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警惕啤酒掉进高端化陷阱,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读懂财经
今年年初,消费复苏成为一条投资主线,消费股也迎来了一波上涨。这其中,啤酒股是投资人最爱押注的板块之一。比如,从 2022 年的股价低点到 2023 年 4 月份,燕京啤酒股价涨了 1 倍多,大多数啤酒股都在此时迎来了历史新高。
但回顾整个 2023 全年,啤酒股几乎是 A 股饮料板块里表现最差的细分领網域。在啤酒 TO5 企业中,除燕京啤酒股价下滑了 17% 外,其它头部企业股价下滑幅度都在 30%-50% 之间。要知道,饮料股排名下跌幅度排第二的白酒板块,平均股价下滑幅度只有 21%。
啤酒股股价的过山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资人高预期的落空。2023 年下半年开始,啤酒产量在 5 个月中有 4 个月产量下降,产量同比下降的速度也由 7 月份的 -3.4% 扩大到 11 月份的 -8.9%。啤酒股股价也开始由上往下。
但跌幅远远高于饮料其他细分板块,也预示着啤酒股还有着更为深层次的问题。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啤酒消费复苏不及预期。A 股营收规模最大的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出现了营收、周转天数同时上升的情况,反映出产品有积压在渠道,没被终端用户消费的可能。在更能反映用户消费的线上渠道,啤酒销售额也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2、啤酒被餐饮拖了后腿。餐饮渠道占啤酒品牌销量的 40%-60% 不等,但 2023 年餐饮消费需求不足,不仅小企业被淘汰,连海底捞也出现了门店数量减少,翻台率不及疫情前的情况,为啤酒消费带来了负面影响。
3、啤酒遇到高端化 " 烦恼 "。高端啤酒销售额占比达到 36.48%。高端酒份额提升,意味着高端化竞争加剧,2023 年上半年,头部酒企出现了广告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高端定位的百威在三季度营收增长几乎停滞。种种迹象表明,白酒高端化将迎来内卷。
饮料板块里的 " 差等生 "
2023 年的啤酒板块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4 月份之前,啤酒股纷纷来到历史高点,华润、青岛、燕京、重庆等头部酒企在短短 3 个多月的时间股价涨幅 12%-30%。
但好景不长,啤酒股从 2023 年 4 月开始,股价纷纷下滑,更是成为 2023 年 A 股饮料板块里表现最差的资产,在啤酒 TO5 企业中,抛开燕京啤酒股价下滑了 17% 外,其它头部企业股价下滑幅度都在 30%-50% 之间。
要知道,即使是在行业大打价格战的 2015 年 -2019 年,大多数啤酒股的跌幅也在 30% 以内。而 2023 年不到一年时间,啤酒股的跌幅就已经追上了行业价格战 3,4 年的跌幅。股价快速下跌后,啤酒股估值也来到了历史低位。按照国君证券的统计,目前行业龙头股价对应 2024 年平均估值 18 倍左右,港股龙头估值仅 15 倍,均位于历史估值底部。
啤酒股先扬后抑的导火索是未能兑现高预期。此前大多数投资人都有一个看法,随着疫后酒旅、餐饮等线下场景的恢复,啤酒行业将迎来快速放量阶段。
但啤酒未能兑现高预期。从财务数据看,虽然 2023 年前三季度,啤酒 T05 营收同比增长幅度都在 6%-10% 之间。但啤酒企业的营收同比增速却显示出逐季下滑的趋势,尤其是青岛啤酒。2023 年三季度,青岛啤酒营收同比下降了 4.5%,说明啤酒消费反弹的力度有限。
更严重的是,如果结合存货周转率会发现疫情防控解除后,啤酒的消费反而有所减缓。2023 年前三季度,A 股营收规模最大的青岛啤酒、重庆啤酒库存周转天数分别增加了 3.3 天、1.8 天。
营收上涨的同时,库存周转天数也在增加,往往意味着产品大都积压在渠道,没有被终端用户消费。在更能反映用户消费的线上渠道上,啤酒销售额出现了下降的情况,据万联证券数据,2023 年 11 月青岛啤酒、百威啤酒线上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 14.32%、11.69%。10 月份,啤酒线上销售额同比下降 6.80%。
那么为什么啤酒消费没能兑现高预期呢?
被餐饮拖了后腿
啤酒产量是酒企根据当下的供需情况决定的供给量,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啤酒消费的前瞻性指标,也反映了企业对啤酒消费的预期。
虽然早在 2015 年啤酒行业就进入了存量市场,但 2020-2022 年,啤酒产量已经止住了下滑趋势,并由 3411.1 万千升增长到 3568.7 万千升,说明啤酒销量已经稳定到了这一水平。2023 年上半年出于对疫后复苏的高预期,啤酒产量在大多数月份仍保持正增长。
但从 2023 年下半年开始,啤酒产量在 5 个月份中出现 4 个月产量下降,产量同比下降的速度也由 7 月份的 -3.4% 扩大到 11 月份的 -8.9%。这说明未来一段时间内,啤酒行业的终端销售并不乐观,酒企对未来销售的信心也不足。
啤酒产量连续下降很大程度上是受餐饮的拖累。啤酒消费需要氛围感,餐饮一直是啤酒重要的销售渠道,从烧烤小店到高級餐厅,啤酒必不可少,按照自媒体 " 半佛 " 的统计,基本上餐饮渠道占整个啤酒销量的 40%-60% 不等。
而餐饮今年表现并不好,这一点从餐饮公司的股价上也可以看出来。近一年以来,九毛九、呷哺的股价跌幅在 70% 以上,表现比啤酒股更惨烈。从经营数据上,能更清晰地看到餐饮企业的状态。据企查查数据,截至 2023 年 12 月 21 日,国内餐饮企业注吊销数量超过 126.5 万家,是 2022 年全年餐饮企业注吊销量的 2 倍多。
小的餐饮企业在出清,而大的餐饮龙头也没获得出清的红利。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较 2022 年底,门店数量净减少 11 家,剩下的门店翻台率也只恢复到 2019 年的 9 成。另一大餐饮巨头,百胜中国在三季的同店销售也只恢复到 2019 年同期水平的约 90%。
小企业在注销,龙头企业也出现闭店且同店销售额不达预期的情况,说明餐饮的消费需求在变小。百胜中国首席财务官杨家威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也提到,消费需求在 9 月底开始走弱并延续到 10 月份。餐饮消费的疲软,意味着与餐饮场景强绑定的啤酒消费需求将持续走弱。
不仅啤酒需求不乐观,啤酒未来最倚重的增长逻辑 - 高端化也开始出现了内卷的苗头。
被困在 " 高端化 "
啤酒行业进入存量市场后,高端化是所有啤酒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但对啤酒企业来说,高端化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良方,也是毒药。
在啤酒高端化初期,酒企默契地停止价格战,啤酒股营收、利润大幅改善。但是随着各家酒企扎堆高端化。高端啤酒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到 2022 年高端啤酒销售额占比已经达到 36.48%。
高端啤酒份额逐渐提升,意味着酒企高端化的红利越来越少,高端化的竞争却在逐渐加剧。从我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和行业特性看,啤酒企业距离高端化内卷也越来越近。我国啤酒就已形成了高集中度的市场格局,行业 TOP5 份额超过 90%。
啤酒产品本身又很难形成差异化,即使有企业创新出一款新产品,其它企业也很容易快速模仿跟进,比如优布劳、泰山原浆等品牌把精酿产品带火后,青岛啤酒、百威、燕京、乌苏、重庆啤酒等大厂也先后推出了精酿产品。
高集中度加上高同质化,意味着啤酒生意的护城河不高。企业在推广新产品时,需要反反复复做广告,尤其是高端化产品卷到一定程度后,行业很容易变成氪金游戏。
从目前看,随着高端化啤酒份额的不断走高,行业已经有了氪金的趋势。酒类营销专家、武汉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竹青提到,啤酒大厂为了推出中高端产品,都在给予更多的市场费用去抢夺市场。所以,能够看到啤酒都在官宣一线明星代言,雪花有王嘉尔、王一博、龚俊,青岛则有华晨宇、杨洋、肖战,重庆啤酒旗下的乌苏则请来了吴京。
发力营销的动作也体现到了财报上,酒企的营销投入都有抬头趋势。2023 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广告及业务宣传费用同比增长 22.5%,超过营收同比增速 10 个百分点。燕京啤酒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 13.9%,超过营收同比增速近 4 个百分点。
酒企为了高端化加大市场投入后,已经有企业受到了竞争加剧的影响。国内高端定位的百威亚太 2023 年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只有 1.9%,较 2023 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增速有了较大下滑(6.1%)。
参考日本啤酒行业的发展,在消费更新的故事里,并非所有品牌都能迈上高端化,部分酒企由于错失了高端化,做起了价格低廉的发泡酒、第三类啤酒等业务。高端化成功与否也影响了日本酒企的竞争格局,朝日啤酒通过高端品牌 Super Dry 逆袭了昔日市占率超过 60% 的行业老大麒麟啤酒。
回看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国内啤酒品牌谁能从高端化战争中突围尚不清晰。这也倒逼着啤酒股为最后的胜利不断加大筹码。从这个角度上说,啤酒的高端化战争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