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涨跌气氛堪比A股!广州芳村“金融茶”爆雷:所涉金额不少于2亿元,欢迎阅读。
昌世茶业 " 爆雷 " 一周后,不少人仍在等一个结果。
事件的主角是广州昌世茶业,一家工商注册才半年的公司,目前大门紧闭,门口拉起了警戒线。
在偌大的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里,这家公司并不太起眼,却因为日前茶叶 " 爆雷 ",牵扯出疑似天价普洱茶骗局。据公开报道,所涉金额不少于 2 亿元,涉及数百人之多。
在芳村,这种情况似乎已见怪不怪。每隔几年,现货难交割、老板跑路之类的事时有发生。
即便如此,仍很难阻挡幻想一夜暴富的投资者们,在各种造富神话里,前赴后继。
源头大厂家,有高端 + 稀有概念加持,永远处于强势地位。在芳村市场里活动的茶叶中介,手机螢幕前的大盘行情,催生了线下市场的癫狂,涨跌气氛堪比 A 股。
多年来,粤滇两地曾多次出台引导政策,弱化普洱茶的金融属性,但芳村炒茶客们笃定,在这个灰色地带,自己不会在击鼓传花游戏里,成为最后那个人。
突然爆雷
买了昌世茶业普洱茶的投资者,现在无一不是懊悔失意,又退钱无门。
要是 3 个月前,稍稍警惕茶叶中介的推波助澜,被席卷进去的几率或许会少一分。
自今年 9 月开始,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里开始有人推销昌世茶的产品,大肆渲染升值空间,引发投资者关注。他们中有本地茶商,也有外地投资者,还有不少腦子发热的小白。
事后人们才发现,除了经销商外,大多数散户的茶叶,都是通过中介购得,而且价格一天比一天高涨。
通常,销售中介赚取一定加价后,会将相应资金即时结算给茶企或品牌商。因此,投资者们的资金,大多流向了茶企或品牌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先涨后跌,很难说,涨跌谁说了算。
有投资者在 11 月底,以 5 万元 / 提购得昌世雄峰后,次日跌价至 4.6 万元 / 提,销售中介人间蒸发,投资者们欲哭无泪。
随着昌世雄峰的价格陡降,引发昌世茶旗下产品全线骤降。据找找茶品牌网,昌世茶 5 款普洱茶产品价格平均跌幅 40% 以上,12 月 1 日均呈暴跌状态。
但是,茶叶实际交易价格与线上差别巨大,昌世雄峰目前线上参考价 3.3 万元 / 提,实际价格已跌破 6000 元。
不少投资者高位 " 接货 ",不得已围堵昌世茶业门店要求退钱。
在社交平台上,这类视频虽然千篇一律,在爆雷、踩坑,以及骗局的文字渲染之下,被疯狂传播。
外界知道,在芳村,又有不少人翻船了。
事发后,昌世茶业发布声明,否认参与茶叶价格炒作。另外,销售中介在销售过程中也未承诺回购,投资者要想拿回投资,估计是很难了。
有媒体曾报道,这家企业愿意以 8000 元 / 提回购,遭到投资者们的拒绝。
金融化的茶
芳村的名气,在全国茶圈人尽皆知。它不仅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更是全国普洱茶的交易重镇。
据公开资料,每年全国 8 成的普洱茶交易,都在这个超 22 万平方米的市场里完成。因此,普洱茶任何市场风向,都能在芳村市场一览无余。
庞大交易量和社会资金集结于此,铸就了芳村在普洱茶领網域的强势市场地位,催生了约定成俗的 " 规矩 ":没有得到芳村市场认可的普洱茶品牌和产品,就是不成功的。
2017 年,高端普洱茶品牌润元昌的 " 小青柑 " 风靡全国,并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标杆,肇始地和爆发地,正是芳村。
不同于绿茶、红茶,普洱茶有着易保存、且越陈越香的特征,知名品牌、知名山头以及大厂产品,往往在芳村市场备受青睐,无形之中被赋予更多属性,从日常品饮的消费品,逐渐向金融化标的物靠拢。
在普洱茶 " 被金融化 " 过程中,不得不提及大益茶灵魂人物吴远之。
他早年在华尔街和海南证券工作,拥有海归和金融背景。在其收购勐海茶厂后,实施限量配货、饥饿营销,普洱茶价格随即水涨船高。
后来,他首创推出级别更高的 " 号级茶 ",站在了产品金字塔塔尖。拿到这类号级茶,堪比申购新股。同时引起第三方机构对大益茶产品的价格跟踪,衍生出了行情走势图。
大白菜系列、青饼系列、孔雀系列,以及名山头茶、纪念茶等产品层出不穷。
热度空前背后,价格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难中签。不过,吴远之认为数量更少,价格自然就更高。
往往产品还未流向市场终端,就出了岔子。
2020 年的大益鼠饼、2021 年仓颉号、品味 66、斗记、东卓等爆雷事件频频发生,每一次,无不是亿元级以上资金一夜蒸发。
伪期货交易
茶叶的日常消费属性,让中国茶企销售茶叶产品过程中,一直沿袭着厂家 - 经销商 - 客户的分销网络,交易方式和快消品并无二致:经销商打款,厂家发货,经销商再将产品卖给终端客户。
普洱茶行业同样如此,但也有所区别。以大益茶为例,主要有两大渠道:付费会员自行在官网申购和公司直接向经销商配货。
由于该品牌产品限量发售的商业模式,以及被赋予的金融化特征,催生了另类交易方式。
据 21 经济报道,2012 年前后,大益开始经销商期货交易方式,只要有货单,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等价格上涨后,由上一个茶客卖给下一个茶客。
买卖这类货单,巨亏和大赚变成常态。比如曾有一款 7542 茶饼,配货价仅 1.5 万元 / 件,产品发布之前," 期货价 " 早已炒至 8 万元 / 件。
将货单当做某种合约,类似期货交易中的实物交割方式。但,这绝非正常的期货交易。
况且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正规的茶叶期货交易市场,普洱茶在市场的交割,长期游离在灰色地带。
2021 年 6 月,大益发售仓颉号新品,官方配货价 7 万元 / 提,不久价格升至 15 万元 / 提,1 个多月后价格跌至 7.35 万元 / 提,随后爆雷。
南方周末曾在公开报道中指出,仓颉号爆雷的原因就是 " 空单 " 开得太多,市场并无现货。而且,厂商向经销商配货数量、价格,以及市场囤货信息都不太透明。
炒普洱茶在芳村一度泛滥,交易方式也在不断迭代更新。近年来不再以提货单为凭据,行事变得低调,且 " 金融茶 " 纠纷大多以民事案件了结。
今年 6 月以来,芳村市场连续 3 起 " 金融茶 " 案发,当地警方均以涉嫌非法吸存为由立案调查。
击鼓传花
芳村茶商应该对 2007 年普洱茶崩盘记忆犹新。
那时,大批投资者和散户已经陆续入场,普洱茶市场行情被推至巅峰,哪料资方突然出货,大量普洱现货涌入市场,一夜之间行情崩盘,散户们破产收场,资方撤离,普洱茶行业发展旋即走进谷底。
几年后,炒作普洱的卷土重来,花样并未翻新,投资者们都相信,这类击鼓传花的游戏,自己不会是最后的接盘侠。
在一夜暴富心理怂恿之下,投资者和散户再次入局。
鲜有人关注普洱茶行业,特别是一些普洱茶产品本身流通就很少,攒局坐庄的可能性增大,甚至出现自卖 - 自买,拉动价格的乱象。很多人受回报率诱惑逐渐加大筹码,难以自拔。
通常,这类游戏参与者除了茶叶商,还有之前赚到快钱的煤炭商、地产商等,随着近年来受行业影响,这类客户渐渐减少,普洱茶投资市场景气度有所削弱。
影响最直接的就是,不少知名产品价格一降再降。
2017 年,大益推出轩辕号 1701,出厂价 3 万元 / 件(42 饼),高峰时价格涨至 192 万 / 件,如今找找茶网显示参考市场价格为 72 万元 / 件;顶级普洱茶代表 2003 年六星孔雀青饼(散提),2021 年 4 月价格 625 万元 / 提,如今参考报价 380 万元 / 提(7 片)。
在牛市,投资客们从来不会在乎这些价格,只有那些踩过坑的人,才能感受到 " 金融茶 " 的寒意。
打着擦边球的炒茶套路,还会在漫长的冬季里继续发酵,好像谁都可以轻易抓住,又好像扑所迷离的海市蜃楼。
在过去几年里,普洱茶价格一次又一次地被拉高,鲜有散户安全撤离,芳村成了埋骨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