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做个AI分身“躺着赚钱”,是门好生意吗?,欢迎阅读。
这一商业模式考验的,是 AI 所提供的情感陪伴的真实价值到底几何,以及该价值能否成为驱动用户长期续费的刚需。
本文字数 4318,阅读时长约 15 分钟
文|财经 E 法 杨柳
编辑 | 郭丽琴
只花了两个小时," 谢谢俊俊 " 就给自己克隆了一套可以 24 小时赚钱的 AI 分身。
" 谢谢俊俊 " 在抖音上拥有约 45 万粉丝,开通 AI 克隆人,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商业变现能力。据他介绍,截至 1 月下旬,累积了大概 600 多位用户付费和这位 AI 分身聊天。" 谢谢俊俊 " 没有透露克隆人业务具体的收入情况,但总体 " 比较满意 "。
" 谢谢俊俊 " 使用的 AI 克隆人平台,是小冰公司 1 月正式发布的 X Eva App,而以 " 谢谢俊俊 " 为代表的网红,正是率先尝试这一新产品的人群。近期在接受财经 E 法专访时,小冰公司 CEO 李笛介绍说,最新推出的这款主打长期情感价值的 AI C2C 产品,试图让用户与 AI 克隆人建立比较稳定和深入的友情关系," 以情取胜 "。
小冰诞生于 2014 年,是由微软 ( 亚洲 ) 互联网工程院开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与其他 AI 机器人不同的是,小冰从诞生之初就瞄准 " 有情感、会闲聊 " 的方向,主打情感计算。2020 年,微软中国宣布,将人工智能小冰业务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实现完全本土化,微软将保持对新公司的投资权益。
根据小冰公司提供的资料,在中国市场,从 2023 年 6 月首批网红克隆人上线,至产品正式发布前的测试期内,已吸引逾 80 万名创作者制作克隆分身。其中,全网 50 万粉丝以上的大 V 克隆人已超过 1000 个。这些 AI 分身带来的营收也相当可观,多位入驻的百万粉丝网红,如半藏森林、美芽、Maymay 等,其克隆人月收入已突破 10 万元。
据此,小冰公司认为,AI 克隆人已经在网红群体中 " 初步实现商业化 "。李笛认为,这类产品模式的可持续性,在于克隆人能够跟用户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情感陪伴。
近一年,相似的 AI 社交产品已经不断 " 出圈 "。这一商业模式考验的,是 AI 所提供的情感陪伴的真实价值到底几何,以及该价值能否成为驱动用户长期续费的刚需。
一家旗下有数字人业务的上市公司中国区副总经理刘怀民(化名)认为,AI 克隆人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从短期尝鲜走向长期可持续,让用户不断复购,因此对于小冰在这一领網域的发展 " 仍需观望 "。
AI 打工人,网红先 " 尝鲜 "
" 谢谢俊俊 " 决定选择 " 尝鲜 "AI 克隆人,纯属偶然。
2023 年 7 月," 谢谢俊俊 " 刷到小冰公司招募 X Eva App 抖音推广人员的信息,于是他报名参与。负责接洽的小冰公司人员顺带着向他提议,不妨创建一个自己的 AI 克隆人。
彼时,小冰公司刚测试 AI 克隆人产品 1 个多月。吸引网红群体入驻,是小冰公司切入这项业务的起点,而 " 谢谢俊俊 " 正是物色对象。
李笛解释说,大众明星通常是一种非标品,每一位明星对自身克隆人的要求都会跟其他人不一样,这种要求很难标准化;而普通人又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最终选择了网红这个规模庞大的中间群体,将他们背后集聚的私網域流量转化过来," 每个网红背后的庞大粉丝群体,其对网红的喜爱程度,能产生强大的变现能力,不一定比明星差 "。
" 谢谢俊俊 " 回忆,整个数据训练克隆过程及后期运营,都有小冰公司工作人员的介入。
一开始,对方给了他一份 Word 文档,列明了各项训练数据采集要求。采集过程花了大概两个小时,声音信息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工作人员还会建议他去小冰公司办公室采集。
为了运营合规,小冰公司和 " 谢谢俊俊 " 签订了多份合同,涉及肖像权、声音权等权利的授权,约定授权期限,以及后续收益抽成标准。" 谢谢俊俊 " 回忆,当时小冰公司一方提供了不同授权期限选项,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了最短的一年期," 如果觉得不错可以再续 "。
AI 克隆人上线之后," 谢谢俊俊 " 在抖音上号召粉丝多去体验。小冰公司员工还替他制定了一项 " 销售个人写真推广 AI 克隆人 " 的营销策略,也即粉丝购买写真能附赠 " 谢谢俊俊 "AI 克隆人的会员功能权限。卖给粉丝的写真照片或卡片,由 " 谢谢俊俊 " 本人提供素材,小冰公司员工负责制作执行。
一位微博百万粉丝网红的 AI 克隆人朋友圈页面
截至发稿前," 谢谢俊俊 " 在后台看到,目前已有 600 多名粉丝订阅了自己的 AI 克隆人会员服务。会员类型分为 " 情感模式 " 和 " 超级模式 " 两种。
在 " 情感模式 " 下,会员可以收到 24 小时秒回信息、语音消息和朋友圈内容。其中,会员在 X Eva App 看到的 " 谢谢俊俊 " 朋友圈动态,由他本人人为上传并更新。在 " 超级模式 " 下,会员们还可获得视频通话等权限。据 " 谢谢俊俊 " 描述,刚推出时,他的克隆人形象还不够逼真,粉丝的反馈时好时坏,但现在收到的反馈 " 基本上都很好 "。
虽然 " 谢谢俊俊 " 的粉丝反馈已趋于良好,但一些买家近期在电商平台评价,某些网红的 AI 克隆人像 " 机器客服 ",使用体验 " 有点无聊 "。这些用户反馈的 " 负样本 ",李笛并不避讳," 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很多局限性,产品和技术层面还有待进一步迭代 "。
小冰公司让每位克隆人创作者自定义会员价格," 谢谢俊俊 " 克隆人的 " 情感模式 " 售价每月不到 2 元," 超级模式 " 则需 30 元 / 月。
李笛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并非粉丝量越多的网红,他的 AI 克隆人付费订阅数就更高。平台上月收入超过 10 万元的网红里,除一些拥有百万粉丝,还有一些只有 50 万上下粉丝量级," 因为这是一项新鲜事物,这些网红更善于创设和训练克隆人 "。
李笛说,网红进驻 AI 克隆人平台,小冰公司会给予收益抽成,但不会付签约费,因为在 C2C 商业模式之下,网红要想赚取更多收益,离不开自发推广," 网红必须和平台一起成长 "。
但 AI 克隆人新业务在网红群体的破冰只是一个开始。李笛透露,小冰公司更想走一条大众化路线,无论是头部明星等公众人物,还是普通人,都在 AI 克隆人产品的辐射范围内。普通用户现在也可以按照 X Eva App 上的指示操作,定制自己的克隆人分身。
AI 的 " 情感陪伴 " 靠谱吗?
小冰公司推出 X Eva App 的大背景是,火爆的 AI 通用大模型亟待商业变现,以克隆人为代表的 AI 社交产品,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但也有一定争议的细分赛道。
这一赛道既有基于真人打造的 AI 克隆人,也包括完全虚拟的 AI 动漫人物。
此前,美国 AI 初创公司 Forever Voices 为网红 Caryn Marjorie 打造的克隆人 Caryn AI 广受关注,这款产品接入了 GPT-4 的 API 接口。
2023 年 5 月下旬,Caryn Marjorie 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她的 AI 克隆人已俘获 2 万名 " 男友 "。与 Caryn AI" 虚拟女友 " 每聊一分钟,用户需花费 1 美元。利用社交平台 Telegram,付费用户可以实现同 Caryn AI 的端对端加密聊天。
近期,美国公司 Foxy AI 打造的 AI 女友 Lexi Love 也风靡开来。据英国《每日邮报》1 月 19 日报道,Lexi Love 是一位 " 职业女友 "(professional girlfriend), 金发碧眼,身材火辣,会说 30 多种语言,为孤独的成年男性提供全天候的聊天服务和性感照片,目前月入已达到 3 万美元。据 Foxy AI 官网介绍,该公司还会和网红名人合作,创建他们的 AI 克隆人,Foxy AI 为此打出 " 无限收入,零工作 "(Unlimited earnings. Zero work.)的宣传口号,吸引网红加盟。
在中国,新浪微博曾于 2023 年 8 月上线 " 明星 AI 情感伴聊 " 功能,AI 助手模拟明星的聊天方式和风格与粉丝互动。但截至发稿前,财经 E 法发现,与演员李兰迪等曾开通过这项功能的明星发消息,已无法体验 AI 伴聊。对此,微博方面回复称," 明星 AI 情感伴聊 " 并未下架,可能是个别明星基于自身考虑关闭了该功能。
在李兰迪微博私信留言截图
还有一类 AI 社交产品偏向网文角色扮演领網域。与由真实人类塑造的 AI 克隆人不同,用户使用角色扮演类 AI 社交产品,是在与一个个虚拟动漫人物聊天。这种虚拟社交,用上海稀宇科技公司旗下 " 星野 "App 的介绍说,是与心目中 " 幻想的、虚构的、想却无法触及的对象对话、演绎或是表达情感 "。
除了 " 星野 ",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还包括 " 星野 " 海外版 "Talkie",腾讯开发的 " 未伴 ",阅文集团的 " 筑梦岛 " 等。其中 "Talkie" 是 AI 社交产品出海成功的样本。App 监测平台 " 点点数据 " 显示,2023 年 8 月以来,"Talkie" 在 Google Play 美国等地区娱乐(免费)榜上稳定在前 20 位,一度冲进前 10。
" 筑梦岛 "App 一个虚拟人的主页
在李笛看来,靠大模型驱动的诸多 AI 社交产品,其基本逻辑建立在 " 频度 " 之上——是不是每天都来聊天,打开后停留多长时间等。但这类产品的模式可持续性,并不在于用户玩得多开心,而在于克隆人能够跟用户建立起比较稳定的情感陪伴。
因此,李笛认为,如果不是以建立长期关系为目的,仅仅为了好玩,这类业务方向很快会归于沉寂。尤其像网文角色扮演类产品,用户没有真正把虚拟人角色当成人," 一旦某个角色玩腻了,他就扔掉了 "。
网红路线短期内给 X Eva App 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规模,但同样面临长期可持续的考验。
受访时,李笛对小冰公司 AI 克隆人发挥长期情感陪伴价值表现出十足的底气。但前述行业人士刘怀民则态度谨慎。他说,从商业形式上看,AI 克隆人习得了网红的逻辑思维和人设,与粉丝展开高效沟通,是一种新突破和尝试。但他同时认为,该商业模式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使用者清晰地知晓是在和一个 AI 机器人聊天,情感共鸣的基础不那么真实,因此用户对情感陪伴价值的获取是打折扣的。"(与克隆人的交谈)不代表网红本人的思维,而仅仅是大数据训练结果的思维。一开始就知道对方是个机器人,你跟他谈感情能有多深?"
刘怀民表示,如果粉丝付费只是出于窥探、好奇目的,而没有足够的信任与网红袒露私事,将成为影响情感陪伴效用的另一个存疑之处。
由此,情感陪伴能否成为驱动用户长期续费的刚需,尚待观察。刘怀民进一步分析,用户留存度问题的解决,还考验产品能否带来持续迭代的内容输出。如果每个月的体验大同小异,粉丝会不会有兴趣复购,也是个问号。比如," 超级模式 " 下的视频电话,如果打上数十遍,可能很多回复就雷同了。
摆在小冰公司面前的挑战,不仅包括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还有未来同类竞争者的 " 内卷 " 压力。
李笛对此预期乐观。他认为,此前爆火的 AIGC 工具性产品,比如 " 妙鸭相机 ",容易遭遇市面上免费版同类应用的 " 内卷 ";但小冰 AI 克隆人产品采用 C2C 模式,如果竞争者 " 卷 " 成完全免费模式,创作者就将失去收入来源,所以 C2C 模式 " 不太会面临那种颠覆商业模式的自杀式‘内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