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A股全面注册制第一年,归来仍是拉锯3000点,欢迎阅读。
(上证指数日 K 线图,来源:wind)
12 月 29 日,上证指数收盘在 2974.93 点,年涨幅 -3.70%,宣告 A 股的 2023 年正式走进历史。
回溯这一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A 股进入全面注册制时代。在经历先涨后跌、反复拉锯 3000 点的弱势行情中,不少行业板块和上市公司遭遇基本面和二级市场的 " 双降 ",甚至有 46 家公司遭市场出清。
但与此同时,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施,A 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5335 家。尽管融资有所收紧,但全年融资规模依然高居全球第一。
另外,在政策输出最多、监管最为严格的 2023 年,中国资本市场行进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满怀希望到陷入迷茫再到年底疯狂后,不确定性将推着 2024 年的 A 股走向何方?即将拨云见日否?
从 AI 到玄学
2023 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宏观环境从 " 强预期、弱现实 " 到 " 弱预期 " 的转变下,A 股市场持续走熊,反复在 3000 点拉锯。上证指数从年初的 3089.26 点开局,于 5 月中旬一度创下 3418.95 年内高点,而后持续向下,收官于 2974.93 点,走出倒 V 字形走势,年跌幅 3.70%。
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走势则更加难看,年跌幅分别达到 13.54% 和 19.41%;唯有北证 50 勉强能看,走出 V 字形走势,录得 14.92% 年涨幅。
大盘走弱,行业板块难言乐观。
wind 数据显示,申万 31 个一级行业中,仅 10 个行业全年录得正增长,通信、传媒、计算机分别以 25.75%、16.80% 和 8.97% 的年涨幅位居前三。
其余 21 个行业均下跌,其中,美容护理、商贸零售、房地产分别以 32.03%、31.30% 和 26.39% 的年跌幅领跌。
若从概念来盘,2023 年则依然充满了 " 荒诞 " 色彩,从上半年的泛科技到下半年的玄学炒作,从 ChatGPT、CPO、室温超导到华为产业链,从 " 龙字辈 "、" 含数股 " 到 " 麻将概念 ",投资者扫盲学习的速度,赶不上新概念横空出世的速度。
具体到泛 AI 炒作热潮,逻辑其实很简单,随着 ChatGPT 的发布及后续国内百度、腾讯等多家企业推出自己的训练大模型并快速迭代,其中涉及的算法、数据要素、自然语言处理等等都成为被挖掘和炒作的对象。华为概念则是在手机和汽车行业掀起华为热后的结果,不管是 " 遥遥领先 " 还是问界 M7,但凡发布必上热搜,同步还在二级市场掀起华为题材热。
但是,到了年末,关于炒作生肖龙到炒作数字,再演化至炒作麻将牌,就纯粹无厘头了,可谓宣泄情绪的极端之作。
聚焦至个股,十大牛股均出自涨幅靠前的行业或概念板块。以 571.80% 年涨幅摘得 2023 年最强牛股的凯华材料(831526.BJ)就来自电子行业,其股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来自市场对其转板预期;联特科技(301205.SZ)为 CPO 概念龙头,圣龙股份(603178.SH)则兼具华为概念和 " 龙字辈 " 玄学概念。
而跌幅榜(剔除了 *ST 及 ST 股)前十名,股价年跌幅均在 60% 以上,且有 7 家公司都来自于电力设备行业。
政策大年
尽管 2023 年 A 股走势不尽如人意,但确是改革之年。从注册制全面施行、北交所深改 19 条发布到收紧 IPO 和再融资,再到印花税减半、鼓励回购和分红等政策,实乃 A 股市场政策大年。
钛媒体 APP 粗略统计,2023 年全年,资本市场相关的重大政策超十余条,平均每月一条重磅政策,呵护 A 股市场前行。
比如,2023 年 2 月 17 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4 月 10 日,沪深交易所主機板注册制首批 10 家企业正式上市,宣告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
下半年,当大盘走弱之时,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证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又纷纷出手,以下调印花税、收紧融资、鼓励回购和增持等政策组合拳,护航资本市场。
(2023 年 A 股重大政策及大事记,来源:钛媒体 APP 梳理并制图)
严监管
当然,全面注册制时代,强监管是标配。2023 年,亦是监管最为严厉的一年,制度更新、立体追责、" 零容忍 " 是全年监管的高频词条。
2 月 17 日,全面实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发布实施,证监会及系统部門共发布了 165 部制度规则,内容涵盖监管执法、投资者保护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保障。
7 月发布的我国私募投资基金行业首部行政法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针对各类私募违法违规行为設定了较为严格的行政处罚措施,显著提升私募违法行为成本。
另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意见提出,健全金融领網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积极参与处置非法集资、反洗钱、反假货币、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清理整顿非法交易场所等金融领網域联络协调机制。
公安部也印发通知要求,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为契机,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加强打击防范证券犯罪工作,全力保障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顺利实施,有效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有力保护投资者利益。
严监管下,2023年 A 股退市公司数量达到46家。其中,因 " 股价低于面值 " 而退市的达到 13 家,创下历史新高;中航机电系吸收合并退市;经纬纺机则为主动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行业来看,在房地产行业至暗时刻,该行业成为年内退市数量最多的行业,包括 *ST 海投、ST 阳光城、ST 泰禾等 9 家公司均从 A 股 " 出清 ",首现大面积 " 退市潮 "。
而科创板也在 2023 年迎来首批退市企业,*ST 泽达、*ST 紫晶因涉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行为,触发重大违法类情形而遭强制退市。
另外,2023 年遭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创下历史之最。wind 数据显示,全年有 93 家上市公司遭立案调查,被调查的对象包括公司本身 / 控股参股股东 / 高管。
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以来,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违规减持等重大违法行为从严从重处罚的信号明确。比如,*ST 泽达不仅遭退市,因其欺诈发行,还被处以 8600 万元罚款、直接责任人员终身禁入证券市场;我乐家居(603326.SH)股东违规减持被罚没近 5000 万元;东方时尚(603377.SH)违规减持,其董事长徐雄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批准逮捕。
融资寒冬
12 月 29 日,达利凯普(301566.SZ)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宣告 A 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 5335 家。
wind 数据显示,受 8 月以来的融资收紧政策影响,2023年全年,A 股总计有818家公司进行股权融资,同比减少16.10%;融资总额为1.13万亿元,同比下降32.65%。
其中,313 家首发上市,累计融资 3565.39 亿元;331 家增发,融资 5789.51 亿元;5 家配股,融资 150.49 亿元;138 家发行可转债,融资 1405.74 亿元。无论是融资企业数量还是融资额均同比下降。
(A 股 2023 年融资情况,来源:wind)
举例而言,A 股 IPO 的受理、审核快速降温,最近 2 个月,分别仅有 7 家企业 IPO 上会。且无论是 IPO 还是再融资,撤回受理项目大幅增加,融资降温明显。
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融资收紧,但 A 股全年融资规模依然领跑全球市场。
面对 A 股颓势,除了收紧融资以给市场信心外,监管机构还倡导回购、增持、分红等,主动向市场释放正向预期。当然,时值股价低迷时,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也是性价比洼地。
wind 数据显示,全年累计有 2628 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并有 1368 家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股数合计 88.41 亿股,回购金额 905.69 亿元。其中,荣盛石化(002493.SZ)、牧原股份(002714.SZ)、宝钢股份(600019.SH)、格力电器(000651.SZ)的回购金额均超过了 20 亿元。
展望
2023 年收官,展望 2024 年成为必然。
钛媒体 APP 梳理各大机构近来公布的对于 2024 年的预测显示,多数机构普遍偏谨慎乐观,认为当前经济的复苏将推动 A 股基本面好转,而 A 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中低位水平,具有较大修复空间。
银河证券研报指出,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经济大概率延续向好态势,企业业绩迎来边际改善,为 A 股向上行情提供支撑。同时,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情绪逐步回暖,增量资金状况有望缓步改善。
"2024 年中国经济动能进一步转换,补库存和利润回升是积极变化,全年有望实现 5% 左右的 GDP 增速。"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也表示,A 股面临基本面、政策面边际改善,可以更加乐观。
华西策略首席李立峰也认为,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 先立后破 " 叠加京沪地产宽松政策的同步落地,指向明年稳增长政策仍会较为积极,投资者预期逐渐改善。同时,市场微观流动性有所好转,A 股在 " 磨底 " 中等待向上突破。
至于 2024 年的投资策略和板块机会,招商证券预计,在盈利触底回升和美债利率下行趋势下,A 股将转向成长风格占优。行业方面,结合宏观环境和科技周期、产能供需格局、行业景气核心驱动因素变化、过去两年市场表现等因素综合判断,建议关注科技、医药和部分周期。
金元统一证券则建议,坚持哑铃型投资策略,以 " 科技创新 " 为矛,关注高成长、新技术、新业态领網域(高 ROE 弹性、高成长空间);以 " 现金红利 " 为盾,关注低估值(PB)、高分红个股。方向上,一是关注华为产业链、医药生物、传媒、AI 产业链及应用;二是关注电力、上证红利指数、环保、家用电器;三是关注日经 225、以及黄金、货币 ETF;四是宽基指数关注沪深 300 指数。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认为,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回升,成长板块有望在 2024 年跑赢大市,但高股息率个股仍应作为 " 价值 " 风格下防御性持仓的一部分。行业偏好方面,看好具有持续增长潜能和享有政策红利的行业,建议超配电子、食品饮料、保险和通信板块,低配银行、材料、机械、计算机和传媒板块。(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苏启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