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施佬:从库尔斯克到“明斯克”,“苏联内战”与苏联遗产的悲歌,欢迎阅读。
文 /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施洋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本周,乌克兰军队进攻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军事行动仍是世界军事观察者们聚焦的重点。随着乌军在俄罗斯境内的 " 狂飙突进 " 逐渐结束以及苏贾城的易手,有关此轮乌军反攻行动的 " 战略意义 " 也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一艘早已退役的苏联航母在中国遭遇的大火,让人们再次对航母损管产生了关注。
如果俄军不怕丢人……
截至 8 月 16 日,乌克兰军队发起的突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大规模进攻行动已进行到第 10 天。综合各方消息,乌军进入俄境内的部队超过 1.2 万人,不仅攻占和控制了库尔斯克州边境的苏贾镇,还控制了 82 个居民点,占据俄罗斯境内一块宽约 60 公里、纵深 20 公里左右的区網域。按照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的介绍,乌军已经占领了俄罗斯 1150 平方公里领土,并且建立了针对占领俄罗斯领土的军事管理机构。
由美国 " 战争研究所 "(ISW)估画出的乌军在库尔斯克州最新控制区示意图
有关乌军是如何从前线各处抽调精锐作战力量和老兵,集中全军先进机械化和摩托化装备,在乌军不多的野战防空武器和机动炮兵的掩护下,秘密集结、快速突击,趁俄军在库尔斯克疏于戒备,一线兵力薄弱、后方兵力分散的情况下快速发动突击,以多路纵队(甚至化装突袭)穿透俄军的边境防御后快速沿交通线向俄方穿插进攻的情况,在过去一周里无论是亲乌一方还是亲俄一方都已经做了详尽描述。
而围绕俄军的应对,除了对乌军进行各种空中和火力遮断,以及大量无人机对乌军机械化装备展开的围猎杀伤,由于俄军尚未投入大规模地面部队对入境乌军进行全面反击,因此在外界观察中,俄军除了在几处较大的居民点周围的固守之外,更多的精力似乎投入到了颇具 " 底线思维 " 的后方防线的应急建造中。
可见,在遭遇乌军有组织的突袭 10 天后,俄军无论是客观能力还是主观意愿,都不大支持立即发起全面反攻。俄军目前的意图更倾向于在地面上以后方防线防止乌军突破,通过防御迟滞乌军推进,同时利用相对优势的空中力量、炮兵火力和无人机杀伤乌军,并在后续增援部队抵达后再考虑反攻。
已有乌军 " 斯特瑞克 " 装甲车因穿插脱节而遭俄军缴获
卫星图显示俄军在后方挖掘的反坦克战壕
相较于因为兵力相对有限且处于防御状态,只能见招拆招,因而目标明确、手段也不难分析的俄军,乌克兰方面的进攻手段和兵力规模虽然已大致探明,但其进攻目的和具体计划仍处于迷雾中。
在俄乌战争中几次重要的进攻与反攻行动中,2022 年 2 月 24 日之后俄军的行动计划通过战时信息整合、后期回忆以及至关重要的卢卡申科解说地图,俄军的总体意图以及执行情况都有相对完整的呈现。2023 年 5 月乌军发起的扎波罗热大反攻,虽然没有取得特别显著的实际进展,但根据北约方面的描述与缴获的乌军作战计划,乌军计划在两周内突破俄军防御,一路南下到别尔江斯克,实现对俄军南线分隔的作战计划也相对明确。
但这一次,乌军的突袭完全出乎俄军预料,甚至连美国都表态 " 事先不知情 ",一切都显得颇为成功,但乌军的战役意图与目标却让各方感到更加迷惑。
对于乌克兰和乌克兰军队而言,最底线、甚至有点 " 务虚 " 的目标,当然是借助有利的战役结果进行政治宣传,尤其是获得额外收益。
毕竟俄乌战争在依靠雷场、工事、大量无人机和远程火力在乌东几州打成一场没有连续堑壕的一战之后,各界预期和战争实际都变成拼消耗的总体战。在俄罗斯本国军工产业得到动员,朝鲜、伊朗军火直接供应的情况下,反观乌克兰却是本国武器弹药耗竭,军工体系被摧毁,北约军援数量不足,乌克兰人口大量外流。
其实俄乌两军的装备和军队技术总体水平差距不大,但俄军凭借更充沛的弹药供给和补充部队,尤其是数量更多的无人机、巡飞弹以及炮火支援,一直在乌东几个方向通过不断的积极进攻逐步推进,一方面逐渐改变顿涅茨克的防御态势,另一方面试图逐步夺回 2022 年秋季失守的红军村——斯拉维扬斯克——伊久姆一线进攻出发阵地。
虽然双方在这类作战中都有伤亡损耗,有时候俄军的损失还更多,但乌克兰在前线步步后退、后方又不见转机的情况下,无论是军队士气还是国民心态都会日益麻木、甚至可能走向崩溃。在此情况下,一场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胜利(更何况乌军在库尔斯克州实际也占了便宜)也能让乌克兰的军心士气得到振奋,更不用说挺乌人士根据战场素材进行的二次加工创作能营造出大捷氛围。
更进一步,这类取得有利形势的信息能够证明乌克兰对于美西方的战略统战价值,从而获得美西方对其进一步的军事援助。从美国近期传出考虑援助乌克兰 JASSM 巡航导弹的传言来看,乌军的军事冒险是有相当收效的。
从乌克兰方面看,一次彰显 " 统战价值 " 的攻势,对未来继续获得武器援助具备相当大的意义
但作为一次牵扯规模上万人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如果其全部目的仅仅是像当年国民政府派遣八百壮士守四行一样是 " 为国际观瞻 " 或者 " 振奋士气 ",那么这个规模肯定是用力过猛。乌军突入库尔斯克的军事进攻应该存在着某种更为迫切和实际的目标或动机。
夺占领土用于两军的 " 争地面积竞赛 " 似乎是理由之一,但考虑行动的投入,如果这是唯一的理由又显得过于牵强。让俄军从乌东正面抽回部分部队以减轻正面作战的压力同样很合理,但考虑到乌军是用削弱各处前线精锐骨干的方法 " 凑 " 出的攻击集群,而俄军应对乌军的兵力则并不全是从一线调回,尽管俄军在库尔斯克一线的军事行动必然会占据其他方向作战的弹药、燃料和给养配额,影响俄军对顿涅茨克正面的进攻强度。但这是否能有效减轻同样被削弱的乌军防御部队的压力同样未。
至于库尔斯克州境内的重要战略目标,苏贾虽然有天然气过境点、也是几条公路的交汇点,但在俄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中并不算有重大意义,攻占此处也很难说对于整体防御态势有何改善。俄方声称,根据缴获乌军檔案和审讯俘虏得到的库尔斯克核电站这一目标虽然更具有实际价值,但其靠近库尔恰托夫的位置与乌军目前的进攻状态还相去甚远。乌军目前强力渲染攻占苏贾的意义,与其说是 " 指到哪里打哪里 ",不如说是更现实的 " 打到哪里夸哪里 "。
这就让俄乌在库尔斯克州的作战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状态:在军事分析人员看来,根据对乌军的装备情况评估认为,在得到进一步的大规模军事援助之前,乌克兰现存的、相对训练有素机械化部队规模有限且极为宝贵,在正面防御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这些部队应当在各处作为反冲击的 " 救火队 ",用于弹性防御以减缓俄军进攻的速度,同时对俄军予以尽可能的杀伤。
按照这种 " 过日子人 " 的态度,当乌军将这些部队全部用于攻击和控制库尔斯克州一片军事上缺乏价值的领土,在攻击中遭遇了损伤,且为了防御后续俄军的反扑,乌军还得继续将这支部队留在俄罗斯境内,承受俄军占优势的航空兵和无人机力量的打击时,这种 " 不过日子 " 的行为令人难以理解、也不可接受。一些北约观察分析人士对于乌军可能会在俄罗斯境内收缩到有利地形,或者撤回乌克兰境内进行防御的分析,同样是出于这样的思维。
虽然暂时无法将乌军全部驱赶出去,但俄方的航空兵和无人机打击仍在持续进行
但在乌克兰和北约政客或者各执立场的俄乌 " 乐子人 " 看来,乌军预备队的生死并不重要,乌东一线乌军防御部队的处境也顾不上。乌军攻入俄罗斯境内的 " 打脸 " 和羞辱本身就成为大规模战役的目的之一。
在俄乌战争进入了趋势明显但沉闷乏味的稳步消耗阶段后,乌克兰政客们失去了通过战局对外宣扬乌克兰价值,声索更多援助的依靠,北约决策者们也看不出在俄罗斯看起来越大越强的情况下,继续援助乌克兰这么个无底洞有什么价值。
如果库尔斯克州方向的行动能够获得成功,北约愿意进一步扩大援助规模,再像 2022 到 2023 年一样以重建一支乌克兰军队的力度帮助乌克兰整训一支大规模地面部队和精锐空军,那么即便投入的乌军预备队遭遇重创,乌东方向俄军的推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俄乌战争依然会因为乌方在人员和装备上的后继有人进一步延长,而按照乌克兰和北约的一贯立场,战争的延长就意味着俄罗斯政权出现变数乃至崩溃的几率增加,而后者被认为是战胜俄罗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也正因如此,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州的军事冒险毫无疑问与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战局不利时的放手一搏相类似。他们都有一个颇为宏伟但又极难实现的战略目标,为了执行相应的计划,又需要所在国从捉襟见肘的战争资源中发掘出压箱底的存货用来孤注一掷。
类似的二战突出部战役中,战役部队用上了德国几乎最后的備份人力和燃料储备,德国空军也发动了自己在二战中最后的一次大规模空中攻击,只为了一口气冲到安特卫普将盟军一分为二。尽管德军及时没有实现战略目标,也有效迟滞了盟军在西线的进攻态势和推进速度,但对于挽救纳粹德国的命运以及后续德军防御作战的组织而言却没有任何可见的收益。
当然,乌克兰方面想要影响的还有援助乌军的北约这样一个巨大变量。而北约能否及时做出乌克兰想要的反应,给予乌克兰足够规模也时机恰当的援助,就是一个考验北约战略决策能力的关口了。
救航母起火难
星期五下午,许多军事爱好者的社交群里都传播着一系列视频与消息:" 明思克 " 着火了。作为中国一代军事爱好者们在国内接触到的第一艘 " 真航母 ",虽然它已经实质上抛荒许久,但消息依然令人生出许多感慨。
当地政府很快发布了消息,称 " 苏锡通园区长江边一废旧航母在拆除改造时发生火灾 "。而航母上的大火在烧了一夜之后,到白天也基本熄灭。能够看出航空母舰的上层建筑损毁严重,相当一部分融化倒塌,日后想要对其进行修复不说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和高成本的了。
作为苏联一系列命途多舛的航空母舰之一,明斯克号 1993 年从俄罗斯海军早早退役之后,先是在 1995 年被出售给韩国准备拆除,又在 1997 年被转卖给中国,并从 2000 年开始以航母主题公园的形式在深圳对外开放。
2016 年 2 月 14 日,深圳明斯克航母世界宣布停业 。4 月 2 日,明斯克号被拖离深圳,北上前往舟山船厂整修维护,后被停靠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北岸至今。当年在改建为主题公园时,为了避免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发生混淆,公园被特意称为 " 明思克 "。但航母毕竟还是航母,即使铸剑为犁,大家也习惯用它在苏联海军时期的称号 " 明斯克 " 来称呼它。
作为一起发生在航母上的火灾,此次火灾具备相当的非典型性:它不是在一艘齐装满员、拥有完备消防系统、运作良好的服役航母上发生的火灾,也不是停靠在船坞或码头上进行改装或者维修中,拥有相对完备船厂消防设备和组织的火灾。
锚泊在大桥边好几年的明斯克号及其周围没有很完备的消防设备,各类消防力量在接到警报后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在不了解现场、难以进舰内接近起火点且有沉没 / 倾覆风险的船边也难以有效施救。因此,明斯克号的火灾更像是大火之后单纯被外部扑灭,自然难以借此探讨诸如航母损管控制或舰上消防组织等话题。
而从航母结构设计上看,明斯克号作为一艘代表苏联特别航母哲学的大型载机巡洋舰,同时又是上世纪 60 年代末设计、70 年代开工建造的战舰,在本次大火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由于苏联载机巡洋舰上密布的武器需要布置大量电子设施和武器操作人员,以及对于 " 巡洋舰 " 一系列传统的坚持,明斯克号的舰岛又长又高。
为了减小如此巨大的舰岛偏置航母一侧对航母重心和稳性的影响,在结构设计上,明斯克号使用了当时颇为时髦的铝镁合金。航母舰岛第三层甲板以上由铝镁合金制成,其余部分则由两种高强度钢板建造,铝镁合金的使用量高达 650 吨。在大火燃烧一夜之后,这一铝镁合金部分全部熔化倒塌,而底下两层舰岛虽然也一样过火,但总体结构依然保持完好。作为一种我们早已熟知的有害损管的造船方式,明斯克号的大火再次证明了造船工业技术演化进步的必要性。
正在黑海造船厂 0 号船台上建造中的 " 明斯克 " 号
由于此前明斯克号已实质抛荒许久,除了将其整修成能用的军舰公园之外,不少人曾提出让军方接手,将该舰作为靶舰击沉,并在过程中积累有关航母设计的经验以及对反舰武器威力的测试。
不过,一方面明斯克号的舰名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敏感性,另一方面,作为受到导弹制胜论和装甲无用论消极影响的苏联舰船,明斯克号与此前几艘苏联航母虽然都有全长双层底,也进行了隔舱化,但并无像样的水下防护结构;加上该舰的水密系统及损管系统年久失修早已无效,因此其抗打击能力相当有限。
考虑到 1143 系列航母对于中国航母技术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尽管将明斯克号作为靶舰在仿真性上有所差别,但在技术上能获得的经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缺少大型水面作战舰艇的造船大国而言,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苏 联 余 晖
在刚刚结束的 " 环太平洋 " 多国海上军演中,美国海军贡献出了退役船坞运输舰 " 杜比克 " 号和退役两栖攻击舰 " 塔拉瓦 " 号,作为靶船用于各国海空军力量进行攻击演练。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荷兰、韩国以及美国空军、陆军和海军的部队参与了这两次 " 击沉演练 ",其中美海军 F/A-18F 发射 " 拉斯姆 " 远程反舰导弹、美空军 B-2 轰炸机投掷 " 快速击沉 " 炸弹,参与击沉 " 塔拉瓦 " 号。
更早之前,作为美日法加四国 " 勇敢之盾 2024" 演习的一部分,参演部队在 " 距离北太平洋陆地 40 多海里的地方 " 击沉了退役的美国海军 " 奥斯汀 " 级两栖船坞登陆舰 LPD-7" 克利夫兰 " 号。
这些真刀真枪对舰打击的演习,不仅能让美军搜集到舰船抗沉性和武器打击效能的宝贵数据,还能让参演部队获得少有的相对真实、接近于实战氛围的攻击体验。对于一个积极备战在西太平洋上与另一个海军大国发生冲突的国家来说,这一切的收益是很难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
停泊在夏威夷,准备在 " 环太平洋 " 演习中作为靶舰的 " 塔拉瓦 " 号
对于中国海军这样一支在最近 20 年内才开始崛起的军队而言,大型舰船的靶标,以及攻击这类靶标的经验都太少了。过往有限的此类靶船,主要都用于针对类似反舰弹道导弹这样的 " 杀手锏 " 武器测试活动,而对于海空军作战部队而言,能够获得这样近似实战的打击体验,是值得付出一定代价的。
明斯克号在一场大火后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也许值得我们进一步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