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丈夫婚内出轨,给情人转账几十万元!妻子起诉要求第三者还钱,一波三折后,法院这样判→,欢迎阅读。
丈夫婚内出轨,向情人陆续转账 37 万余元,妻子发现后,将其情人诉至法院,要求返还转账钱款。出轨方赠与第三者的财产能否追回?2024 年 1 月 30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第二批检察机关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其中就披露了这起 " 冯某与李某赠与合同纠纷抗诉案 "。
丈夫给情人转账,妻子起诉要求返还
二审判决返还 11 万余元
男子何某与冯某系夫妻,二人育有一子一女。2017 年 8 月起,何某因常在沐足场所消费,结识了在此从事管理工作的李某,进而与李某产生了婚外情。李某也知晓何某有家室、有儿女。
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9 月,何某通过银行卡向李某转账 14 笔共计 20 余万元;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11 月,何某为维系两人关系通过微信向李某转账包含 "520""1314" 等特殊含义的 278 笔共计 17 万余元。2017 年 8 月至 2019 年 10 月,李某通过微信向何某转账共计 9 万余元,并代何某支付沐足消费款 5 万余元。
2020 年 1 月,冯某以何某赠与李某财产的行为侵害其财产权益为由,向四川省宣汉县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何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赠与李某财产的行为无效,要求李某返还赠与财产及利息。宣汉县法院一审判决驳回冯某的诉讼请求。
冯某不服一审判决,向达州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达州市中级法院认为,何某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违背夫妻忠实义务,向李某转款 37 万余元,其财产处分行为未得到冯某追认,赠与行为无效。赠与款项中有 50% 份额属于冯某,何某无权处分。何某向李某赠与金额 37 万元,在扣减李某向何某转款金额 14 万余元后,余下 23 万余元。23 万余元的 50% 份额属于冯某所有,李某应予以返还。达州市法院二审判决撤销一审判决,李某返还冯某 11 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检察机关依法抗诉获改判
最终判决返还 23 万元
冯某不服二审判决,向四川省高级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遂向达州市检察院申请监督。达州市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本案赠与行为无效,应当返还全部赠与财产,据此提请四川省检察院抗诉。
对于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对外赠与行为是部分有效还是全部无效问题,江苏省、北京市等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审判意见,但四川等地没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此类案件处理裁判尺度不一。四川省检察院根据审查认定的事实和证据认为:
一是案涉赠与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应是返还全部财产,终审判决部分返还,属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
二是终审判决部分返还赠与财产,径直分割夫妻共同财产,超越了当事人的诉讼请求。
三是终审判决变相认可违反善良风俗的赠与行为,损害了夫妻中非过错一方的财产权益,与诚信、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符。
2022 年 5 月 23 日,四川省检察院向四川省高级法院提出抗诉。
四川省高级法院再审采纳了检察机关抗诉意见,并于 2022 年 10 月 31 日作出民事判决,依法改判李某返还冯某 23 万余元(即转账赠与 37 万余元扣减李某垫付款 14 万余元)并支付利息。
返还一半还是全额返还
如何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后,对 " 公序良俗 " 的认定采取概括式规定,部分条款存在较大的弹性解释空间,表现为难以准确区分法律行为的不同因素违反公序良俗时,会对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何种影响。司法实践中也因此产生了赠与行为有效、赠与行为部分有效和赠与行为无效这三种判决。
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的纠纷不宜简单定性,应根据具体案情分析,除了考虑 " 公序良俗 ",还应综合考察赠与人和受赠人的主观心态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本案中,何某赠与第三者李某财产,特别是 "520""1314" 等特殊含义的转款,显然不属于何某和冯某的家庭日常生活所需,亦不是夫妻协商一致行为,故不符合婚姻法和婚姻法司法解释(一)第 17 条关于夫妻财产平等处分权的规定。何某与李某的转款与收款,目的是维系婚外情,两人的婚外情及转账行为侵犯冯某作为配偶的合法权利,主观上均非善意。
综合上述分析,该赠与行为违背公序良俗,应认定为无效。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明确规定,基于无效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
本案检察机关对夫妻一方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第三者,侵犯配偶一方财产权益的行为依法监督,要求第三者返还全部赠与财产,既保护了夫妻关系中无过错方及婚内子女合法权益,又促使省级检法两院对该类案件达成司法共识,统一厘清法律适用标准。
编辑|段炼 盖源源
校对 |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