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支付宝又出手了,欢迎阅读。
" 支付宝肯定不会收购一家医院。"1 月 11 日在蚂蚁集团公开宣布已收购好大夫在线的当天,蚂蚁集团副总裁、支付宝数字医疗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张俊杰这样告诉虎嗅。
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后,将其并入支付宝医疗健康事业部,成为后者的一个部门。
据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介绍,这家创办 18 年的互联网医疗机构聚集了 28 万名医生,覆盖多个科室,吸引了超 9100 万患者。另据胡润研究院 2024 年 4 月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榜》,其估值超过 70 亿元。
从 2024 年 8 月份开始,这个上一代互联网医疗平台中的佼佼者,就曝出被收购的消息。
据张俊杰透露,这个过程中好大夫在线接触的合作方很多,支付宝并不是唯一一个,也不是第一个。不过,从结果看,收购的过程很顺利。公开信息显示,2024 年 9 月 11 日,好大夫在线的持股股东,正式由多方变更为蚂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持股比例为 100%。
对于上一代互联网医疗行业来说,好大夫在线被收购是一个令人叹息的结局;而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收购一家 " 传统 " 互联网医疗机构,也有令行业人士不解之处。
不可否认,医生仍是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核心资源,尤其对于以服务大众为主的支付宝医疗而言。尽管支付宝医疗板块中已有线上医生、AI 医生及线下医生资源,但力量仍显薄弱,难以充分满足需求。通过收购等手段获取 " 嫡系 " 医生资源,几乎是必然之举。
" 有了 AI 健康管家,又有了医生,我们才有机会帮助用户解决更多健康问题。" 张俊杰说。这也是支付宝在医疗领網域深度链接支付方、服务方、监管机构等策略的关键一环。
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上一代互联网医疗面临很多未解的难题,诸如商业化逻辑未跑通、医生自由执业受限、互联网医疗机构线上线下监管一致等问题,仍是悬在头顶的利剑。正因为此,收购一家实体医院被认为是互联网 + 医疗可能会成功的路径。
此时,支付宝接过上一代互联网医疗平台的 " 接力棒 ",也让许多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在其背后,AI 加持下,新一轮互联网 + 医疗的新棋局将如何铺开也备受关注。
来自:视觉中国
收购容易," 改革 " 不易
" 医疗 AI 的本质是 AI 赋能医疗。" 张俊杰在交流中坦言。AI 的影响正在深入医疗行业的根基。
有趣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支付宝医疗,此次收购的好大夫在线定位为 " 医生工作平台 ",而非直接面向大众的 " 轻问诊 "。这家以情怀著称的第三方互联网医疗机构,相比急于争取患者的平台,因更尊重医学规律而获得临床专家认可,被许多公立医院医生视为管理患者的得力工具。
而蚂蚁集团收购好大夫在线的举动,除了有机缘巧合的因素——好大夫在线正好在寻求收购方以外,也透露出他们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的意图未变。而好大夫在线也成为他们实现这一意图的突破口。
经过多年的尝试与碰壁,互联网从业者已清楚认识到,要通过 " 互联网 +"、"AI+" 等新技术改变医疗,必须从对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基建做起。
各家医疗机构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系统之间不互联互通,是 " 互联网 +" 时代就常被诟病的问题,"AI+" 时代,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阻碍。
据业界统计,主流的医院管理系统有 10 种以上,包括 HIS 系统、CIS 系统、PACS 系统等。医院之间系统不同,甚至同一医院内部各部门使用的系统也不一致——在 AI 医疗影像快速发展的几年里,拿到三类证的 AI 阅片系统就有 90 多个。数据互联互通难以实现,许多系统还经常出现故障。
如今看似简单的电子支付,在 2014 年支付宝刚介入医疗领網域时,就曾引发诸多担忧。从医院财务人员的撰文看,即便到了 2020 年,仍有医院 HIS 系统与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同步,导致患者已支付但医院系统显示未到账等情况。
这些都给第三方 " 互联网 +" 增加了阻力,也让急于推动 AI+ 的卫生主管部门感到头疼。2024 年底,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檔案,重申公立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方向,特别提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问题,甚至将其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好大夫在线及其 AI 辅助工具,正好满足了一些需求。在好大夫在线服务医生的成功案例中,就有科主任利用平台的 AI 工具,提高了诊疗水平,将边缘化科室变成了医院的明星科室。
另有临床专家认为,在医改推进的压力之下,通过在线医疗平台形成自己的影响力,提高患者粘性,对每个医生都更加重要了。
而从支付宝医疗的发展角度看,通过服务临床医生的 AI 产品、在线平台,在更多领網域形成规模效应,以及在此过程中,对医疗机构数字化根基的统一,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可以看到,支付宝医疗联合浙江卫健委打造的医疗数字人、陪诊 AI 已经在去年年底更新到了 2.0 版本。
支付宝在推动电子医保支付、开发数字陪诊数字人 " 安诊儿 " 的过程中,使多家医院实现了从挂号到报告查询、用药指导、居家护理、复诊续方等环节的标准化。
浙江卫健委数据显示,安诊儿已经覆盖了 92 家省市级医院。另据支付宝官方消息,其在全国范围内覆盖的医院总量,超过了 1800 家。
就在去年 11 月份,该项目作为成功案例在国家卫健委的新闻发布会上亮了相,接下来," 安诊儿 2.0" 等浙江经验大有推向全国的趋势。
来自:视觉中国
AI 医疗大战已打响
从路线选择上看,支付宝医疗看似走了一条 " 轻资产 " 道路,实则荆棘遍布,不但想深度链接的每个环节都异常艰难,而且,都是竞争者众多的赛道。
支付宝早在 2014 年高调进入医疗产业时,就有行业人士寄希望于借着互联网介入医疗支付的机会,可以加强对门诊的监督管控,杜绝 " 大检查 "、" 大处方 "。
10 年过去了,这些目标虽没能实现,但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互联网玩家们也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期。
在 DRG/DIP()、集采等一系列新政倒逼下,医疗机构的收益被最大限度压缩,粗放的管理模式难以为继。有行业专家指出,未来医疗机构亏损将成为常态。近年来受冲击较大的科室,如产科,如果不能及时发展出专科特色,形成优势竞争力,就只有关门一条路了。
因此,医院、医生,都更有动力拥抱新技术。
然而,硬币的另一面,医疗领網域也还是互联网玩家的兵家必争之地,在 AI 应用落地方面,竞争更加激烈。
根据业界统计,国内仅医疗大模型就已有上百款,辅助医生管理患者的 AI 工具竞争激烈。有使用好大夫在线 AI 工具的医生透露,近期多家互联网公司也在向其推荐类似工具。
AI 陪诊、AI 导诊、AI 病案管理等覆盖明确医疗场景的应用,几乎成为每个互联网大厂的标配。京东、百度、腾讯等大厂纷纷尝试向医疗核心场景进发;科技公司也涌入医疗赛道,想要分一杯羹者越来越多;就连投资者们不看好的慢病管理赛道都是异常拥挤。
对于支付宝来说,短期内,虽然他们在医保支付方面确实有一定优势,但是,业界认为,这个护城河并不深,随着政策持续开放,优势很可能会被削弱。
在 AI 陪诊数字人推向全国方面挑战更大。一方面,事情本身难度大——中国医疗机构总数超过百万家,其中医院就有超 3.8 万家,近三分之一是公立医院;另一方面,还是有诸多玩家在抢滩,在国内医疗行业复杂的利益格局中,支付宝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此外,商业化问题仍是互联网医疗行业头上的 " 达摩克利斯之剑 "。
虽然支付宝医疗对其商业化前景持乐观态度,不过,从既往经验看,与监管站在一起有利好,也有更多束缚,变现之路往往更加艰难。好大夫在线就是靠近官方,一直打 " 情怀 " 牌的平台,其商业化前景直到加入蚂蚁集团后,也并未清晰。
对于困难,支付宝医疗也早有预期。
" 在互联网行业所做的所有’ 0 到 1 ’突破中,医疗确实是最难的。左边是鲨鱼,右边是暗礁,只有中间曲里拐弯的一条路能让解决方案落地。" 张俊杰告诉虎嗅。这就决定了医疗领網域的每个项目,哪怕再小,都非常耗时费力。" 没有 2 到 3 年时间,很难出惊艳的产品。"
无论如何,在改变中国医疗模式方面,新技术又发起了一轮挑战。一切都还刚刚开始,它们能否解决普罗大众看病就医的痛点,能否治理行业的沉疴宿疾,仍需更多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