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好东西》里吃灰的平衡车,背后是个已经消失的百亿产业,欢迎阅读。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当下正在热映的《好东西》,第一个让人难忘的场景是深夜疾行的王铁梅、仿佛武林高手般乘风而行,直到镜头拉远才看到她脚下的平衡车。
站在平衡车上,她吓退跟踪小叶的变态男,也是站在平衡车上,她反跟踪了变态男。平衡车成为小叶和王铁梅友谊的起点,小叶有心想学,王铁梅无情拒绝,因为她要卖掉平衡车了。
被视作闲置卖掉已成为多数平衡车在国内的宿命。
平衡车曾经被视为解决 " 最后一公里 " 的短途代步工具,行业产值在十年前超过 100 亿元,到 2017 年,国内平衡车生产商曾激增至几千家,仅深圳就超过 600 家,代表性的有纳恩博(现为:九号机器人)、骑客、乐行、新世纪等。
彼时,平衡车产业在国内有整车企业 600 多家、配件企业 1000 多家、电商 200 多家。全球至少有八成的平衡车由中国厂商生产出口,「千轮大战」热战之际,国内大街小巷有不少穿梭而过的平衡车。
然而,平衡车的 " 路权 " 问题始终受限,玩具定位难改,作为短途代步工具的设想破灭。
出海成曾为不少平衡车厂商的选择,「九号公司」也成为为数不多的赢家。现如今,平衡车在九号公司的营收比重已经逐年下降,在去年仅占 4%。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平衡车市场都在缩减。海外新的流行代步工具是 e-bike,国内厂商也是一拥而入;国内不变的是电动单车,甚至助力九号成为百亿规模的企业。
如今,在淘宝上检索平衡车,除了玩具平衡车品类,供成人使用的平衡车似乎也只剩下「九号」。
01 无法上路的代步工具
很难有人不被王铁梅骑行平衡车的潇洒模样帅到," 炫酷 " 且方便曾是平衡车多年前风靡一时的重要原因。而平衡车最后一次出现的镜头是在小叶的手机淘宝里。
图源,宋佳微博
倘若平衡车能够上路,小叶和王铁梅的故事或许有另一种展开的模样。
镜头少少的平衡车,系因国内对于禁止电动滑板车与平衡车等滑行类工具上路有着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第 74 条:" 行人不得有下列行为:(一)在道路上适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目前,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多地已经明确禁止电动平衡车上路。
电动平衡车对于使用者而言,有一定的使用门槛,需要不断调整重心来保持平衡。平衡车没有物理刹车系统,完全依赖骑行者的重心移动来实现加速、减速和转向,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很难被掌控,极易因失去重心而导致事故发生。
并且,电动平衡车不属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机动车、非机动车等责任主体,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也容易发生法律纠纷。
九号机器人的创始人王野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曾直言:" 从技术和安全角度来看,平衡车技术都只做到了早期试用者阶段,无法做到真正的大众普及。它更适合无机动车场景下的短途代步,并不适合无驾驶经验的用户大规模用在道路交通。"
无法上路的平衡车,也使得其成为 " 短途代步 " 工具的设想成为空谈。更多时候,它成为家长送给孩子的玩具,在小区里骑行玩耍。国内市场萎靡也成为确定事实。
走向海外市场曾被庞大的平衡车行业视为出路却又遇到专利诉讼难题。2014 年,美国平衡车鼻祖赛格威将国内多家公司告上法庭,美国当局对国内平衡车产品发起 "337" 调查。
产业正值动荡之际。2015 年年底,因存在着火隐患,亚马逊向卖家发去通知,暂停销售部分平衡车,并要求所有平衡车商家证明自己的设备达到安全标准,同时提供证据证明其销售产品不属于侵权产品,否则无法再次上架。
亚马逊的暂停销售要求,再度打击到不少平衡车企业。
在此过程中,唯一崛起的唯有九号公司。2014 年,小米和红杉等向九号公司投资 8000 万美元,助力九号公司以 " 蛇吞象 " 的方式收购赛格威,自此一跃成为全球平衡车龙头企业,不仅打开海外平衡车市场,也解决专利问题。
而当年曾与九号在平衡车领網域打得难舍难分平衡车厂商们,已经陆陆续续的消失。
0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流行单品
平衡车在国内消失 " 路权 " 受限是重要原因,而在海外市场,同样聚焦于短途出行,平衡车又难以同电动滑板车抗衡。
这背后是市场和企业的双重选择。以昔日平衡车龙头企业九号公司为例,在收购赛格威后,九号并没有大量推出平衡车新品,而是将团队中心移向开发电动滑板车。
九号公司团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平衡车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怎么玩的(尤其是在用户并不确信某个路况是否能安全通过的时候,鲁莽尝试就可能会造成摔跤、受伤),但单车和滑板车是人们都会用的,不需要学;人们也对单车和滑板车的「安全行驶包线」有天然的常识。另外,从技术上来说,即使在道路上用,电动滑板车也要比平衡车更为快捷和安全。
更重要的是,2017 到 2018 年,在共享经济的推广以及科技和环保属性加持下,共享滑板车迅速成为热门的欧美短距离交通工具。而这波海外共享交通的浪潮又跟平衡车无关。
图源,天风证券
专注美国市场,做户外娱乐、兼短途交通工具的涛涛车业,从其财报中能明显看到,平衡车的营收增长速度明显不如电动滑板车。2019 年,电动滑板车及配件的营收达 1.4 亿元,平衡车营收为 9000 万,双方差距不大;到 2023 年,电动滑板车及配件营收达 7.18 亿元,在公司营收占比中位列第二名,而平衡车仅为 2.96 亿元,相差超两倍。
平衡车的学习壁垒是它创新的来源,也是它市场受限的终极理由。市场虽然仍在,空间却早已到天花板。
反应快的企业,例如九号公司,会从平衡车转向滑板车,再到电动两轮车。
不过幸运的是,当年的平衡车浪潮虽然洗牌掉不少企业,但也保留了先进而完整的供应链。平衡车、ebike、电动滑板、电摩等短途出行工具的核心器件为电机、电控、电池(统称 " 三电系统 "),三电系统在基本通用的基础上,也使得背后的制造业能够及时转向。
至于风靡一时的平衡车,最终的命运多是杂物间、或者二手平台。但无论如何,它们仍是一个时代的注脚。那时,人们还会为一款硬體兴奋,充裕的资金涌向初创公司,九号公司的传奇也再难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