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以前港式茶餐厅组团北上,如今内地网红餐饮横扫香港?,欢迎阅读。
最近,香港掀起食肆结业潮。据食环署牌照资料,今年 1-3 月期间,香港食肆牌照数量罕有地减少,其中不乏本地老店。社交平台更出现一个名为 " 全港店铺执笠结业消息关注组 " 的群组,香港网民在此通报各区店铺结业的消息。
▲港媒根据食环署资料,估算餐饮牌照取消及新批出的数据
不过在此情况下,内地餐厅品牌却纷纷 " 组团 " 进军香港。根据内地赢商网的统计,去年至少有 17 个内地餐饮品牌首次进入香港市场,包括西塔老太太烤肉、太二酸菜鱼、探鱼、杨国福等品牌。而今年,鲍师傅、木屋烧烤等内地品牌也加入了行列。
那么这些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又 " 混 " 得怎么样呢?
01
内地餐饮品牌拓港史
内地餐饮品牌南下香港其实早有先例可循,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年前。
开放港澳自由行之后,有内地餐饮品牌就发现商机。内蒙火锅品牌 " 小肥羊 " 就是拓港先锋,2004 年率先在铜锣湾开设首间分店,2008 年成为首个在港上市的内地餐饮企业。
▲图源网络
直到疫情前,香港都一直处于的 " 食 " 业上升期,内地餐饮品牌也陆续试水。
2017 年,麻辣小吃" 绝味 "进入香港,短短几年间,分店就已开始多达 40 间,销售超过 27 种产品。同年," 海底捞 "也加入香港市场。
" 喜茶 "" 奈雪的茶 "也分别在 2018 年与 2019 年,先后开启香港之旅。
▲绝味遍布全港
而疫情防控后,香港商铺租金下跌,不少企业来 " 捡漏 ",掀起了内地品牌餐饮拓港的小浪潮。
例如和府捞面仅用 30 万月租就在旺区铜锣湾租了 1500 呎的店铺,租金下跌近七成。
▲图源网络
2023 年,至少 17 个内地餐饮品牌来港开设首家门店。
其中 " 饮 " 就占了一半,又以柠檬茶品牌为主,共有 5 个——柠濛濛、茶救星球、啊一柠檬茶、林香柠、LINLEE · 林里,还有河南奶茶品牌 " 蜜雪冰城 "。
在 " 食 " 方面,猫抓烤肉、探鱼、呷哺呷哺、太二酸菜鱼、杨国福麻辣烫也在开设首店。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品牌来自广东,或是已经在广东市场形成规模,如茶救星球、柠濛濛、农耕记湖南土菜、茶理宜世、探鱼广东门店占比均超 80%。看来粤港食客存在一定的默契,这让企业对拓港的底气更足。
时间来到 2024 年,更多的内地餐饮品牌摩拳擦掌。比如鲍师傅、木屋烧烤、霸王茶姬、张亮麻辣烫、费大厨都正在积极筹划,准备进入香港市场。
02
餐饮南下之风为何刮起?
随着北上消费兴起,香港人对内地饮食品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内地品牌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升,还未南下就已经积累一批香港擁躉,在消费者心里已有一定的 " 份量 "。
在从深圳去香港的地铁上,常常能看到鲍师傅和奶茶品牌的身影,便是例证。
另外,性价比和新鲜感也是内地品牌的一大利器。
香港的租金及人工成本都要比内地高,因此餐品价格相比起内地亦会高涨许多,不过部分品牌的定价在香港仍有优势。
例如靠低价俘获消费者的蜜雪冰城,在香港采用了同样的战略。雪糕 5 港币,柠檬水 9 港币,珍珠奶茶 16 港币,虽然蜜雪冰城在香港的售价,比起内地整体要贵了近一倍,但仍然远远低于香港奶茶均价。
蜜雪冰城在香港旺角地铁站的首家门店,开业当天人头攒动,最高峰时排队人数多达 60 人。
还有 " 三津汤包 " 品牌,肉包、菜包均价为 5 元港币一个,开业后吸引不少港人大排长龙,其中还不乏公公婆婆的身影。
除了价格的考虑,或许是出于猎奇心理,不少内地餐饮品牌进驻香港的初期,都迎来了香港人的热烈追捧。
比如 " 西塔老太太 " 在香港的定价高于内地,比如蜜汁猪排內地售价 48 元人民币,在港售价 98 港元。不过,有市民接受港媒采访时表示:"可以接受,毕竟去一趟深圳也要花时间花钱。"
去年 9 月,杨国福在香港开了首家分店,价格是 19.8 港元 /100 克,成人要想吃饱可能得花上百港元。即便如此,在开业首日,还是有一群人排队等着尝鲜。
长久以来,香港流行的餐饮主要以日、韩、东南亚菜及西餐为主,川菜、火锅、新式茶饮等新口味同样有着不小的竞争力。比如香港消费者开始喜爱和接受川系等麻辣口味的菜系,Facebook 火锅关注组的成员甚至高达 10 万。
最后,对于内地品牌来说,开拓香港市场,对提高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有一定的帮助。
在内地做到风生水起后,消费市场可能趋向饱和,各大品牌会有拓展海外业务的需求,而中西文化荟萃的国际大都会香港自然成为试水地,以香港市场作为海外市场的跳板。
03
内地餐饮在港同样争崩头?
不过,内地餐饮品牌将门店开到香港只是第一步,后续要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香港餐饮消费市场的竞争依然激烈,比如去年进军香港的 " 德克士 " 一年内就迅速转手,就是争不过登陆香港市场时间更长、更受食客信赖的品牌麦当劳、KFC。
在长期经营上,品牌能否做好价格控制,如何保持新鲜感也是不小的难题。
蜜雪冰城等品牌以低价打开局面,但香港的物价成本带来的压力不小,低价能否维持呢?比如 Manner 咖啡在香港初开首店时,美式只要 20 港元,后来悄悄升价为 30 港元。
还有对于本身知名度较高的网红品牌来说,新鲜感过去了该怎么办?
有的品牌选择迎合香港本地口味,例如海底捞在香港就增加了港式花胶鸡汤底等菜品;有的品牌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薪酬与激励制度,比如太二酸菜鱼的新店长毋须出资即可得 20% 分红……
还有网友笑称,越来越多内地品牌进入香港,香港会不会越来越像深圳?
各位自己友,
你看好内地餐饮品牌在香港的发展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