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教育经验:教改深水区的2024:学生需求被看见,未来属于“学习型”教育企业,欢迎阅读。
图源:Unsplash
在教育科技领網域发展过程中,前半场的核心围绕 " 教育供给侧改革 " 展开。
根据教育部官网的解释,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从而化解教育老大难问题。
从教育信息化 1.0、2.0 到教育数字化时代,通过教、学、练、测、评等环节切入,为学校、教师提供题库、测评等工具产品,帮助其提升教学效率、并减轻负担的各类智慧校园产品被孕育、设计并投入应用在教育过程实际中,其目标均是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学系统。
教育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教育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但却难以做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习惯,尤其是当带来更多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时,相关矛盾更是凸显。
当多语态、大模型技术涌起,教育科技产品设计,在满足 " 供给侧 " 改革需求的同时,正在朝向满足 " 需求侧 " 设计的方向前行。
从 " 供给侧 " 到 " 需求侧 " 背后:人才培养观念和机制在转变
从 " 供给侧 " 到 " 需求侧 ",教育产品设计思路转换的背后是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
2022 年,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原副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肖远骑解读," 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由 " 解题 " 转变为 " 解决问题 ",让课堂与世界相连接,让学习与生活相融合,通过真实情境中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在刚刚结束的 2024GET 教育科技大会上,洋葱学园创始人兼董事长杨临风用一道来自厦门地区的新中考类型数学题举例,对如今中国教育改革所正在发生的变化进行更直观的解释。
这是一道题目共 885 字的数学题,却提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要求学生用引力定律的公式类比出一个经济学内的超市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说,这类题目场景千变万化,难以依靠传统的刷题和背大招来应对考试,因此每一次考试对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杨临风认为,这样的题目正是中国教育改革如今正在经历的变化。" 现在更强调 " 少教多学 ",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更多组织上课的环境,给学生赋能,要求在双减的背景下减少机械刷题和死记硬背,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 而这些巨大变化的背后,则是对个人能力的新要求,即希望能够筛选出创新性、自主探索类的人才。
" 最近几年,中考、高考的题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不能拿以前的中考、高考经验和自己的具身认知,去想象现在学生正在面临多大的挑战。" 杨临风说道。
也正是因为面临这样的变化,教育产品的设计逐渐发生变化。从供给侧到需求侧转变趋势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从 " 供给侧 " 到 " 需求侧 " 的转变,除了人才培养方案本身的变化之外,AI 技术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 AI+ 教育发展的前一阶段,囿于技术以及数据积累等限制,AI 在教育中的使用仍处于较基础的阶段,甚至在一段时间 AI+ 教育的真正应用仍是遥远的未来。
但以 OpenAI 为代表引领的大语言模型的出现,为 AI+ 教育的实现真正带来了未来。翼鸥教育联合创始人兼 CTO 贺骞认为," 多年来,信息化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数字内容的积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OpenAI 出现后,通过精细的数据处理技术,结合先进的算法与庞大的算力,实现了人工智能能力的巨大飞跃,这正是数字化价值的生动体现。"
教育产品设计:如何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面临这样的变化,教育产品的设计逐渐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着眼于提升实时音视频技术,到更多从学生在教育场景中的真实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既可以全能辅导学习,又能提供情绪价值的专属老师、智能学伴。
近日,北京市教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網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 2025 年,本市大中小学普遍开展人工智能(AI)场景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学生身心健康、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育治理模式创新 5 类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场景基本建成并逐步开放使用。
相关政策的推出确实肯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品的前进方向。芥末堆也注意到,近年来,市场中出现了众多基于 AI 概念的伴学产品,这其中有基于学习桌、台灯等传统硬體的产品,同样也有基于学习机等移动端硬體的伴学场景。
尽管教育科技领網域重新受到关注,但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市场过热,重新陷入过度的同质化竞争,最终变成以逐利润为导向;如何真正从需求侧出发,面向学生真实需求进行产品设计,仍是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难题。
事实上,学生们如今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不仅来自于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新要求,同样还有社会价值观改变等带来的多样的心理压力。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在对全国范围内超过三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 14.8% 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总体上,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有随着年级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2023 年 10 月,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的首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上的演讲中也提道:" 我们的教育今天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学生厌学,是学生不想上学。"
为满足新一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洋葱学园拆解了当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杨临风认为,现如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分为 " 想不想学、学什么、怎么学、学的怎么样、学累了怎么办 " 等五个环节。洋葱学园也正是基于这五个环节,构建了一整套的体系化、标准化学习流程,设计了 AI 智能学伴产品,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力。
值得注意的是,洋葱学园是少有的围绕学生需求研发设计产品的教育科技企业。
在过去一个阶段的教育数字化产品设计中,教育企业们主要集中于解决如何将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到教师和学生,常常忽略教师和学生们如今在新教改的情况下的真实个性化需求。
但洋葱学园有所不同的是,自 2013 年创立之初,洋葱学园便首先深入内容侧,通过拆解学习环节,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最优质的人机互动教学内容。而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投入,在 AI 时刻到来时,洋葱学园能更迅速地发现学习者需求变化,并及时推出相应教育产品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当学生不想学,不愿意学习的时候,洋葱学园通过激励体系的设计,从学习行为的设计和分析,找到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再設定各种任务系统、充能系统等,通过激励反馈的方式让学习动机传递出来。" 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觉得学习变得好玩、有趣,享受被激励的过程,积累学习的信心。" 杨临风说道。
在学什么方面,洋葱学园目前已积累了 8000 多部视频课程内容,目前已经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四大学段,覆盖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七个通识类课程,清葱学习方法等学习科学类课程,以及科学教育课程。并且所有的课程都是遵循洋葱底层框架,帮助学生感知学习的轻松有趣,让学生愿意主动学。
怎么学?则是基于洋葱学园从创立之初便坚持的 " 人机互動 " 的学习模式。杨临风解释道," 人机互动课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程实际进度是根据学生互动的结果进行的,学生是自己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此外,通过打造虚拟师生角色,还可让学生与教师处于一个平等关系的环节,学生可以更加自由探索。
与此同时,洋葱学园通过自研 AI 自适应学习系统,保证推送的适配度、匹配度,达到精准学习的目的,用以解决学生学的怎么样的需求。洋葱学园还通过与火山引擎、英特尔等进行大模型方面的合作,为学生赋能学习体验更新。
最终在学生遇到压力与情绪时," 学累了 "不想学习的时候,洋葱学园通过借助火山引擎和英特尔的底层技术能力,推出了 " 暖暖星语 " 功能,用大模型给学生提供心理陪伴,为学生提供情绪价值,填补国内 AI 大模型在青少年心理陪伴和人文关怀层面应用的空白。据了解,近一个月," 暖暖星语 " 有 20 多万条留言。
" 归根结底,教育面向的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本身,关注他的内在学习力。" 杨临风说道。
教改进入深水区后:关注每个 " 人 " 的更好未来
倘若用一句话概括教育科技领網域从业者们,在此前本世纪开始后十余年的努力,那便是 " 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学系统 "。
高途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罗斌认为,因为现实中所面临的挑战是,并没有那么多的理想老师以及理想学生,因此完美理想教学模型,在现实中落地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回到这个行业的本质,我们交付的东西是学习者所期望的变化。"
但当教改逐渐步入深水区时,伴随 AI 技术的进展,侧重于伴学功能的教育产品开始涌现,不仅在解决 " 需求侧 " 的第一层面,即作为学生的学习者所遇到的难题,同样也在解决," 需求侧 " 的第二层层面,即赋能教师。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
这为教师队伍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数字化教学胜任力,实现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协作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转变,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习型教师。"
面向教师群体,洋葱学园教师版的 AI 助教产品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则开发。
在赋能学生的同时,洋葱学园的 " 人机协同 " 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去赋能老师,通过人机双师、人机精准教学的方式在课堂内更好的给学生讲解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互动,帮助老师站稳讲台,目前,洋葱学园已经赋能 336 万中国教师成为新时代下的人机复合型教师。
" 洋葱学园希望能够持续做关注学生、关注老师底层动机与个体需求的企业,通过将科技属性和教育属性的融合,帮助这些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参与者,能够更好的、更舒服的、更有心力的去学习与教学,陪伴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带来 " 人 " 的变化。" 杨临风说道。
伴随国家战略,以及教育改革的推进,在传统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地进行深度重塑这一过程中,教育产品设计从供给侧到同时服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侧转型就成为必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育产品的设计理念要与改革过程同步变化。
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在一次演讲上提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关键是观念和机制的转变。
"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数字化教学胜任力,实现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协作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转变,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习型教师。" 这是前述檔案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但这份要求或许并不仅限于教师,或许也同样在为教育产品设计者们提出。
踏入教改深水区,面临大模型等新技术带来的技术风暴,作为教育产品设计者的教育科技企业,同样要能够成为不断学习,且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习型教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