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被五步蛇咬,走几步才最安全?,欢迎阅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前方有蛇出没
《捕蛇者说》在许多版本的中学教材中都有收录,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背诵并翻译过全文了(虽然到今天可能只记得第一句话)。这篇文章中提到的黑质而白章的异蛇,就是尖吻蝮。
成熟的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黑质而白章|Wikimedia Commons
只要嘴够尖,别人就看不见我
尖吻蝮属于蝰科蝮亚科,由于外观形态上与其他蝮蛇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被单独列为一属,即尖吻蝮属。
在动物中,这些只有一个下级成员的分类单元,叫做" 单型 "(Monotypic),比如:单型目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仅包含一个科企鹅科 Spheniscidae;单型科小熊猫科 Ailuridae,仅包含一个属小熊猫属 Ailurus。" 单型 " 也意味着,它们相较于其他近缘物种,显得颇为与众不同。
小熊猫属原本是单型属,唯一物种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原本有两个亚种——毛色偏浅的喜马拉雅亚种 A. f. fulgens,以及毛色偏深的中华亚种 A. f. styani。2020 年 2 月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两个亚种差异显著,更支持把它们分别提升到种的地位 | Carlos Delgado & Greg Hume / wikimedia
顾名思义,尖吻蝮在外观上最显眼的不同之处,是它明显延长而突出的尖吻,其学名中的 acutus 也是由此而来,在拉丁语中是 " 尖锐、锋利 " 的意思。不过在尖吻蝮的成长过程中,这一突出的吻部会被逐渐磨损,变得短且圆润,所以一些老年个体的尖吻特征并不明显。
年幼的尖吻蝮 | 植桐
这个尖吻有什么作用,目前还没有很确切的解释。有观点认为,这种不规则的头部轮廓,或许可以起到模糊外形从而隐藏自己的作用。
在蛇类中,还有其他亲缘关系和尖吻蝮相距甚远的一些物种,也在头部或多或少有着各种不规则的突起,比如同样吻部延长突出的尖喙蛇 Gonyosoma boulengeri、长吻瘦蛇 Ahaetulla nasuta,或是眼眶上长了 " 角 " 的角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cornutus、角树蝰 Atheris ceratophora。
依次是尖喙蛇、长吻瘦蛇、角原矛头蝮、角树蝰 | TimVickers / wikimedia;viewmantra.com;植桐;Michael and Patricia Fogden / mindenpictures
南方有异蛇,黑质而白章
除了模糊的外部轮廓,尖吻蝮 " 黑质而白章 " 的配色,也能帮助它更好地隐蔽自己。
" 黑质 "的 " 黑 ",准确地说其实是深色之意,并不单纯指黑色;尖吻蝮的体色为深棕色或棕褐色,其体色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深。" 白章 "指的是它背部深褐底色上,那一排首尾相接的白色菱形斑纹,这种特别的排列方式有个专业术语叫做" 方胜纹 "。许多人容易因为 " 黑质而白章 " 望文生义,误把 " 永州异蛇 " 当成体色黑白相间的银环蛇。
菱形压角相连或交错的纹样,古时称作 " 方胜纹 "。它与其他纹理结合,还衍生出了其他的复合纹样,比如方胜盘长纹 | Ryu Uchiyama / Nature Production;吴卫等 / 包装学报(2012);artxun.com
银环蛇 | Briston / wikimedia
借着文学作品(语文课本)的强大流量," 永州异蛇 " 和 " 黔之驴 " 一样成为了耳熟能详且深入人心的标签。然而实际上,尖吻蝮并不是湖南永州特有的,它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广泛分布。从长江之滨到南岭山地,从宝岛台湾到山城重庆,尖吻蝮都是山间常见的蛇类。
分布广泛且又常见,使得尖吻蝮有了各色各样的俗名。在贵州,尖吻蝮被称作" 翘鼻蛇 ",指的是它的尖吻特征;在其它一些地方又被称作" 白花蛇 ",指的则是它的白章花纹。在湖北一带,尖吻蝮被称作" 蕲(q í)蛇 ",因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而得名,是 " 蕲州四宝 " 之一,蕲州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并详细描述了它的辨识特征。
当然,在尖吻蝮这么多的俗名中,最广为人知的还要数" 五步蛇 "这个名字。
以啮人,无御之者
不管是 " 五步蛇 "、" 七步蛇 " 还是 " 百步蛇 ",其实都是指尖吻蝮。这些名字形容的是尖吻蝮有剧毒,以致于被夸张为人被咬后在走五步的时间内就会死亡。嗯是的,指的是时间,所以不要以为你只走了四步然后不动就没事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原地等死吧。
不过也不用太慌,相比其他国内毒蛇,尖吻蝮致死率并不高。
尖吻蝮的蛇毒主要是血液循环毒,会破坏中毒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和肌肉组织,造成动物机体出血、溶血、组织肿胀及坏死——说人话就是,被尖吻蝮咬后中毒,大概率是需要截肢的,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致残率极高……好像还是挺慌的。
你慌吗? | Cheng Te Hsu / Wikimedia Commons
作为蝰科毒蛇,尖吻蝮的毒液是通过管状毒牙注射到猎物体内的。毒牙平时横卧在牙鞘内,张口时会往前竖起,以咬杀猎物——尖吻蝮属学名 Deinagkistrodon 源自希腊语 deinos(恐怖的)+ agkistrodon(蝮属),而 agkistrodon 又源自 agkistron(钩状的)+ odon(牙)。
尖吻蝮的毒牙之长在毒蛇中是名列前茅的,平均长度约 11.5 毫米,最长可达到 15 毫米以上。相比之下,国内其他常见的蝰科毒蛇的毒牙,少有超过 10 毫米的;而眼镜蛇、银环蛇等多数眼镜蛇科毒蛇的毒牙更短,基本都在 5 毫米以下。
尖吻蝮的管状毒牙,第一对为常用毒牙,后方常有一到两对备用牙。管牙像小针头,毒液从上端的大孔进入,从底下的小孔排出 | @静耸云天起
不同于其他毒蛇会用鲜艳的体色或明显的动作告诉你 " 我有毒别惹我 ",尖吻蝮更喜欢暗戳戳出其不意地伏击,正如前面提到,尖吻蝮的外部轮廓和体色都能帮助它更好地隐藏自己。而且,尖吻蝮还非常喜欢将自己隐藏在路边的枯叶堆、岩石缝或者草丛中,所谓 " 触草木,尽死 ",其实是尖吻蝮经常呆在草丛中长时间不动,身下的植物被长时间压着而蔫枯。
此外,尖吻蝮还有明显的扑(向)火习性,夜行人手中的灯光,对它来说是明显的攻击目标。
这些习性,都使得尖吻蝮咬伤人的几率比其他毒蛇更高。
中华珊瑚蛇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有着醒目鲜艳的配色;舟山眼镜蛇 Naja atra 则会立起身子威吓敌人 | Dan Rosenberg;Thomas Brown / flickr
被毒蛇咬了,别光在线等
所以,假如不小心被毒蛇咬伤了,该怎么办?
首先要知道,蛇的毒液本质是一类高度特化的唾液,有毒成分主要是一些蛋白质和多肽;对付蛇毒最有效的方法是注射 " 抗蛇毒血清 "。
抗蛇毒血清,并不是利用 " 当事蛇 " 直接制备的,一般是通过向家畜(比如马,马的体重比较大,低量蛇毒对马而言并不致命)体内注射一定剂量的蛇毒,使其血液中发生免疫反应,产生相应抗体,将这些含有抗体的血液抽提出来,再进一步提纯得到的。
刚被眼镜蛇咬过的食指,与相应的抗眼镜蛇毒血清 | 某羞于透露姓名的大猪蹄子
制备抗蛇毒血清的原理与制备疫苗有些类似,这也就意味着,抗蛇毒血清是具有特异性的,一般情况下只能一物降一物,特定的血清只对特定种类(或者说某一大类)的蛇有效。所以,认清楚是被什么蛇咬了,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如果在野外被毒蛇咬伤,千万别在线等。首先要尽可能地确定蛇的种类,记住它的特征或拍照,必要时可以打死带走,交给医生或专业人士鉴别(切记尽量避免徒手捉活蛇),随后火速赶往正规医院注射相应的抗蛇毒血清。
在到达医院之前,尽可能用干净的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于民间的各种包扎、开创、冷敷、火烧、草药、饮酒等方法,都是不建议的。认为这些方法有效并推广的人,多数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
也有人徒手就带着 " 当事蛇 " 去医院了,好在是无毒的赤链蛇。不建议模仿。
最后,希望大家记住这两句话:
在野外遇到蛇时,请先把它当作毒蛇。
所有毒蛇都是有毒的。
作者:植桐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