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开业3个月就关门:一批新中式茶馆开始倒闭,欢迎阅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ID:hongcan18),作者:何沛凌;编辑:王秀清,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去年以来," 新中式茶馆 " 成为了不少消费者追捧的打卡地,创业者也嗅到其中的商机,纷纷加入这条赛道。
如今回顾这门生意,我们却发现一些新中式茶馆创业者正在 " 退坑 ",新中式茶馆在社交平台上也不复往日风光。
从现象级走红,到创业者撤离,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新中式茶馆还是一个创业的好赛道吗?
一、开一天亏一天,年轻人不爱喝茶了?
今年 3 月下旬,沈西在四川某四线城市的一个社区内开了一家 80 平米的新中式茶馆,主打茶套餐,1 壶茶 +2 款小吃,定价 56 元。包含装修、进货和房租押金在内,沈西在开业前期一共投入了 20 多万元。
不过,开业以来沈西茶馆的生意一直很惨淡。
" 销售额一直很低,有几个月将近 20 天营业额都是 0。" 沈西告诉红餐网,很难拓新,附近的消费者来过 1、2 次之后基本不会再来了。
为了拯救门店业绩,沈西尝试过很多办法,比如请本地短视频网红到店打卡,组织汉服、摄影爱好者到店做活动等," 但通过活动吸引来的客人很难变成老顧客。"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沈西粗略算了一下,开业前 3 个月每月营业额只有几百元,别说收回 20 多万投资成本,连门店每月的固定支出都无法覆盖,多开一天就多亏一天。今年 9 月,沈西决定关闭自己一手创立的茶馆。
关闭茶馆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沈西在开茶馆这件事上寄托了浓厚的个人兴趣。
去年下半年,沈西辞职回家乡创业,陆续考察了奶茶店、美容室、文具店等项目,她从社交平台上看到 " 新中式 " 消费很火,想把 " 新中式 " 和喜欢的茶文化结合起来,开一家茶馆," 这样就能兼顾爱好与工作了 "。
茶馆创业最终失败也让沈西陷入思考," 是我不会做生意,还是这门生意本身很难赚钱?"
沈西的情况不是个例。在社交平台上,和沈西一样已经关店或者正准备关店的新中式茶馆老板还有不少。
小红书博主 " 小叶爱喝茶 " 表示,自己的新中式茶馆今年 8 月开业,3 个月后便关闭了。开茶馆的 3 个月中,有很多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比如 " 把茶汤装在精美的容器里,然后搭配几款甜品就能让年轻人接受吗 "" 茶汤能够带来喝茶的层次感吗 "" 新中式茶馆到底新在哪里 "" 打卡生意真的做得长久吗 " ……
反复思索无果,小叶选择将茶馆关闭,计划重新探索一种能够让消费者好好喝茶的茶空间模式。
红餐网在社交平台上检索发现,与新中式茶馆创业相关的笔记、短视频中," 避坑 "" 慎入 " 等关键词高频出现。
△图片来源:小红书平台截图
与此同时,新中式茶馆这阵风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在减弱。
张舜(化名)是一名生活在杭州的茶文化爱好者,据他介绍,杭州的茶文化底蕴深厚,2 年前,杭州某景区内的一家新中式茶馆还很受年轻人欢迎,人均消费百元以上,周末更是一座难求,但今年以来到店消费的顾客明显减少了,这家门店也多次推出团购、打折等促销活动," 风口过去,消费下行,年轻人可能又不爱喝茶了?"
美食探店博主 yoyo 也告诉红餐网,尽管新中式茶馆仍是年轻消费者喜欢去的场所,但相比去年,他也觉得新中式茶馆的热度有所下滑," 相比刚兴起的时候,店里的‘打卡党’少了,喜欢喝茶的才去 "。
二、" 站着把钱挣了 " 不容易,一批创业小白为理想买单
市面上的新中式茶馆这么多,难道都有关店危机吗?其实不然,红餐网观察到有一些新中式茶馆发展得不错。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新中式茶馆在倒下呢?
首先,从经营主体来看,不少倒下的新中式茶馆创业者为餐饮小白或者创业小白,开店想法过于理想化,对商业定位、盈利模式等概念不太清晰。
" 近几年有一批年轻的创业者,自身消费眼界和品位很高,把喝茶、与人聊天当成优雅的爱好,而不是一门真正的生意在经营,没有想清楚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回本周期需要多长时间、主要目标消费群体是谁等关键问题。" 味方餐饮法律顾问团队总经理方丽明表示。
方丽明举例,她曾遇到一位创业者,在某一线城市繁华地段开了一家新中式茶馆,总投资 600 多万元,门店面积超 200 平。店内庭院假山奇石堆叠、流水环绕,可谓一步一景,仅設定了 4 个包间," 套餐定价约 200 元 / 位,这个客单价在周边已经算高了,但无论怎么算,这个定价也无法达到每天的盈亏平衡线。据测算,这样一家店每天至少要卖出 30 多个套餐,收入 7000 多元,才能保本。最终,这家店开了 2 个月就关门大吉。"
沈西也告诉红餐网,她原本以为社区居民的生意好做,客流稳定,但没想到该社区的主力消费客群——家庭消费和老龄消费,都对她的茶馆不感兴趣。" 一些老人家问我‘有没有麻将室’,听说没有就走了。"
多位茶馆老板及上游茶供应商也告诉红餐网,目前倒闭的门店多数为个人店主开出的独立茶馆。
其次,部分独立茶馆缺乏核心竞争力,盲目追逐热点,最后只能闭店止损。
市面上一些知名连锁茶馆品牌,往往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也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茶馆的装修、产品研发上,打造 " 一店一景 "。这些核心竞争力背后指向的是资金、供应链、人才团队等品牌壁垒。
对于独立茶馆而言,随着各式 " 新中式 " 门店出现,单纯靠模仿新中式风格、营造氛围感,很难持续经营下去。
广州一家新中式茶馆店主胖胖(化名)告诉红餐网,他的门店位于某网红街区,近 2 年附近就有 4、5 家新中式茶馆开业," 围炉煮茶 " 火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在推 " 围炉煮茶 ",但潮流退去后,还能继续经营的只有产品切中顾客需求的店。
" 我们的门店就主打两种产品——茶饮和线香,这两种产品在消费群体方面有一定重叠,能相互促进复购,比如购买了茶包的顾客可以享受买香折扣,我也会给购买线香的顾客推荐燃香时适合喝的茶叶。" 胖胖举例道。
三、投入高、翻台低、回本周期长:新中式茶馆 " 好看不好做 "
新中式茶馆看起来光鲜亮丽,但经营难度比不少刚需品类要高得多。
1. 主打氛围感,投资成本不低
首先是新中式氛围的营造,需要足够宽敞的门店空间和较高品质的陈设、布景。
茶馆老板钟盛告诉红餐网,以位于某二线城市写字楼商圈的 200 平米毛坯门店为例,做新中式风格至少需要 50 万元装修费用," 少于 150 平面积的店很难做出效果 "。
如果是开一家社区小店,50 平米小店的装修成本虽然可以控制在 10 万元左右,但后期要不断更新软装陈设来营造新鲜感和氛围感,茶叶和茶具也需要不断上新。
2. 有效运营时间少,无法利用外卖平台扩展营收渠道
综合多位新中式茶馆店主的说法以及大众点评信息,一家新中式茶馆每天有效营业时间往往只有 6~8 小时左右,自午餐时间起到晚上 9 点。
同时,从消费习惯和消费认知的角度,新中式茶馆的业态比较单一,很难往早餐、夜宵等场景拓展,想要延长营业时间来提升营收很难实现。
此外,茶馆消费讲究茶叶现泡现喝、场景体验和社交功能,这也使得茶馆很难通过外卖渠道售卖套餐,扩展营收。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3. 座位数少、翻台率低
茶馆是一门翻台率很低的生意,顾客点上一壶茶喝一下午的情况并不少见。同时,由于新中式茶馆注重氛围感营造,大量门店面积需要被用于布景,因此门店的客容量相比餐厅要少得多。
小红书博主 "Winnie 文静 " 曾投资过一家新中式茶馆,她发帖感叹道," 前期投资较大,但(门店)客容量较低,即使每天满座,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如果翻台率不变,店主需要想办法提升客单价或者复购率,以此提高坪效,否则很难应付如今水涨船高的开店成本。
但考虑到顾客留存,直接提升产品单价的方式并不现实。
于是,不少茶馆采取 " 茶 + 餐 " 的形式提升附加值,比如 " 围炉煮茶 ",便是将下午茶场景引入茶馆。如果按人收取茶位费,普遍价格为 20~60 元,而如果提供 " 围炉煮茶 " 套餐,那么一份包含 " 茶 + 茶点 / 甜品 " 的套餐,单价能达到 100 多元。
不过," 茶 + 餐 " 也会带来新问题。
"Winnie 文静 " 在其笔记中表示,门店开业以来遇到的问题多集中在茶套餐上,很多顾客无法接受 120 多元的茶套餐," 有人说 128 元的价格高,给的点心太少,感觉不值这个价。" 最后,由于茶套餐引发投诉越来越多,她取消了门店的双人茶套餐。
总的来说,新中式茶馆或许并非伪需求,消费者并不抗拒纯茶和新中式风格的消费场景。不过,作为一项投资门槛相对更高、回本周期长的生意,新中式茶馆的经营难度不小。
对于经营者来说,如何在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探索出可行的商业模式并非易事。直白点说," 这条路能走,但很难走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ID:hongcan18),作者:何沛凌;编辑:王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