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外媒惊呼!IAA成中国展,欧洲车不努力只能给“中企代工、端咖啡”,欢迎阅读。
随着中国几家本土电动车制造商在德国 IAA 慕尼黑车展(以下简称 "IAA")上展示了最新的产品,这让一直对中国电动车只 " 闻名 " 的欧洲媒体大为震惊。" 这简直是中国人的展会 ",德国媒体 wiwo 在 9 月 4 日的报道中写到。"2023 年将成为‘中国人的 IAA ’,这将是一个‘欧洲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有趣市场的时代轉捩點’ ",来自汽车研究中心的费迪南德 · 杜登赫弗这样表示。
两年前,IAA 作为德国最大的汽车展览会因为疫情而取消,再次回归后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展览地点从法兰克福迁至慕尼黑;而展会概念也由汽车展览变成了综合的移动性展览;甚至连名称也变了,此前的国际汽车展现更名为 "IAA Mobility"。上述媒体指出,然而最引人关注的变化是,吸引参观者和行业代表们的明星汽车,不再是高尔夫或 E 级,而是欧拉好猫或 ET7。
他们有些失落的说,简而言之,中国车企在慕尼黑表现抢眼,而德国汽车制造商似乎略显老态。
这不是一家媒体的感受。在欧洲汽车新闻网也在一个长篇报道中,这家媒体写下这样一个从未有过的题目:慕尼黑车展发出的关键信息是欧洲需要在电动汽车方面迎头赶上。数据更直观展示了这种变化:今年慕尼黑车展上约 41% 的参展商总部位于亚洲,与 2021 年慕尼黑展会相比,参加的中国公司数量增加了一倍。另外,在慕尼黑车展上,包括阿维塔、比亚迪、零跑等中国车企都发布了其欧洲出口计划。这也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大规模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到来,引发了欧洲的担心。德国媒体担忧,中国企业将削弱本土汽车制造商的地位,并主导当地的电动汽车销售,这是因为中国电动车可怕的成本能力和价格。JATO Dynamics 的研究人员表示,2022 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不到 32,000 欧元(35,000 美元),而欧洲的平均价格约为 56,000 欧元。
雷诺工程主管 Gilles Le Borgne 说道:" 面对中国,欧洲需要停止幼稚。"他指出,中国对整个电池供应链的掌控令欧洲车企没有对抗能力。目前,中国是电池制造的 " 世界冠军 ",而电池成本占电动汽车成本的 40%。
01
研究机构警告:欧洲车企真落后了
参加的车企数量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新技术的亮相确是实打实的指标。德国的专家预估,中国车企此次在 IAA 亮相的最新技术很可能会比德国汽车制造商更多。CAM 研究中心最新的分析支持了这一趋势。该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市场上推出的重大创新数量首次超过了德国制造商。在 2022 年 -2023 年," 智能汽车 " 领網域的创新能力,包括显示屏、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方面,有 34.9% 来自中国制造商,而德国汽车制造商只占 28.4%。
研究机构 Bratzel 认为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转折,他说:" 这并不一定是因为德国制造商变弱了,而是中国制造商变得越来越强大。"
在 Bratzel 研究所与 PwC 咨询公司合作的在今年 7 月发布的一项研究中,这一趋势已经显现。在该研究中,大众在汽车制造商中创新能力排名位居第一,超过了梅赛德斯 - 奔驰,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后的名次。排名第三的是吉利,仅略低于梅赛德斯 - 奔驰。第四名是中国的上汽集团。还有其他七家中国车企,包括比亚迪、长城、小鹏、北汽、理想汽车、爱驰和蔚来,也进入了前 20 名。同时,前 20 名中有近一半是中国企业。
Bratzel 表示," 这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趋势。这个趋势应该引起德国汽车制造商的担忧,如果在同价位下我们都不能表现得更好,那么留给我们的机会就不多了。"
在今年 IAA 上,包括比亚迪、上汽、红旗、零跑和小鹏汽车在内的多家中国车企参与展览。特别引人关注的是比亚迪。比亚迪在本届 IAA 上展示了 6 款电动汽车并计划进军欧洲市场。展览的车型分别为海豹、海豚、唐、汉、ATTO 3(元 PLUS 的海外版)和腾势 D9。此外,上汽集团也在 IAA 上展示了一款高端汽车 MG Cyberster,该车预计在 2024 年欧洲上市。
此前在高端市场,德国汽车制造商主要将特斯拉视为竞争对手,而如今又多了比亚迪和上汽。Bratzel 表示," 目前,从德国的角度来看,我们主要担心的是大众的市场。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也开始跻身高端市场。包括比亚迪、上汽、蔚来以及理想汽车等。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品牌涌现。"
然而,要在高端市场立足并不像在主流市场那么容易,Bratzel 表示:" 在高端市场确立自己的地位需要更长的时间,现在中国车企正在奋起直追。目前,梅赛德斯 - 奔驰和宝马相对较好地抵御了亚洲对手的竞争,但我们也必须密切关注时局。"
Bratzel 指出,过去几年来,德国汽车制造商普遍难以认识到时局。尤其是涉及到軟體和数字化领網域的技术方面,中国车企表现出更强的实力,而德国制造商则显得较为薄弱。尽管德国汽车制造商在过去几年中努力提高数字技术能力,但进展步伐较慢。
" 中国车企在创新领網域超越德国的情况,是一个逐年显现的趋势。而中国车企的更高创新能力最终将在销售、营收和利润方面体现出来。从德国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现在迫切需要采取行动。否则我们就只能给他们端咖啡,甚至成为中国车企的生产线。"Bratzel 表示。
02
欧洲车企 CEO 表态:这是一场战斗
这不是媒体之间的夸大其词的猜测,在欧洲车企的掌舵人眼中,来自中国的攻势确实在不断增强。" 这一定是一场战斗。他们(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显然在电动汽车价值链上非常有竞争力。" 雷诺首席执行官 Luca de Meo 表示。" 我们需要很快赶上。" 他补充道。
雷诺在周一的车展上推出了其 Scenic 紧凑型跨界车的电动版本。Luca de Meo 表示,Scenic 的定价将处于许多客户可以承受的水平,类似于相同尺寸和类别的混合动力车型。雷诺表示,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公布 Scenic E-Tech 的价格,并计划于 2024 年第一季度推出。
而宝马首席执行官齐普策表示,中国品牌对欧洲大众市场汽车制造商构成了" 迫在眉睫的风险 "。" 基础汽车细分市场要么消失,要么不会由欧洲制造商来做。" 齐普策周日在谈到中国进军欧洲时表示。宝马在慕尼黑展示了其下一代电动汽车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车。
大众是对中国企业的冲击感受最深的企业。在中国,大众第一大车企的位置近期被比亚迪夺走了。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 Oliver Blume 目前尚未将中国汽车制造商对欧洲的野心视为威胁。" 我们拥有车辆专业知识,我们有质量水平。而且我们有品牌传统。新来者没有这些。" 他说。另外,Oliver Blume 认为中国企业无法在欧洲提供和在中国相同的成本水平。
在欧洲,中国车企的电动车价格普遍高于在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比如比亚迪,比亚迪宣布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并提供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 50,990 欧元(约合人民币 40 万元)和 44,900 欧元(约合人民币 35 万元)。这比国内高出一倍,当然这也将削弱中国自主汽车在欧洲的竞争力,但同时这也会为自主汽车找到新的利润来源。比如上汽已经在海外实现了规模化盈利,而奇瑞等出口大户早就在出口上实现了大额的盈利。
大众在中国近期掀起了价格战,其 ID.3、ID.4 等产品都进行了大幅度降价,并且售价远低于德国售价。大众汽车集团目前正准备推出小型电动车 ID.2,但在价格上无法和中国车企形成正面对抗。
同样,梅赛德斯 - 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将电动汽车之路描述为一场马拉松,而该公司目前仅跑了八、九公里。但谈到竞争形势的变化,康林松在活动间隙表示:" 在这场比赛中,保持战术灵活性和战略清晰度非常重要。" 此次,奔驰推出了概念 CLA 级电动轿车。
但奔驰的其他董事会成员面对来自中国的竞争依旧保持警惕。" 我们必须再次提高速度并保持下去。" 奔驰研发董事会成员马库斯 · 谢弗 ( Markus Schafer ) 说道。他如此描述汽车制造商之间寻找最佳軟體的竞赛:梅赛德斯 - 奔驰不再只将特斯拉视为竞争对手,还将一些中国汽车制造商视为竞争对手。
不过,中国车企对此似乎更为冷静。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表示,虽然欧洲汽车制造商目前暂时落后于中国,但他们已经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和大量技术投资对电动汽车做出了巨大的投资。" 我永远不会低估那些努力回归并专注于这一重要转型的大型汽车制造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