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资治通鉴:能力强,功劳大,如何才能自保?千万别学韩信!韩信这样的人,其实就是自作聪明,又低估了人性的恶,这才带来恶果!,欢迎阅读。
有功之人、有功之臣,能力很强,功劳很大,应该如何自处?如何保身?
咱们以韩信之死为切入点,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韩信被斩杀这段内容后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出了他的一番见解,非常值得我们琢磨一下。
【原文】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闬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译文】
司马光是这样说的:
世人都认为,韩信首先出谋划策,跟刘邦从汉中起兵,先后平定三秦,接着消灭魏国、夺取代国,征服赵国,压服燕国,拿下齐国,并且向南进攻楚国,在垓下平定项羽,可以说,汉王之所以能够得到天下,都是韩信的功劳。
那么,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呢?
你看他拒绝蒯彻的建议,甚至亲自到陈地去参拜要去云梦出游的刘邦,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会有谋反的心思呢?
他不过是因为失去了封王,心里不服气,所以才有了犯上作乱的举动。
像卢绾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功劳,不过是因为是刘邦的发小,还能被封为燕王。
而韩信呢,只能是以列侯的身份,被圈养在长安,经常要向刘邦朝拜,这难道不是刘邦亏待韩信的地方吗?
刘邦在陈地用陈平的计谋,把韩信给抓了起来,撤销韩信的封国,要说刘邦对不起韩信,确实是这样。
但是,韩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下场呢?这也是因为他自己的过错所导致的。
当初刘邦和项羽在荥阳对峙的时候,韩信刚好消灭齐国,但是,他并没有支援刘邦,反而要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
而后来,刘邦撕毁合约追击项羽到固陵的时候,本来跟韩信、彭越约好了一起去围攻项羽。
但是,韩信却掉链子了,没有按时到位。
其实在那个时候,刘邦已经有了要对付韩信的心思了,只不过当时的形势不允许,力量不允许,没有动手而已。
等到天下平定了,韩信还有什么可依赖的呢?还有什么可拿捏的呢?
利用别人窘迫的时候求取大利,这是商贾小人的勾当,给对方的功劳以报酬,报答对方的恩德,这才是士人君子应该有的心态。
而韩信却以商贾小人的心态图利,却希望刘邦以士人君子的心态来报答他,这不是太难了吗?这不是有违人之常情吗?
(言外之意,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这不就是个双标狗吗?)
所以,司马迁评价说:如果韩信能够学习圣人之道,知道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持才能目空一切,那他就近乎大贤了。
在汉朝,他就可以比肩周公、召公、太公这样的人。而他也可以享受后代子孙的祭祀,也不至于闹出这样的地步,天下平定了,还要谋逆,最终连累全族被灭,这不就是不合时宜吗?
这就是司马光对韩信之死的评价。
【解读】
司马光的观点有三点:
第一,韩信确实是有大功的,这是肯定韩信的功劳。
第二,刘邦确实对不起韩信,亏待了韩信。连卢绾这种没什么功劳的都能封王,而韩信却成为淮阴侯,韩信的心态崩了。
这很容易理解,在家里整天窝着,还不跟人交往,心态能不崩吗?
从楚王一下子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列侯,甚至还不如其他人,他的心态自然就崩了,在家里也不会闲着,喝酒,骂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
所以说啊,当我们失意的时候,不要总是窝在家里,多出去走一走,哪怕是跑跑步,散散心,养好身体,调整心情,也是有益的,天天在家里呆着,很容易口吐芬芳。
第三,韩信自己也有问题。他跟刘邦相处的时候,总是以市井商贾的心态找刘邦要赏赐,但是却要求刘邦对他大方,对他大度。这简直就是一个双标狗。
这跟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一样的道理,他对你斤斤计较,但是却要求你要大方,你要对他大方、大气。
这样的人,我劝你离他远一点。
而韩信,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个人,而韩信跟刘邦相处的时候,几乎就是这样的心态。
而这也是他的取死之道。
就像司马迁所说的,有大功的人得到好报的像周公、姜子牙,有好多人都得到了好报,但是韩信为什么没有呢?刘邦杀的功臣有几个呢?没有几个,但是韩信偏偏就位列其中,不得不说,韩信也有自己的问题。
正如司马迁所说:韩信有大功,但是不懂得谦让。反而觉得自己牛得不得了,看谁也不顺眼,跟谁也不交往,整天窝在家里。能不引起别人的怀疑吗?
读《资治通鉴》,你会发现后边郭子仪人家怎么做的,大门敞开,谁都可以随便进来。
正如《菜根谭》中所说的那样: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而韩信偏偏天天四处彰显自己的才华,嘴里经常骂骂咧咧的,口吐芬芳,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能力又强,人缘又不好,为了利益,不讲信义,还让领导不放心,人品又差,这样的人,谁能放心呢?谁敢放心呢?你能放心这样的人吗?所以说,韩信之死,自然有他的取死之道。
这也提醒我们,你能力强,你有功劳,对公司对团队有大功。
但是,你更要懂得低调做人,千万不要觉得没了自己不行,非自己不可,那个时候你反而是最危险的。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而我们更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自己的功劳,看待自己的能力,看待自己的位置,更和谐地跟周围的人相处,打造命运共同体,你才能跟着团队走得更远。
职场上,韩信这样的人,自伐其功,自矜其能,很容易成为同事的眼中钉,领导的肉中刺,结果往往不会太好。不是被排挤、打压,就是郁郁不得志,有功遭猜忌,无功遭孤立。你琢磨一下周围的人,有没有这样的。
而韩信之死,也告诉我们,有功之人应该如何自处。
这就是读《资治通鉴》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所以说,我们不管在职场,不管你是普通的职员还是领导,都应该读一读《资治通鉴》,用历史照进现实,你遇到的很多问题,你会得到很多答案。
这是专栏第 38 节,观看更多专栏的内容,欢迎订阅我的专栏,为你解读《资治通鉴》中的领导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 推荐订阅 ---
2、《资治通鉴》视频讲解,省去阅读时间,点击下方链接↓↓↓
3、我的新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让《资治通鉴》读以致用,感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