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逆势翻盘!成龙新片竟然不烂?网友:新的财富密码打开了!,欢迎阅读。
作者|柴叔
编辑|向晚晩
成龙近年来作品的质量,大家有目共睹。
暑期档一部《传说》ai 爆改,让他的口碑降至冰点,因此观众对国庆档上映的《熊猫计划》并不看好。
也许是预期的放低,也许是知耻后勇,这部《熊猫计划》竟然出人意料的不算烂。
豆瓣评分 6.6 分,普遍反应对孩子友好,合家欢的动作喜剧片。
票房方面,成功捡漏《749 局》,预估票房 3.3 亿,成为近年来成龙为数不多没翻车的电影。
这次成龙没让电影附加太多新奇元素,回到了动作喜剧的舒适区。
围绕拯救大熊猫 DNA 主线,一路诙谐幽默,片中大量道具运用巧妙,让观众一秒回到「家具城成龙」的经典场景,对《宝贝计划》一脉相承。
要说这片有什么新鲜元素,就是成龙摒弃了英雄人设,在片中饰演他自己,打了一手漂亮的情怀牌。
所以有不少亲切的怀旧元素,既有成龙巅峰时期的爽感,同时也蕴含了成龙对过往职业生涯的感悟。
比如两位外籍窃贼,一黑一白,身上纹有《醉拳》与《蛇形刁手》的图案;
就凭这一幕,你就很难忍心给影片打低分?
而动作戏上,有不少《我是谁》、《龙兄虎弟》和《神话》的影子。
家具城打斗,很明显是某种自我致敬,搞笑点在于,当成龙蓄势待发,反派巧妙地拆解了他的招式,笑着说道:" 你的电影我都烂熟于心,这一招逃不过我的法眼。"
这样的桥段,对于熟悉成龙电影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回响。
同时,成龙还借角色之口,对自身进行了剖析和解构。
电影的开篇,成龙身处片场,面带忧色地对导演表示:" 我一个人对抗三十人,这实在太过离谱,难以置信。"
这样的台词,无疑是对观众「龙叔老矣」的正面回应,他坦诚地接受了岁月的变迁,意识到自己已无法再像昔日那般勇猛。
同样的桥段还有,全球影迷在观看成龙的电影时会产生一个疑问:他是否真的如同银幕上那般身手矫健?
成龙本人也曾亲自澄清:" 我只是一个电影工作者,实际上并不擅长國術。
随后,他转身对由魏翔饰演的经纪人说道:" 以后不要再接动作片了,我打算尝试爱情片。"
了解成龙的都知道,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寻求转型而不得。
即便有爱情片如《爱在枪林弹雨中》和《爱情腥风血雨时》等,但观众依旧最偏爱那个会功夫的成龙。
众所周知,在 70 年代末,当邵氏影坛巨星片酬仅达数万元时,成龙已凭借其卓越才华收获了四五百万的收入;进入 80、90 年代,其片酬更是攀升至数千万级别。
《飞鹰计划》耗时一年制作,投资高达 1.15 亿港币,这在以追求短期效益为主,本土最高票房仅达数千万的香港电影市场,实属罕见。
再加上成龙曾坦言 " 许多男人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 一时引发舆论海啸。
影片中,导演巧妙地融入了成龙难以回避的几个话题,史策提及了成龙的腿部状况、鼻子的尺寸、他的财富状况以及感情生活方面的情况。
导演借史策这个角色,替影迷向成龙发问," 大哥从影数十年,历经无数伤痛,究竟是如何坚守下来的?"
成龙回应道:" 每当听到‘ action ’,我全身便涌动起无尽的力量。"
有人问,70 岁的成龙名利双收,为什么还不退休养老?
成龙也借电影回答,因为热爱。
有观众借此说,成龙把生平拍成电影吧。你的一生就是传奇。
这抖机灵的评价未必不可行,毕竟成龙经典作品太多,与其费力不讨好地拍新片,不如把自己当做一个大 IP 来延展。
成龙大哥不妨考虑考虑这个建议。
当然,除了轻松欢快的搞笑气氛外,影片也有明显的硬伤。
不少情节点一旦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逻辑上的不足。
故事走向上没什么惊喜,人物设定也相对老套。为了在 90 分钟内追求节奏紧凑,情感爆发和剧情高潮,缺乏一个清晰的规划。
制作上赶工痕迹明显,主角熊猫特效的形象略显生硬,其过度夸张的 " 萌态 " 对于儿童而言,或许恰到好处,但对于成人观众来说,可能还是容易丑拒。
因为整部影片过于低幼化,所以故事起承转合有点像童话故事,也像是成龙举办的一场公益活动,一边贩卖情怀,一边大声宣传当地文旅。
有人说,成龙与其持续消耗个人形象,不如将自己的传奇人生搬上银幕。
《熊猫计划》的成功,固然有情怀的加持,但仔细想来,主动示弱,寻求理解,与观众打成一片,未必不是另一种途径。
肉眼可见成龙动作慢了、幅度小了、高难度动作要找替身了,观众的第一反应不是嘲笑指责,而是祝福和感谢。
如果做不到急流勇退,那自我致敬未必不是一种智慧。
— END —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