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未解之谜!4000年前的这座中国古城,竟然用玉砌墙?,欢迎阅读。
在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黄土梁峁(m ǎ o)上,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矗立着一座距今 4000 年左右,规模宏大的石头城——石峁。
在石峁正式考古发掘之前,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石峁的玉器是夹在城墙墙缝里的。很多只见过石峁出土的玉器的人持怀疑态度,因为那里的玉器薄的只有一两毫米,将这么薄的玉夹在墙里,不会被压碎吗?
为什么要把玉藏在墙里?
然而事实不容置疑。考古人员在石峁外瓮城的墙体里发掘出了平行 " 插 " 在石头缝中间的玉铲,它和两侧石壁之间都有草拌泥填充,也就是说,这件玉器是在外瓮墙的修建过程当中,有意压在墙体里面的。而且这块玉铲不是孤例,在后续的考古发掘中,大量从城墙中发现的玉器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源:石峁博物馆
考古学家将这一现象命名为 " 藏玉于墙 "。在新开放的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你可亲眼目睹这一现象,石峁博物馆内也有专门板块介绍石峁文化里的这一现象。
在专家们眼里," 藏玉于墙 " 这一现象是极其特殊的。
首先,石峁的用玉观念和做法与其他地区大为不同。由于优质玉料的稀有性,玉器在古代一直是顶级奢侈品。譬如说在比石峁更早的良渚文化中,玉器是占有独特和突出的历史地位的,集神权、王权、兵权于一体。良渚先民围绕对神的崇拜,设计出了以琮、璧、钺为中心,用以区别阶层、标识身份、反映等级的玉礼器系统。
石峁外城城墙被雨水冲刷之后暴露了一件品相非常完整的玉钺
如此对比,石峁在城墙中穿插玉器是十分罕见的。玉多见于祭祀与高等级贵族墓葬中,后代很多普通人的墓中都不一定会发现玉器,而 4000 年前的石峁人竟将其大量应用于城建之中。
其次,石峁人会反复改制玉器。从石峁墙体发掘内的玉器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改制玉器在这里是一个普遍现象,这导致石峁玉器体系样式复杂。比较典型的例子是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玉铲,该玉铲体为扁平长条形 , 两边有多处阴刻线 , 与良渚文化的多节型玉琮十分相似,明显是从玉琮改制而来。
石峁文化玉铲
玉琮是史前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 , 被良渚人视为信仰,用来敬天礼地——如此重器在石峁竟被切成了薄片。石峁人只取用玉琮外侧,将内侧弧形部分去掉,将其改成片状,将其压入墙中。
如果这些被改造的玉琮真的是良渚来的,那就非常有意思了。玉琮在良渚文化中心区之外的地点也多有出土,但在石峁发现的玉琮却屈指可数。良渚文化与石峁文化这两种文明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石峁人这样做,到底是在暴力毁坏他族信仰,还是仅仅出于对片状玉器的偏爱呢?
第三,这些玉的来源与加工工艺也颇为引人注意。现今石峁考古发掘的区網域只是整个石峁城的冰山一角,就已经出土了上千件玉器,可想而知,石峁整座城池建设时所需要的玉材数量非同一般。要知道,批量产出玉石,要么是就地取材,要么是外地输入。但目前为止尚未发现陕北本地有玉矿资源。
良渚文化玉琮式管。图源:石峁博物馆
如果是外地输入,奢侈品生产、物资开采、贸易、运输、加工等一系列事项,放在史前时期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藏玉于墙 " 的背后不仅表明石峁王国的雄厚实力,还暗示着史前文化交流网络的频繁与通畅。
除此之外,石峁遗址玉器的加工工艺也远超现代人想象。重新切割的玉器最薄处仅 0.03 厘米,从横切面上来看,推测古人采用了片切割技术,这种工艺即使现在仍然费时费力。石峁许多大型器物的器体也很薄,既与玉料的缺乏有关,也与当时先进的玉器加工技术密切相连,只可惜石峁遗址考古暂未发现玉器加工工具。
玉门瑶台、圣物堆砌?
" 藏玉于墙 " 这一现象令人费解,石峁人这么做到底有何深意呢?
说到此,那就必须提到石峁王国的另外两大特色:一是城墙上颇具辨识度的大型石雕,二是在墙根和城门下发现人头奠基。这三种情况放在一起,再加上层层拱卫、高不可攀的王城格局,表达了石峁人对他们的城墙有着一种精神期许。
人头坑
一些中国古代部族将玉石作为圣物来崇拜,石峁人可能也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瑶台 " 是神仙居所,而 " 玉门 " 是神仙出入的大门,都是用美玉建造而成。
史书《竹本纪年》中记载,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夏桀曾仿照神仙待遇 " 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 ",而现实世界里所谓的玉质建筑,并非能够完全由玉料所砌,而是只能如石峁这样将玉质器物砌入建筑物之内,以期望辟邪御敌。
除了玉片之外,石峁城墙的墙体里还有大量的碎羊骨,它们又会不会只是保护城墙的巫术载体?我们不得而知,更进一步的结论需要更多的证物来支持。
石峁石雕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后者有将小部落的圣物砌入城墙之内,作为精神寄托的习惯。
有学者对石峁城址外城东门址祭祀坑和后阳湾地点 104 具出土头骨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分析,外城东门址祭祀坑中头骨多属壮年,种族特征与内蒙古长城一带的土著居民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些头骨上的创伤表明石峁人群与该地带人群可能为争夺资源而战争频繁,而这只是窥探石峁王国被 " 群狼环伺 " 的一扇小小視窗,石峁或许就是在频繁的战争中完成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源远流长的玉文化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石峁文化占有独特的历史地位。我们不能用今天 " 玉石翡翠 " 的观念看待史前时代的玉器。那个时期,玉器是中华精神文明甚至是制度文明的物质载体和符号象征,发挥着美化身体、沟通天地、建构秩序、祭祀人神、象征权力、昭示地位、代表财富、蕴含思想等多方面作用。
" 夫玉亦神物也,又遇圣主使然 ",其大意是说,被视作神物的玉,又被黄帝这样的神圣之人使用,以此展现统治力。在良渚文化时,玉是反映神权、王权和兵权的象征物,并且这种含义长远广泛流传;在石峁文化中," 藏玉于墙 " 给玉增添了精神屏障或者其他更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在后世中,玉又走下神坛、走出王室,进入百姓家中,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标识。
皇城台
在考古人的不断努力下,玉所代表的意义也呈现出越来越鲜活真实面貌。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我们的考古学界正在以玉器的研究作为切入点,从更深刻的层面上阐述玉器在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意义,把考古学的研究同精神文明的研究深刻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 1 ] 徐峰 . 石峁与陶寺考古发现的初步比较 [ J ] . 文博 ,2014 ( 01 ) :18-22+69.
[ 2 ] 央视新闻 .《寻古中国》玉石记 · 玉耀古国
[ 3 ] 孙周勇:4000 年前的石峁古城,闪耀夏朝前夜的文明星空
[ 4 ] 陈靓 , 熊建雪 , 邵晶等 . 陕西神木石峁城址祭祀坑出土头骨研究 [ J ] . 考古与文物 ,2016 ( 04 ) :134-142
[ 5 ] 孙周勇 , 邵晶 , 邸楠 .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 J ] . 中原文物 ,2020 ( 01 ) :39-62
策划制作
本文为科普中国 - 星空计划作品
出品丨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雍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
审核丨王弘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徐来
责编丨曹睿 一诺
相关推荐
5.冲上热搜!女子生完二胎肠子内脏往外凸!这种病,每个人都需要知道……
点亮 " 在看 "
一起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