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三星S25线下品鉴:融入DeepSeek后,AI完成度更高了,欢迎阅读。
这广州的天气,着实有些离奇。
前脚才刚刚渡过对老广来说堪称漫长的 " 冬天 ",刚刚迎来熟悉的三十来度,后脚就是冷空气南下带来了强对流,于是乎,在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雷声中,湿漉漉的梅雨天气拉开了序幕。
在我看来,三月并不是并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月份,当天空阴沉着似乎要压到你的脸上,办公楼里的白炽灯成了这片雾霾里少有的照明,似乎没有人能够提起精神去做事,就连大地都显得疲惫不堪。
但三星就不是这样,三星依然很有精神。
于是乎,3 月 4 日,在广州湿漉漉的空气中,三星特地举办了一场新品品鉴活动,主角是包括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在内的一众新品,雷科技受邀到场参加品鉴并与三星工作人员交流,以深入理解其关于 AI 手机的想法。
(图源:雷科技)
在本次活动中,三星着重介绍了 S25 系列手机上一些此前没有重点宣传的卖点,让我更深入地了解新一代三星旗舰产品的用法和特性,特别是更新后的 "Galaxy AI" 和全新 Bixby,它们甚至有趣到能让我久违地打起精神向你们好好介绍一下。
但照例,还是从产品上手聊起。
毕竟,你不是在哪里都能摸到这么全的三星旗舰的,小雷之前也就评测了一台超大杯,难得有实机上手的机会,那肯定还是先摸过再说。
从外观看,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延续了前几代的设计风格,整体造型比较简约。
S25 和 S25+ 的正面是熟悉的等边直屏,参数和造型都基本没有太大变化,而 S25 Ultra 的边框则明显变窄了不少,甚至比小屏的 S25 看起来还要更极致一些,真的可以用 " 正面都是屏 " 来形容。
机身背部能看到几枚标志性的竖排摄像头,这次特地加入了唱片风格的装饰环以增加辨识度,机身后盖和金属中框的衔接做得相当扎实,算是一种严格品控带来的精致感。
不过,正如三星所说,S25 系列是三星有史以来最薄的 S 系列,三部手机均变薄 0.4 毫米,同时相较于前代的同型号机型,重量也迎来了降低,S25 直接来到了 162g 的水平。
作为对比,我去年的主力小屏手机——小米 14,整机重量为 193g。
实际上手的话,采用 6.2 英寸小屏的 Galaxy S25 确实也是令人最惊艳的,铝合金中框的手感很出色,近 70mm 的宽度和 162g 的重量,会给人一种不实在的错觉,搭配上流线型的一体感设计单手操作完全没有压力,可能是目前市面上最精致的一款安卓小屏旗舰。
配色方面,个人最喜欢的是暖珊红,与其说是红色,但肉眼看起来更像是偏深色的粉红色,但又没到以前 Pixel 系列珊瑚色那种橙黄色调的感觉,总之是一种充满活力的配色。
当然,现场拿到的远海蓝也不错。
至于配置方面,在全新的骁龙 8 至尊版(for Galaxy)加持下,三星 Galaxy S25 系列在现场环境下能轻松跑出高分,同时受益于更大面积的 VC 均热板,散热表现与稳定性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对三星 Galaxy S25 系列产品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小雷之前撰写的深度评测,在这里呢,就不再赘述了。
这一次小雷前往现场,除了实际上手全套三星 Galaxy S25 系列以外,另外一个重点就是想看看三星会怎么用 AI 技术提升旗舰机型的使用体验和生产力。
根据官方介绍,焕新更新的 Galaxy AI,通过强大的 AI 算力、创新的 AI 应用和全新的 Samsung One UI 7,能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需求,以多模态感知与跨应用执行能力,提供高效且个性化的服务,让手机化身用户 AI 伙伴。
而这里的第一个关键词,叫" 多模态 "。
什么是多模态呢 ?
此前的 Galaxy AI,只能接受文字 / 语音输入并进行处理反馈,就像是住在黑屋子里和你通过书信交流的机器人,不能说、不能动、不能看,这便是所谓的单模态。
而多模态是指系统或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多种类型的信息,比如文字、影像、声音等,就像人类通过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等多种方式来理解世界一样,综合这些信息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举个例子吧,我比较随机地在品鉴会现场打开 Bixby,让它识别我正在喝什么。
它很顺利地认出这是一杯牛奶,并给出三个我可能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拓展。
接下来,让它看看现场派发的这支矿泉水。
新一代 Bixby 表示这是一瓶达萨尼(Dasani)牌子的矿泉水,达萨尼是达能公司推出的瓶装水品牌,和现场派发的百事纯水乐并不是一款产品。
然后我去搜了一下达萨尼的包装 ...
这相似度,只能说认错也是情有可原的。
除了新一代 Bixby 外,三星 S25 系列大面积采用了多模态能力,比如现在截图时会跳出一个底部弹窗。
在弹窗里头,除了常见的编辑或分享按钮之外,还会出现一个名为"AI 多截图 "的功能,这个功能能够预判你对当前截图后续的操作需求,并提供对应的功能选项。
当用户圈选包含时间和地址信息的笔记时,AI 能快速确识别并自动弹出 " 保存至日历 " 等选项。
这也是第二个关键词," 跨应用执行 "的最好体现。
除了能利用新一代 Bixby 调动多款应用,现在我们熟知的即圈即搜功能,在任意界面下,用手指圈出想要查找的内容,即可通过 AI 呈现优质搜索结果,同时会进一步分析和预判意图,为我们节省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即便是视频中的背景音乐,通过 " 即圈即搜 " 也能精准识别,甚至可以自动截取视频内容做成 GIF 动图以分享。
大家很关心的 DeepSeek,三星 S25 系列也正式实装了。
实测下来,你既可以通过 " 智能体 " 应用,把 DeepSeek 插件钉在你的负一屏上,也可以在询问新一代 Bixby 后,让其进行深度思考,以此实现对 DeepSeek-R1 的调用。
我问它知道 " 雷科技 " 吗,最终给出来的答案算是不错的。
至于 One UI 7 本身,除了更圆润的圖示设计,大改后的控制中心也变得圆润不少,三星今年更是给系统加上了 Now Bar" 实时窗 ",可以在锁屏上显示通知、音乐、倒计时和录音等资讯。
就像这样,多个实时窗可以叠在一起,点击后也会继续放大,方便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操作。
如果说三星之前举办的国行发布会,是以介绍 Galaxy S25 系列的新卖点为主。
那么今天举办的媒体品鉴会,就是让我们这些媒体编辑亲自体验了一番 S25 系列的魅力,特别是焕新更新的 Galaxy AI 的独特理念,以及较往年又增添了什么好用的功能。
从上手体验来看,Galaxy S25 系列依然是完成度极高的旗舰手机系列——无论是设计还是互動都考虑得很全面,且很有竞争力,这也让人无比期待 S25 edge 这款超薄产品的落地。
而功能体验这边,S25 系列也少有地将 AI 渗透到了手机使用的每个角落,将 AI 从一个 " 新功能 " 变成了手机的 " 一部分 "。
它没有像国产手机给到固定的对话框式 AI 入口, 而是把 AI 功能分散至更多使用场景,有新一代 Bixby 领衔的人性化互動,有主动识别用户需求的 AI 多截图,也有看上去很不错的跨应用全局联动,甚至连 DeepSeek 也在最近加入了其中。
最好的科技,是让人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确实有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