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超级节点联想,如何“链”接AI向实?,欢迎阅读。
这两年,“ AI 工厂”的概念愈发火热。
从黄仁勋提出的“ AI 工厂” —— 生成 AI 和智能体的新工业蓝图,到各个产业应用 AI 的实际探索,AI 究竟能否成为生产力的核心驱动,成为行业的焦点。
基于此,我们近期深入探访了联想位于深圳的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拍摄了一支“机器人工厂总动员”。
这支影片起源于,我们观察到的一个业界声音 ——AI 是不是“虚火”“泡沫”?
伴随着 OpenAI 延迟推出 GPT5,消费级与企业级市场迟迟没有出现一个广受认可的“爆款“应用,这个问题逐渐成为焦点争论。
我们观察到,在产业链中的“超级节点”联想看来,AI 绝对不是泡沫,智算需求呈现出全球性驱动势头。目前市场还处于投入起步期,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刻。
通过深圳工厂,联想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明确方向 ——AI 不只是一时的热潮,它将以深刻的方式改变制造业,向“实”迈进。
深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是一个集智能制造、创新孵化、产业赋能为一体的平台。
在联想全球制造版图中,这里被称为“母本工厂”,每年能生产超过 1600 万台 AIPC、伺服器和高性能计算集群。
这些产品链接着上游芯片玩家、下游大模型和各类行业市场,供应链的动作和需求信息,是联想“下注” AI 市场、把握 AI 未来风向的基础。
在已知的大模型和个人 AI 设备之外,AI 如果有下一个风口,它将是什么呢?在南方基地,我们仿佛也找到了答案。
这个答案是什么呢?
11 月 23 日,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对谈中,黄仁勋分享道“人工智能,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实体智能,即赋予 AI 理解和与物理世界互動的能力。”
他所说的这种实体智能正是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也是大湾区硬體生态系统未来可以深入发展的方向,因为这里已然建立起一套相关的完整制造业生态 —— 同时拥有发达的机电技术产业和人工智能技术产业。
这一点,在我们的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探访一行中也有所感受。在这里,实体智能 —— 机器人从 0 到 1 落地制造的故事不时在上演。
本末科技的双轮足机器人 TITA,就是南方基地的代表作之一,它在这里完成了从概念到落地的全过程。
这台灵活的小家伙不仅能够自主导航,还能快速适应复杂地形完成高效运输。
联想团队为 TITA 设计了定制化的小批量生产方案,至今已实现量产,同时它还为厂内智能运输、智能巡检等智能应用场景添砖加瓦。
下面这个四足的“机器狗”,也是联想的作品 ——联想晨星足式机器人 Q1,而且还是联想自研打造的。
它的角色是工厂的“智能巡视员”,可以实现场站式巡检场景的全息感知和全網域决策辅助,具备较强的外设搭载能力,可搭载高灵活性的机械臂、双光云台等外部设备,通过搭载不同的功能模块,响应不同的巡检需求,对设备进行多角度无死角检查。
同时它还具备自主导航、实时避障功能,能够智能规划最优巡检路径、规避站内检修区網域。
除了 Q1 之外,联想还有多款自研机器人,如多功能六足机器人 GS/IS,轮式巡检机器人 D1,远程替身机器人 S1 等,目前也已经在不同场景中落地应用。
在轮足、四足机器人之外,联想也关注到了黄仁勋强调的将引领未来变革的实体智能之一 ——人形机器人。
视频中出现的这台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精确技能作业能力,单臂负载达到了 5 公斤,其灵巧手拥有 6 个主动自由度,能够适应多种地面,达到拟人化全身协调运动,最快速度 ≥6km/h,拥有物品搬运、物品抓放、伺服插孔等作业能力。
可以说,为了走向“下一个方向”,联想早有准备。
联想全球制造与工程携手联想创投联合发起的“火种计划”和“光明计划”,率先在联想集团母本工厂 —— 南方智能制造基地落地。
两项生态计划,会从「智能制造」「智造方案」和「资源协同」三大板块促进 AI 初创企业全链路的快速发展。
“火种计划”,聚焦更早期的科创企业 / 高校产研机构的难题 —— 概念验证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让企业的产品可以落地、完成早期验证。
在解决「概念落地」的难题后,初创企业仍然会面临产线建立困难、产品转化周期长等等困扰,“光明计划”面向的正是这些问题。它致力于集成联想集团的先进制造经验、能力,打造从样品到验证、调优再到量产的全链条服务。
得益于“火种计划”和“光明计划”,AI 机器人的功能验证周期和试产周期缩短近 30%,部門制造成本降低 8%,产品不良率趋近于零。
总的来看,联想通过提供制造即服务(MaaS),共享了这里的智造能力,利用供应链「超级节点」的资源赋能初创企业,让初创企业不再需要巨额投入建厂,而是可以借助联想的生产平台完成小批量验证,甚至实现模块化开发。
南方智能制造与 AI 的故事,其实还不止这些。
在建设初期,这里就引入了人工智能,以互联互通、智能决策等关键特点为基础,将这里打造成了自动化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新标杆。
其“智能排产系统”通过先进的智能算法,可以综合考量排产需要考虑的 60 多个因子。每日 5000 笔订单,其中 60% 在 10 台以下的小批量排产,原本这样的任务需要人工的 3~4 小时细致排产,基于此系统,时间被缩短至 3 分钟,生产效率和柔性制造能力大幅提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片中出现的 AI 机器人,也正逐步在联想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与更多园区落地;甚至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出海”应用到全球更多企业客户的实体场景中。
在南方基地,在联想,在更多供应链伙伴的实验室与工厂,我们都在看到这样的趋势 —— 机器人正从「能动」向「能干活」真正转变。
借助大模型和工业、家庭、物流等场景的作业实训,实体智能正进一步向通用智能迈进,不断为人机协作模式的革新积累经验数据。
联想作为 AI 供应链上的“超级节点”,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持续探索 AI 技术在工业领網域的深度应用,努力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一线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联想也在为行业树立标杆:以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水平的自主化、协同化转型,赋能全球生产力网络。
作为 AI 供应链上的“超级节点”,联想不仅在参与实体智能的制造和应用,亦在从供需两端发力,帮助 AI 产业链上的科技企业,以及有数智化转型需求的传统企业、工厂等,破解 AI 应用落地难题,合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最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像过去的蒸汽机、电力那样,成为真正改变世界的“超级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