丨姜诗蔷
图 源丨图虫
幸福的基金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基金各有各的不幸。
2021 年春节后,以张坤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基金,以葛兰为代表的医药基金,以及以刘格菘为代表的成长基金,一起步入下跌通道。
2021 年 2 月 18 日,成了基金的一道分水岭。
在此后的两年半(2021 年 2 月 18 日至 2023 年 8 月 23 日,下同),26 只基金收益跌去 60%,249 只基金收益跌去 50%。
大批顶流基金经理跌落神坛。
比如,收益来看,刘格菘的广发科技先锋 -58.70%,葛兰的中欧医疗创新 A-56.70%,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 -53.41%,张坤的易方达亚洲精选 -46.98%,傅鹏博的睿远成长价值 A-41.96% ……
随着业绩回落,顶流基金经理们的管理规模也大幅缩水。张坤、葛兰、谢治宇、刘彦春等管理规模已较高峰期缩水三至五成。
医药基金领跌
近期的 A 股,再度打响 3000 点保卫战,权益基金也同样陷入谷底。
以 2021 年春节为分界,基金整体经历了一轮大回调。
在这两年半的时间,沪深 300 指数下跌 36.35%,代表权益基金的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下跌 31.64%。
其中,跌幅最大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 C,回报为 -69.66%。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这期间,1747 只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下同)收益下跌超 30%,249 只基金收益下跌超 50%,26 只基金收益下跌超 60%。
全市场 2708 只主动权益基金(仅计算初始基金,成立于 2021 年 2 月 18 日之前,股票仓位大于 50%,包括普通股票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下同),仅有 232 只基金取得正收益,占比不到一成,仅 8.57%;2476 只基金负收益,占比 91.43%。
也即是,在过去的两年半,主动权益基金的业绩大约是:九成负收益,一成正收益。
同期,31 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医药生物跌幅最大,下跌 41.74%。
同样的,医药基金也是期间表现最差的主题基金。
71 只医药主题基金中,仅 2 只正收益,包括盖俊龙和廖星昊的红土创新医疗保健 7.88%,池陈森的安信医药健康 A4.08%。
红土创新医疗保健得益于押注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二季度末其十大重仓全部是中药股;而安信医药健康的策略是细分行业均衡,尽量买在左侧接近右侧的位置,其选股能力较强。
71 只医药主题基金中,其中 66 只跌幅超 30%。
其中,区间回报跌幅居前的 3 只基金下跌超 60%:范洁的前海开源医疗健康 A-69.58%,尹涛的民生加银医药健康 A-62.87%,吴兴武的广发医药健康 A-60.56%。
医药明星基金经理都没躲过大跌的命运。
葛兰旗下 2 只医药基金:中欧医疗创新 A-56.70%,中欧医疗健康 A-52.58%;吴兴武旗下 2 只医药基金:广发医药健康 A-60.56%,广发医疗保健 A-58.06%;汇添富基金郑磊旗下 3 只医药基金跌幅均超 52%。
表现相对较好的是赵蓓,旗下两只医药基金:工银医疗保健行业 -36.19%,工银前沿医疗 A-34.68%。
此外,谭冬寒表现也不错,工银医药健康 A-38.76%。
总体来看,近期的持仓中,赵蓓和谭冬寒均重仓了中药股。
明星基金大跌
除了医药主题基金之外,部分明星基金的下跌幅度也令人意外。
市场上著名的鹏华创新未来 LOF,近两年半收益为 -61.97%,同类排名后 1%。
该基金规模由 2020 年 9 月 30 日成立时的 120 亿元,缩水至今年二季度末的 25.54 亿元,降幅近八成。
该基金此前由明星基金经理王宗合管理,王宗合今年 3 月底离任后由闫思倩接管。很长一段时间该基金踏错市场节奏,在新能源大涨时,该基金重仓大蓝筹白马股;该基金转向新能源时,又正逢新能源高位回调,二季度末该基金十大重仓股转战 TMT。
市场上 4 只创新未来 LOF,陈皓管理的易基创新未来 LOF 表现最好,但最近两年半下跌 28.72%。该基金二季度末重仓行业较分散,包括上半年风口的 TMT 个股,也包括新能源、医药等回调较多的个股。
事实上,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旗下基金自 2021 年春节以来都出现了大幅回调。
比如,刘格菘旗下 5 只基金全部跌幅超过 50%:包括广发科技先锋 -58.70%,广发双擎更新 A-55.90%,广发创新更新 -52.71%,广发小盘 LOF-52.00%,广发多元新兴 -50.95%。
此外,葛兰旗下 4 只基金跌幅在 48% — 57% 之间;谢治宇旗下 3 只基金跌幅在 35%-38% 之间;刘彦春的 6 只基金跌幅在 43%-53% 之间;周蔚文的 4 只基金跌幅在 29%-36% 之间;萧楠的 4 只基金跌幅在 21%-46% 之间;张坤的 4 只基金跌幅在 42%-47% 之间。
上述明星基金经理的重仓股主要集中在消费、医药、互联网、新能源、医药等领網域。
管理规模滑坡
由于业绩不佳,不少顶流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大缩水。
8 月 21 日,微博上,一位投资者对顶流基金经理刘格菘的点评引发关注。2021 年时,刘格菘作为 900 亿重量級人物;2022 年变成了 800 亿顶流;今年以来,从 700 亿顶流变成了 600 亿顶流。
至二季度末,刘格菘最新管理规模变成了 461.01 亿元。其最高管理规模为 2020 年底的 843.43 亿元,目前规模缩水超四成。
此前 3 位曾达到千亿管理规模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目前规模都已缩水 30%-50%。
二季度末,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第一的是张坤,管理规模 776 亿元,较之 2021 年 6 月末高峰期 1344.78 亿元近乎腰斩。
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第二的是葛兰,管理规模 766.88 亿元,较之 2021 年四季度末高峰期 1103.39 亿元,缩水三成。
刘彦春最新基金管理规模 599.94 亿元,较之 2021 年 6 月末高峰期 1163.01 亿元,接近腰斩。
此外,谢治宇最新基金管理规模 654.41 亿元,较之 2021 年末高峰期 963.45 亿元,缩水三成。
周蔚文由高峰期 925 亿降至目前 529 亿元;胡昕炜由高峰时的 694 亿降至目前 440 亿,萧楠由高峰时的 597 亿降至目前 443 亿。
目前 " 千亿顶流 " 基金经理已不存在,市场上仅有张坤、葛兰、谢治宇、刘彦春、周蔚文等 5 位超过 500 亿元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SFC
本期编辑 刘雪莹 实习生 赵凤铃
21 君荐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