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言出必行! 丰田正式开启中国式“继承与进化” 加速向电动化转型,欢迎阅读。
文 / 何义繁
当前,在电动化转型的压力下,跨国车企正不断加深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
在刚过去的 7 月,大众集团以 7 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協定,两者初期将基于小鹏的平台联合开发两款电动车;奥迪与上汽签署战略备忘录,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此外根据最新消息,捷达也将可能与零跑汽车洽谈合作。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与本土企业进行电动化合作这件事情上,一度被认为在电动化态度上较为保守的丰田才是先行者。资料显示,早在 2020 年,丰田就与 BYD 成立了合资公司(BTET),共同研发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智能电动产品,目前两者联合开发的首款纯电产品 bZ3 已量产上市,明年还将上市量产第二款合作车型。
丰田成为这股合作浪潮中第一个意识到合作价值,并率先大胆付诸实际行动的跨国品牌,如今更多跨国品牌开始效仿丰田的这一策略,体现出丰田在商业模式和电动化上的领先性。
同时在近两年,先行一步的丰田在电动化上步履不停,持续与本土品牌的积极互动,尤其注重研发方面的前瞻布局和改善革新。如今随着在华研发中心的更名,丰田在华研发的 "2.0 时代 " 已经到来。
IEM by TOYOTA 俯瞰图
8 月 1 日,丰田在中国最大的研发基地 " 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 正式更名为 " 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 Intelligent ElectroMobility R&D Center by TOYOTA ( China ) Co., Ltd."(以下简称 "IEM by TOYOTA" ) 。与此前相比,智能化和电动化被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丰田中国本部长上田达郎表示,要实现 " 有中国特色的继承与进化 ",深化本土伙伴合作,在 BEV、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让中国成为全球驱动力。在此次更新后,丰田在华研发体系变得更加 " 高效 ",三大合资公司研发人员打通组织壁垒,形成一体化研发体制,体现出丰田的 " 言出必行 ",同时也让丰田在中国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电动化开启激进策略
当前,丰田处在向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今年 4 月,丰田新社长佐藤恒治就任后,宣布加快电动汽车发展战略,提出将在 2026 年前推出 10 款新的纯电动车型,并将在 2026 年前实现每年销售 150 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数据显示,2022 年丰田汽车纯电动车型的销量仅为 2.4 万辆,这意味着,丰田汽车纯电动车型销售规模需要在 4 年内提升 60 倍以上。
为实现这个颇为激进的目标,中国市场的表现至关重要,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且在智能网联化方面技术领先。此前丰田中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下来丰田将给予中国更多的支持,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智能化和电动化研发体系。同时,未来还有可能实现产品和技术在中国研发,再走向丰田全球主要市场。
此次在华研发中心的更名则是丰田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强本地研发的进一步体现。根据丰田的计划,丰田将以 IEM by TOYOTA 为中心,与 GTMC、FTMC 两家合资公司旗下研发中心,以及 BTET 研发中心一起,形成一体化研发体制,统一意识,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在智能化、电动化技术领網域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丰田在中国的研发投入也将持续更新,加快应对中国市场变化,提高品牌竞争力。
与此同时,丰田在中国积极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品牌的快速和良性发展。除与比亚迪进行合作外,丰田在电动化上一直积极与当地企业联手。如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亮相的两台概念车,其中 "bZ Sport Crossover Concept 智享跨界 ",由丰田与 BTET(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汽丰田和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研发;"bZ Flex Space Concept 悦动空间 " 则是由丰田与广汽集团、广汽丰田和丰田中国研发中心联手打造。此外,丰田在今年上海展出了与小马智行的最新合作成果——赛那 Autono-MaaS,未来丰田将进一步深化与小马智行的合作,支持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落地。
在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链上,丰田也开启了全面布局。如在电动车关键零部件电池领網域,近日丰田碳中和研发中心的总裁 Keiji Kaita 表示,目前其掌握了动力电池更耐用的技术,可以制造出一款充电 10 分钟,续航达 1200 公里的固态电池,丰田预计将在 2027 年为电动汽车生产固态电池。丰田全固态电池将解决了当前纯电动车在续航、充电方面的限制,实现等同于燃油车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此外,丰田与爱信、电装建立三方研发平台,将形成更紧密高效的研发体系和流程。
丰田在氢能的产业链上也布局已久,目前已覆盖了整车制造、FC 系统集成 / 生产 / 销售、车辆运营使用,以及制氢、储氢、运氢等全产业链上下游。资料显示,丰田在氢能源上拥有超过 6000 多项专利技术,占了全球相关专利一半。
可以看到,在汽车智能电动化的道路上,丰田正在摆脱过于 " 保守 " 的标签,有望扭转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缓慢的刻板印象。随着今年丰田 " 新体制方针 " 的发布和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明确,丰田向电动化的积极转型成为所有跨国车企的标杆。
中国成战略重地
在丰田的冲击电动化的过程中,中国市场无疑将扮演重要的战略地位。数据显示,中国 2022 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 688.7 万辆,同比增长 93.4%。2022 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比世界新能源 63%。与此同时,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走在全球前列。
从今年 4 月开始,佐藤恒治社长以 " 继承与进化 " 为理念,组成了新的经营团队,在继承 " 以商品和地網域为中心的经营 " 的基础之上,努力进化成为以研发纯电动车为中心的移动出行公司,并将继续围绕 " 电动化 "、" 智能化 "、" 多样化 " 这三个方面来推进丰田的改革与挑战。
此次其在华研发中心的更名便是本地化研发战略的一大体现。根据官方消息,IEM by TOYOTA 未来将全力扩大中国地区的专用开发,加速向智能化 ( 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安全 ) 进化,推进 bZ 系列纯电产品及其他节能新能源产品的企划和开发。
资料显示,IEM by TOYOTA 是丰田全球 5 大研发中心之一,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研发体系的中枢。13 年间,IEM by TOYOTA 从设立之初至今已累计投入 6.89 亿美元,智能化、电动化领網域的专属研发设施(包括设备及跑道)投入约占研发设施投资的 50%。
未来,IEM by TOYOTA 将研发重心进一步向智能化、电动化领網域转移,且投资将向电动化、智能化研发倾斜,研发团队向电动化、智能化进一步集中。此外,加入电装公司和爱信公司,组建跨越组织壁垒的开发体制,丰田将形成人员、资金、技术的全面加持,增强竞争力,加快电动化车型动力总成的研发,并加速智能化研发,以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实际需求和体验为核心,打造数字化、智能化、AI 定制化的全新丰田智能座舱。
预判式主动驾驶辅助系统(PDA)
预碰撞安全系统(PCS)
值得关注的是,未来丰田在中国的研发成果和学习经验不仅应用在中国,还将反哺全球市场。这意味着丰田面对中国市场行业巨变,正在加速转型,从引进技术到中国自研,从环境技术到智能化、电动化,全面向中国市场看齐。
当前,虽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但随着传统汽车巨头发力,新能源汽车格局或将被重塑。以丰田为例,其反击有着诸多的优势,其运营和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在全球共有五大研发中心,而在市场基础方面,丰田是全球第一车企,自 2020 年开始,丰田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销冠,技术储备方面,拥有 HEV、PHEV、BEV、FCEV 全方位的技术储备和专利群。这些均为其反击提供了条件。
在电动化的全球浪潮下,丰田作为全球汽车巨头如何快速转型,持续占据用户的购车清单,成为其艰巨挑战。丰田表示,为了推进在中国的事业发展,丰田中国团队将团结一致,致力于工作方法和理念的变革,以 IEM by TOYOTA 为核心扩大中国的现地化研发,快速开发并提供中国消费者喜欢且具有竞争力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