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上半年超半数经销商亏损,日系车4S店日子最难过,欢迎阅读。
导语
只靠卖车、修车赚钱,越来越难。
诺大的 4S 店,唯一一名员工在店外迎接我们这唯一一批客户,进到店里后我瞬间明白了他为啥大热天还站在外面,北京 40 度高温下不开空调的室内,真的没有室外凉快。
销售有些尴尬地看着我说," 电路坏了,空调启动不了,您还是上车里来吧,我给您讲解一下,车里开了空调凉快。"
周末看车高峰期,这家位于北京南六环的某自主品牌 4S 店依然门可罗雀,到底是电路坏了还是想节省点电费,我只能看破不说破了。
离开这家店,我又前往了十公里之外的旧宫,这里聚集了包括比亚迪、腾势、传祺、埃安在内的很多品牌的 4S 店,看车的、买车的、保养的占满了整个停车场,和之前的店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就是眼下汽车经销商们的现状,冰火两重天,不过整体来看,2023 年经销商们的日子都格外艰难。上半年车企打 " 价格战 ",下半年打 " 定价战 ",压力最终都传给了经销商。
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公布的 2023 年上半年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经销商的销量目标完成率越来越低,亏损比例越来越高。
豪华车和进口品牌的经销商盈利情况还算不错,合资品牌经销商的亏损面已经超过了自主品牌,其中盈利比例最低的是日系品牌。
车市 " 内卷 " 卷到了终端,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价格战适得其反
虽然 2022 年,包括上汽、一汽在内的绝大多数车企都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销量目标,但是 2023 年车企做出的全年销量预测依然很乐观,上汽定下了 600 万辆目标,东风集团要冲击 300 万辆。
但是消费端的恢复远不及预期中乐观,这就导致了汽车市场的供需失衡。年初特斯拉带头降价,很快新能源品牌陆续跟进," 油电同价 " 的口号让燃油车品牌彻底破防了,于是 3 月武汉率先爆发了油车 " 掀桌战 ",进而席卷全国。
受车购税优惠退出、产能释放压力和需求疲弱等多重因素影响,这轮价格战收效甚微,以价换量的结果是量价齐跌,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副作用还从新车市场传导到了二手车市场。
下半年,轰轰烈烈的价格战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更新成了 " 定价战 ",包括东风日产艾睿雅、雪佛兰开拓者、福特蒙迪欧等在内的合资车型,新款定价远低于现款车型。
主机厂先给出了骨折价,终端连打折腿的机会都没了,只能赔本赚吆喝。
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2023 年上半年,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仅为 24.9%,豪华 / 进口品牌经销商的目标完成情况较好,超过三成完成了目标。
此外,人员流失、运营成本及费用增加、客流量减少,线索转化成本提升等因素,使经销商运营压力进一步增大。
调查显示,2023 年上半年经销商的亏损的比例为 50.3%,盈利的比例 35.2%,持平的比例为 14.5%。亏损面处于近年的高位。
豪华 / 进口品牌整体盈利情况较好,近半的经销商能盈利。而合资和自主品牌的亏损经销商占比则分别达到了 51.3% 及 48.0%。
合资品牌的亏损面大于自主品牌,这也是此前未曾有过的现象。而在合资品牌经销商中,德系盈利比例最高,达到了 38.2%,日系最低,只有 22.2% 的经销商能盈利。
经销商出路在何方
眼下对经销商来说,指望销售新车赚钱已经成了奢望。调查显示,上半年经销商利润结构中,新车占比只有 4.9%,超过半数的利润来自售后服务。
从毛利率的表现来看,新车销售的毛利率只有 2.8%,是二手车毛利率的一半,售后服务的毛利率则高达 38.9%。
对传统经销商来说,继续靠卖车、修车赚钱已经很难实现突破。在 2023 中国汽车经销商发展论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提出过经销商未来转型的四个方向:
1)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全力推动二手车发展;
2)全面拥抱新能源,顺势而变打造新能源车销售服务新模式;
3)牵住数字化 " 要害 ",实现精益化运营,推动用户价值增长;
4)以汽车新零售驱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此外,投资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站,做汽车改装业务等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源。
不过拥抱新能源汽车市场,对经销商来说并非易事,很多传统汽车品牌成立的新能源品牌都选择独立建网,这对于经销商来说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而且很多新能源品牌初期的产品种类少、销量低,很难支撑销售网络盈利。对经销商们来说,没有一条路是捷径,但是越早转型,生存空间才越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