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南北双雄对决,谁是工业第五强省?,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郑州发布(边际 摄)
" 近两三年,工业大省位次调整,我们这个省的工业经济由全国第五滑到全国第六,被沿海的福建超越;而且,当排名第一、第二的江苏、广东都以接近 1 万亿的绝对增加值发展时,我们的年增加量却只有 1000 亿。"
近日,一篇关注河南工业增长失速的文章引发外界关注。其中还直言," 应该看到差距尽快迎头赶上 "。
河南的危机感不难理解。
继 2021 年工业增加值被福建反超、增速位列全国倒数之后,今年 1-4 月,河南工业增加值下降 0.3%,成为全国四个负增长省份之一。其中,河南 4 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 -7.3%,在 31 个省份中排名垫底。
另一边,在过去十年间连超四个省份、工业增加值排名从全国第九大幅跃升至第五位的福建,情况也不容乐观。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福建工业增加值连续数月负增长,1-4 月累计增速为 -4.8%,同样在全国垫底。
眼下,两座经济大省正值迈向两万亿工业规模的关键期,为何双双失速?在这场差距仅 30 多亿元的 " 贴身肉搏 " 中,谁能率先打破局面、拉开差距?
" 第五强 " 易主
谁是工业第五强省?
在不少人印象中,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工业规模,均稳居全国四强,头部强省的地位毋庸置疑。只不过,两项数据排名略有差异—— 2022 年," 粤苏鲁浙 " 的 GDP 排位依然稳固,但从工业增加值来看,排名已更新为 " 苏粤浙鲁 "。
而在其之后," 工业第五强 " 的存在感明显较低。
这或许是因为,与前四强 GDP 和工业实力基本 " 同频 " 不同,2022 年工业增加值排名全国第五位的,是 GDP 位列全国第八位的福建。
不过,这一局面也是在近两年才被改变。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占据工业第五强省席位的,一直是 GDP 位列全国第五的河南。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工业增加值数据看,过去十年间,福建先后超越河北、四川、湖北、河南,在全国排名从 2013 年第九跃升至 2022 年第五,成为工业前十强省份中进步最大的一个。
其中,相比另外三个省份,福建对河南的赶超难度最大,也最受外界关注。
2013 年,河南、福建工业增加值分别为 13441.5 亿元、9650.2 亿元,二者差距超过 3700 亿元。然而仅过了 8 年,福建就实现对河南的反超,将差距从 2020 年落后超 1500 亿元,追至 2021 年领先 179 亿元。
到 2022 年,河南又紧跟步伐,以 19592.8 亿元的工业增加值,将与福建(19628.8 亿元)的差距缩小至仅 36 亿元。相对于上万亿元的规模体量,二者已是无限逼近。
不过,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分析指出,尽管从工业增加值规模看,两座省份差距不大,河南存在反超机会,但从营收和利润看,福建工业发展的潜力明显比河南更大。
2022 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 6.02 万亿元、增长 5.8%,福建则为 7.04 万亿元、增长 7%,营收规模比河南多出超 1 万亿元。今年前 4 个月,尽管两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都出现负增长,但福建领先优势仍然超过 4000 亿元。
在企业利润方面,去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仅 2534 亿元,在工业十强省份中位列第八;福建为 4071.3 亿元,排名第六。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底,河南工业企业数量为 2.22 万个,福建则为 2.08 万个。也就是说,福建以更少的企业数量,实现了更高的营收和利润总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河南工业 " 大而不强、多而不优 " 的现状。
主导产业之争
在赵西三看来," 福建工业发展值得河南对标研究、借鉴经验 "。事实上,两省重点产业布局有着较高的相似度——
河南五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新材料;
福建四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现代纺织服装。
为什么说福建值得河南学习对标?这就不得不提曾 " 刺痛 " 河南神经的食品产业。
近日,河南小麦抢收引发全国关注。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也推动食品成为河南传统优势产业,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二,其中肉类、果蔬和面粉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 " 中国红枣第一股 " 诞生,到三全食品零售端市场占有率稳坐头把交椅,再到牧原股份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 …… 河南食品企业迅速成为多个细分领網域的 " 扛把子 "。
直到去年,食品产业依然是该省工业增加值占比最高、利润总额最高的产业。
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河南食品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3.4%、实现利润总额 423.46 亿元,均居五大主导产业之首。
短暂 " 高光 " 之后,转型阵痛期也随之到来。
数据显示,河南食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收,已从 2018 年的全国第二降至 2021 年、2022 年的全国第五,陆续被四川、广东、福建超越。2022 年,福建规上食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 6882.88 亿元,位居全国第四位。在其之前,山东、广东、四川营业收入均超过 8000 亿元。
几乎同一时期,河南不仅工业增加值被福建赶超,曾引以为傲的食品产业也掉队明显,至今提起,仍令不少人惋惜。
根据上述文章分析,科迪食品、雏鹰农牧、华英农业、众品食业等众多规模型企业的 " 龙头斩 ",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企业大了就有一个通病,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 一位业内人士直接道出背后的问题。盲目扩大生产、不再聚焦主业而沉迷投资、遭遇资金链危机,成为那个时期河南食品企业遭遇的共同困境,科迪乳业、雏鹰农牧等一批龙头企业陷入漩涡。
厦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丁长发向城叔分析,相较之下,福建聚焦主导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注重品牌化、高附加值的做法,更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两万亿竞速
可以看到的是,河南也在积极寻求产业转型更新路径。
以食品业为例。去年以来,河南相继发布《河南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 — 2025 年)》等,明确支持食品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前不久印发的《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还安排每年 5000 万元财政资金,对预制菜企业给予奖励。
按照规划," 十四五 " 期间,河南将培育形成 7 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 2025 年,河南全省材料制造和装备制造分别突破 2 万亿和 1.5 万亿,食品、汽车、轻纺制造规模均在 1 万亿以上。
福建亦明确,到 2025 年主导产业规模均超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 1 万亿元;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达 1.2 万亿元;力争石油化工业规模达 1 万亿元;现代纺织服装业规模达 1.4 万亿元。
其中,高达 2 万亿的目标,无疑显露出河南对材料产业未来发展寄予的期待。
以超硬材料为例,公开资料显示,河南不仅拥有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其超硬材料产品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
方城县的中南钻石,其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连续多年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许昌的黄河旋风是国内品种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超硬材料供应商;柘城县占据微粉产量和出口量 70% 和 50% 的全国市场份额,被全球科技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认定为 " 中国钻石之都 "……
有基础、有优势,材料尤其是超硬材料产业,也因此被视为河南大有可为的潜力产业。
此外,河南明确提出将轻纺制造打造为新的万亿产业,而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也是福建第一个规模超万亿的产业。高位对标,河南能否 " 扳回一城 "?
从最新数据看,今年以来,两省工业经济表现都不容乐观。1-4 月,全国 31 个省份工业增加值 27 增 4 降,其中河南、福建工业增加值分别下降 0.3%、4.8%,排名全国倒数第四、倒数第一。
具体来看,福建采矿业、制造业下降明显,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9.3%、-5.1%;河南化工、建材等部分行业生产放缓,传统支柱产业增加值下降 1.0%。
在丁长发看来,豫闽两省工业发展各有优势,短期内拉开明显差距的可能性不大——福建外向型经济完全恢复需要时间,河南产业转型更新亦面临 " 阵痛 " 调整。
截至去年,两省工业增加值均超 1.9 万亿元,不出意外,今年将携手迈上 2 万亿新台阶。而谁能率先走出工业经济上扬曲线,仍需时日考验。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