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图说:如何为潜艇装填鱼雷?看似简单的问题复杂异常 彼此区别大,欢迎阅读。
鱼雷作为潜艇的主要武器,很多人只看过它的发射瞬间,却不知道它是怎么装填的。
早期沙俄海军的潜艇,鱼雷直接外挂在艇体两侧,装填方式非常简单。
这个问题真的非常复杂,主要是因为潜艇的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潜艇之间装填鱼雷的方式也就有很大不同。相信此时就会有许多杠精就开始干活儿了——你说潜艇设计发生了巨大变化,不都是一个耐压壳体吗?如果这么说,就只能说关闭好了,恭喜,你们的娱乐目的已经达成了。
给我一个支点,看我一脚把鱼雷踹进去。
这张照片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意志帝国海军潜艇装填鱼雷的过程。但是,这张照片只是为了搞笑拍摄的,因为这枚鱼雷实际上是通过前部的绞盘将鱼雷拉入装填设备的。绞盘就是一个电动机驱动的滑轮组,绞盘上的钢丝绳挂在鱼雷前端的船锚状的挂钩上。
1942 年,法国海军 " 密涅瓦 " 号潜艇上的鱼雷发射管。
法国在武器设计方面一贯不走寻常路,在潜艇设计方面也不例外。他们在很长时间里,都为潜艇安装可以回转的鱼雷发射管,当然,这些发射管也安装在潜艇的耐压壳体之外。
二战时期,法国潜艇装填鱼雷。
为这样的潜艇装填鱼雷就非常简单,只需要将鱼雷发射管旋转出来,打开尾盖就能进行装填。当然,鱼雷重量非常大,需要适当的起重装置和专用的驳船配合。
二战时期,苏联潜艇装填鱼雷。
与步枪类似,有后膛装填弹药的,就有从枪口装填弹药的,而后者诞生时间更早。装填鱼雷也是如此,打开鱼雷发射管前盖,然后把鱼雷以逆向发射的方式装进去。
苏联潜艇装填鱼雷。这张照片还展示了潜艇船锚的位置。
艇员会将鱼雷从发射管后部取出,然后把鱼雷放置到内部的弹药架上,接着继续装填下一枚鱼雷。如果是最后一枚,很可能会直接完成与后盖的对接工作之后,就将前盖关闭让其留在鱼雷发射管内。这个操作通常用于早期潜艇,艉部两个鱼雷发射管没有再次装填功能,就是在给发射管装填好鱼雷之后就执行作战任务了。
注意正在协助装填鱼雷的水兵。
不仅这样的装填方式非常麻烦,还要在设计之初就确定鱼雷发射管的垂直位置,否则很可能出现鱼雷发射管的开口位于水平面一下,无法进行装填的现象。除了设计之外,操作时非常麻烦,需要安装引导鱼雷的支架,甚至还需要水兵在水中协助鱼雷就位。照片中的这种苏联潜艇艏部有两列三排共六个鱼雷发射管,由于只有最上面一排鱼雷发射管露出水面,所以只能通过这里装填鱼雷。
" 基洛 " 级潜艇装填鱼雷,可以看到装填鱼雷时临时安装的引导支架。
这种装填方式最大的优势就是简化了潜艇设计,确实,注意鱼雷发射管的垂直位置需要一些技巧,但与在耐压壳体上开口、重新布置潜艇前部舱室的结构、为鱼雷装填让出空间相比,这简直不值一提。
为 " 基洛 " 级潜艇装填鱼雷的水兵。
通过发射管装填鱼雷时,还要调整压载水箱的状态,让潜艇艏部露出更多一些。尽管如此,也只能让上面一排鱼雷发射管露出水面。
德国潜艇通过专用舱口装填鱼雷。
可以通过照片看出,通过鱼雷发射管进行装填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准备时间,安装附属设备,并且装填速度较慢。因此部分潜艇在前部开了天窗,通过这里装填鱼雷。这是德国潜艇装填鱼雷时拍摄的照片,首先装填鱼雷头部,让鱼雷 " 钻 " 进潜艇。潜艇内部还有专用设备,让鱼雷从倾斜状态调整到水平状态,并将其转运到弹药架上。
二战期间,德国潜艇的外置鱼雷储存管(红色箭头)。
需要说明的是,与从发射管前部装填相比,这种装填方式对附属设备的要求较少。在海军基地,潜艇可以依靠码头上的起重机,在平静的外海,潜艇也能够通过自身携带的起重设备完成鱼雷的装填操作。这是二战期间,德国潜艇进行外海装填训练的情景。为了携带更多的鱼雷,当时德国远洋潜艇会有多个位于耐压壳体外部的鱼雷储存管。执行任务期间,艇员可以通过临时安装的起重设备,将储存管内的鱼雷取出,装填到潜艇内部。通过这样一张照片,就能更好理解这种装填方式操作简单、附属设备少、装填时间短的优点。
苏联潜艇通过专用舱口装填鱼雷。
一些苏联潜艇虽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装填鱼雷,但具体操作正好相反:首先装填鱼雷尾部,让鱼雷倒退进入潜艇。但两者总体没有太大的区别。
澳大利亚 " 柯林斯 " 级潜艇装填鱼雷。
千万不要说苏联潜艇的鱼雷装填方式与德国不同,就代表他们比较落后。这是澳大利亚 " 柯林斯 " 级潜艇装填鱼雷的动作,装填方式与苏联相同,具体采用什么方式,都是设计师根据非常复杂的要求和条件确定的,只要途径相同,具体方法之间没有什么优劣之分。
" 柯林斯 " 级潜艇剖面图。
通过 " 柯林斯 " 级潜艇的剖面图,可以看到为装填鱼雷設定的倾斜舱口。由于这是在耐压壳体上开口,所以对潜艇的制造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德国 212 级潜艇装填鱼雷。
如果说澳大利亚 " 柯林斯 " 级潜艇无法说明问题,那么看一下德国海军最先进的 212 级潜艇装填鱼雷的方式。红色箭头就是装填鱼雷的舱口。
212 级潜艇剖面图。
可以看出 212 级潜艇在装填鱼雷时,鱼雷就是尾部首先进入潜艇,倒退着完成装填动作。对于某个事物,一定要进行客观分析,多看多想,而不是屁股决定一切。
既然是开口,就索性开个大的。
苏联 971 型攻击核潜艇同样采用这样的装填方式,但它的开口更大。别看舱盖有三个,显得结构很复杂,但是鱼雷以水平状态进入潜艇,潜艇内部的设备就相对简单许多。" 台风 " 级战略核潜艇同样采用了这种装填方式。尽管这种装填方式看起来很好,不过对潜艇排水量有更高的要求,目前只看到核潜艇采用。
潜艇前部的武器舱,可以看到鱼雷发射管和备用鱼雷。
既然说到了鱼雷装填方式,给大家看一下老式常规潜艇前部的武器舱。在这样的狭小空间内,如果从顶部斜着下来一枚重量超过一吨的鱼雷,该如何控制它的姿态,调整到水平状态,并放到鱼雷固定架上,是不是很费腦筋?从这个方面看,大家就可以理解前面提到的,从发射管直接装填鱼雷,会让潜艇内部设计简单的原因。
二战时期,英国潜艇的武器舱。
总有人搞特殊化,这是英国潜艇的武器舱,可以看到发射管与武器舱之间有水密门。
英国潜艇兵装填(也可能是解除安裝)鱼雷。
安装这个水密门之后,会让一些操作,比如调整发射管設定、装填鱼雷等非常麻烦。但是,当鱼雷发射管发生意外时,可以阻挡海水进入潜艇耐压壳体。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现在这样的设计已经很少见到。
德国潜艇兵正在调整鱼雷的設定旋钮。
鱼雷装入潜艇,更重要的是能够快速、安全地发射出去。潜艇武器舱顶部都设有吊车,吊起鱼雷并对准发射管尾部,但是将鱼雷塞进发射管的动作还是需要几名潜艇兵一起用力拉动绳索才能完成。二战后期,德国海军开始为潜艇配备机械装置,实现装填动作的自动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潜艇兵的体能,还能大幅提高装填速度,这在作战时往往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
潜艇装填鱼雷机构都是严格保密的设备。
遗憾的是,为发射管装填鱼雷的机构被各国海军视为重要保密设备,因此无法看到其真实面貌,只能通过少许文字进行了解。关于武器和机械的许多问题,如果认真研究,就会发现非常复杂。
为了保证主号封禁期间可以接收内容,请大家同时关注以下的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