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1L“屌丝饮料”,收割年轻人,欢迎阅读。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创
文丨李 欣
编丨谢中秀
" 屌丝饮料 " 成为年轻人的新欢。
在部分网友的解释中," 屌丝饮料 " 指的是许多饮料的大瓶装版本。而由于康师傅的茶饮品类大瓶装更常见,故许多人的 " 快乐水 " —— 1L 装冰红茶,也成为 " 屌丝饮料 " 的代表。
在互联网上,晒出康师傅冰红茶并表示 " 原来是我在喝大瓶的屌丝饮料 " 的调侃也不少。
对于年轻人来说,"500ml3.5 元、1L4.5 元 ",多加 1 元,就能有双倍容量,可谓是性价比拉满,但 1L 装包装过大,且略显廉价,让部分消费者觉得没面子,只能在家偷偷喝,于是 " 屌丝饮料 ",就这样火了。
曾经,大瓶饮料的购买人群多为蓝领,但如今,城市年轻人为大瓶 " 屌丝饮料 "" 穷鬼饮料 " 买单的也不少。
今夏,95 后吴伊的 " 快乐水 " 越买越大,从 1.25L 的乌龙茶、1.5L 的乳酸菌饮料,到 1L 的椰汁、椰子水,他明显发现,自己更爱大包装的饮料了," 今年买大包装饮料的次数明显会更多。"
从一线到低线城市,不少便利店店主也都向燃次元证实,相较于往年,今夏大瓶饮料的销量明显在增多。
饮料品牌也在主动迎合消费者这一选择,纷纷做起大包装。" 就连我过去常买的农夫山泉茉莉花茶、if 椰子水等都出了大包装。" 吴伊告诉燃次元。
大包装饮料 " 翻红 " 的背后,是消费行为的转变。
过去,在精致消费、" 一人食 " 场景下,不少小包装产品应运而生,但是经历了过去三年后,这届消费者变得更看重性价比,包括元气森林、农夫山泉、三得利等在内的饮料品牌,陆续推出 1L 左右的大包装饮料。
大包装策略,也是品牌打出差异化的选择之一,典型案例如东鹏特饮所推出的更具性价比,区别于竞争对手的 500ml 瓶装饮品,不仅帮东鹏特饮在功能性饮料市场站稳脚跟,至今也仍是东鹏饮料的核心大单品。
不过,尽管凭着网络话题走红,但或受制于地網域和渠道的不同,更大的包装,仍是 " 陪衬 " 的存在。燃次元从多个便利店店主处了解到,大包装需求虽在增多,目前仍是小包装卖得更多。
在温州经营餐馆及便利店的张东还告诉燃次元,来购买大瓶饮料的基本以周边的蓝领工作者为主,日常销量占比在 15% 左右,今年略高于往年," 大包装主要是打特价的,吸引客流为主,毛利较少。小包装利润会高些,日常进货及销售还是更倾向于小包装。"
艾媒咨询 CEO 张毅向燃次元指出," 大小包装组合只是品牌在消费偏好转变下,通过多种规格适配多消费场景,增加销售的尝试。"
" 屌丝饮料 " 的爆火,并不意味着大包装饮料将替代小包装饮料成为主流,而购买 1L 装的饮料也只能代表这届年轻人更看重性价比了,且喝饮料而已,没必要分出个 " 三六九等 "。
年轻人爱上 " 穷鬼饮料 "
从一线到县城,大包装饮料正在征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今年 8 月,一位在北京朝阳路碧购便利店购买了 1L 装绿茶的消费者告诉燃次元,相较于小瓶,自己今年最经常买的是 1L 左右的大瓶饮料," 身边朋友都这样买,1L 装的量多、便携,再大一点就不太方便携带了。"
碧购便利店店员告诉燃次元,在他印象中 1L 装的饮料已出现多年," 而今年夏天,1L 装的饮料销量明显要好于去年。"
在湖南长沙开便利店的蔡蔡,也有着相似的感受。
" 今年大瓶饮料的销量明显好于去年,其中 1L 左右的饮料,卖得最好。" 蔡蔡告诉燃次元。而随着购买大瓶饮料人的增多,蔡蔡也随之调整了进货比例,"去年,大瓶装的饮料大概占总体进货量的三分之一,但今年已经和小瓶装的对半开了。"
图 /1L 装饮料
来源 /2023 年 8 月 15 日
燃次元拍摄于北京朝阳路某便利店
" 从销量上来看,1L 装茶类的高于大瓶碳酸饮料,好于果汁。" 蔡蔡表示," 再具体到品牌的话,大瓶的康师傅会比统一的更好卖。"
在山西吕梁某县城经营小超市的小原也观察发现,冷柜中 1L 左右的大包装饮料,相较于其他小包装的饮料,需要补货的速度会更快。" 大瓶饮料所占面积相对大,所以冰柜中存放量相对较少,但只要放进去,很快就会卖掉。"
消费者爱上大包装,这一趋势也在倒转影响饮料品牌生产。
老牌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在多规格、多价格带的策略下,1L 及以上的大包装产品是常客。西南某市一位知名快消品企业的销售一线人士就曾向媒体表示," 康师傅饮料品项太多了,同一个味道可以给你几个规格,比如纸盒、听装、310ml、500ml、1L、2L 甚至 5L…… 其中,仅 1L 装就差不多有 23 支。"
而过去包装多处于 500ml 及以下的东方树叶,也于今年年初推出了 900ml 的大瓶装,包含茉莉花茶和青柑普洱两种口味,市场售价在 6-8 元之间。
早于东方树叶之前,三得利原味乌龙茶就曾推出 1.25L 大容量,且在今年 4 月,三得利又推出了 1.25L 大瓶装的茉莉乌龙口味;元气森林冰茶减糖版也推出了 900mL 大瓶装柠檬冰茶,市场零售价在 5 元左右。而 2021 年春节前后,元气森林也推出过 1.25L 的容量的大瓶气泡水。
更早之前,娃哈哈旗下的 AD 钙奶和营养快线也都陆续更新容量,甚至旗下的另一款儿童乳饮料品牌 " 爽歪歪 " 的规格,也开始由 200ml 小瓶装变为 400ml 的大瓶装。汇源也在 2022 年推出了汇源果汁 2L 大容量桶装新品,增添产品规格矩阵,但燃次元浏览其淘宝店发现,其中 1L 的果汁销量仍位列第一。
甚至,对大包装这一趋势的追求,也在蔓延影响奶茶、咖啡市场。
" 肥宅快乐水 " 的竞对之一,新式茶饮品牌们近一两年一直在推出以 " 升 "" 桶 " 为部門的产品,并在过去常见的水果桶外,继续围绕细分水果推出大桶饮品,如 2.2L 的西瓜桶饮品等,19 元一大桶的霸气一桶黄桃恐龙蛋等;而多地的咖啡馆,则是上新 " 一升 " 冰美式,被誉为 " 打工人续命神器 "。
大包装,翻红了。
4 元更具性价比
饮料规格的受欢迎程度,往往与 C 端消费行为的变化息息相关。
过去几年,在独居、一人食、健康消费风潮的影响下," 独乐乐 " 型消费催生不少小包装产品,如 200ml 的迷你装可乐;2019 年,东方树叶第一次改包装时,即是 " 从大变小 ",推出 335ml 的迷你装,更小巧,更便携。
尽管从价格端来说,许多小包装饮品每毫升的单价,相较于更大瓶的饮料来说会更贵,但彼时,大众愿意为 " 精致 "" 萌 " 买单,也使得许多品牌所推出的小包装饮料,颇受欢迎。
但如今,这届年轻人的消费观有了更为直观的改变。洞见研究院发布的《2023 中国消费趋势洞察》中指出,有超过 30% 的受访者认为,在选择品牌时会更青睐实惠、性价比高的品牌,选择比例分别为 39%、52%。
这届年轻人,正在回归理性、更有计划的消费。这给了 1L 装饮料赢回消费者的机会。
过去,在饮料行业中,1L 曾被是认为略尴尬的存在。毕竟 500-550ml 相较于 330ml 的罐装饮料,已足够解渴饱腹,而 1L 对于个人即饮需求而言,分量过多,可如若延申到餐饮、家庭等多人场景,却无法承担起分享的功能,也容易被 2L 左右的饮料所替代。
但现在,1L 装饮料被认为是,更实惠、性价比更高的存在。
经常购买 1L 装饮料的建安也向燃次元解释道,市面上 500ml 的康师傅冰红茶、绿茶基本售价在 3-3.5 元一瓶,但如果再加上 1-1.5 元,就能买到 1L 装的大瓶饮料,而日常大瓶装的 900ml 东方树叶市场零售价格在 7 元上下,500ml 则在 5 元上下,大瓶装的每毫升单价相较于小瓶也更划算。
图 /1L 装饮料
来源 /2023 年 8 月 16 日
燃次元拍摄于北京朝阳路某便利店
"这就是段子中提到的‘ 3 块不是买不起、4 块更有性价比’的意思。" 建安直言," 而 2L 太多不便携,500ml 不够划算,这样对比下来,1L 是最合适的选择。"
在北京市朝阳路的一家便利蜂,一位店员也告诉燃次元,店内大瓶饮料种类虽不多,但都卖得很快," 主要因为实惠。"
" 来我们这边买 1L 装饮料的,多以骑手、工人等为主,他们就是追求量大实惠。" 该店员表示," 康师傅 1L 装的冰红茶需求量最大,如果他们找不到冰红茶,则会退而求其次选择统一金桔柠檬、绿茶等,但许多人反映(金桔柠檬)太酸了。不过因为量大,卖得都很好。"
除了性价比外,饮料品牌也开始卷 " 配料表更干净 ","0 糖、0 卡、0 防腐剂 ",无糖茶饮、低糖茶饮等健康无负担饮料也被不少消费者视为 " 水替 ",大规格包装此时更能满足其日常补水需求,而这进一步助推了大包装饮料的流行
" 我买的大瓶饮料多是纯茶类、或者配料表相对干净、低糖的果汁。这类饮料即便是多喝,心理负担也不会太重。" 吴伊告诉燃次元," 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汽水等高糖饮料日常购买频次较少,为了健康我也会更倾向于买小规格的。"
普通饮料的 1L 装承担得更多的是性价比的功能,但 1L 的冰美式、1L 的大桶新式茶饮除了性价比高外,还另具营销、制造话题引发社交传播的功能。
1L 的奶茶、咖啡,量大实惠,可以喝一下午,但对于绝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花 20 元消费的核心目的,绝不是买一杯大桶饮料,而是值得拍照发条微博、朋友圈,承载表达欲和分享欲的 " 社交货币 "。
大包装,效能有限
大包装饮料契合 C 端消费偏好,而在包装上做文章,则是一种策略之选。
业内广为流传的一则故事是,东鹏饮料即靠着 " 相对更大的 " 包装,成功在红牛占据了 90% 份额的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站稳脚跟。
最初,为凸显差异化,东鹏特饮避开金属罐装选择 PET 瓶装,并将 250ml 装的东鹏特饮的价格,打到了 2-3 元 / 瓶,而后,东鹏饮料又推出 PET 瓶 + 防尘盖包装的 500ml 东鹏特饮,终端售价 5 元 / 瓶,与市面上金属罐装能量饮料的容量在 250-330ml 之间的小容量,打差异化。
" 量大实惠 " 的功能性饮料,精准直击货车司机、蓝领人群等目标消费者,而 500ml 大金瓶也成为东鹏饮料的核心大单品。在东鹏饮料 2022 年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其也提到," 现阶段 500ml 东鹏特饮是市场单点卖力增长的主要来源。"
东鹏饮料依然在延续大包装策略。2023 年年初,东鹏特饮又推出了电解质水品牌 " 东鹏补水啦 ",产品分为 555ml 与 1L 两种容量规格。据了解,1L 大包装是目前市场上电解质饮料最大的规格,而其也在财报中表示,这是 " 满足不同流汗场景。"
大包装的流行,也是消费需求细分下,企业的一种顺势而为,尽管以实惠为关键的 " 大包装 " 在今年颇受欢迎,但如今或仍仅限于 " 镶边 ",在短期内成为主推规格的可能性,目前看来很小。
燃次元在多家便利店也发现,大包装饮料仍处货架 " 边角 " 的位置,并未从数量和位置上,成为主角。
图 / 处于角落的 1L 装饮料
来源 /2023 年 8 月 16 日
燃次元拍摄于北京朝阳路某便利店
在北京市朝阳路某便利蜂门店,所有 1L 左右的大瓶饮料,均处于货架最底层,若不仔细找,很难发现大瓶饮料,甚至某品牌的大瓶饮料还与一些生活用品摆在一起。
一位店员告诉燃次元,这是 " 有意为之 ","1L 及以上的大瓶饮料太宽,太占地方,所以摆放出来的不多。其次,店内比较显眼的位置,都是需要花钱‘买面’的,品牌方也不愿意为这种 1L 装的饮料投钱,找不到就很正常。"
且尽管多位店主都表示,今夏大瓶饮料更受到欢迎,但谈到销量最好的饮料时,多数店主都仍表示 " 仍是小包装卖得最好。" 且从经营的角度出发,部分商家也无法对大包装饮料投入太大的热情。
或是受制于地網域和渠道以及进货量的影响,小原告诉燃次元,1L12 瓶进价在 36-37 元左右,而小包装 12 瓶进价则在 32 元," 所以 1L 饮料只比小瓶饮料的利润多一毛而已。"
" 说实话,我们也不爱卖这个,毕竟大瓶饮料 5 块钱 1L,而其他饮料 5 块钱 500ml,哪一类赚得多,哪一类赚得少很显然。" 上述便利蜂店员也表示。
尽管大包装在今夏被寄予厚望,但归根结底,包装大小的变化,本质上是企业迎合 C 端消费偏好、拓宽消费场景、探寻增长点的一种手段。
正如过去,在 " 单身经济 "" 一人食 " 的趋势下,mini 饮料顺势出现,而那些原本主打 500ml 正常装的品牌,也是在如今 " 囤货 "" 性价比 " 消费理念驱动下,才陆续推出 1.25L,主打家庭、佐餐场景的大瓶产品。
无论是 " 穷鬼饮料 " 还是性价比之选,都是市场上消费者的自主选择," 高低贵贱 " 只是调侃,自己满意才是真谛。
参考资料:
《农夫山泉东方树叶推出大瓶装,可能是看到了这个消费趋势》,来源:界 / 面新闻;
《康师傅的 " 水 " 情节》,来源:食评方。
*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 文中小原、张东、建安、吴伊为化名。
*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