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雷诺FT坦克 + M1897型野战炮,早期一战自行火炮设计,欢迎阅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钢铁 75 炮 Author 钢铁枪炮与细菌
一个是现代火炮的鼻祖,一个是现代坦克的先驱,他们两者之间的强强联合,能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战炮,引领了 20 世纪初的火炮发展,是所有新式火炮的模仿与追赶对象。
在一战的战火中,孕育而出的雷诺 FT 坦克,是第一种安装了旋转炮塔的坦克,凭借出色的设计,它是少有的在一战后还能活跃在军火市场上的战时坦克设计。同时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设计第一款坦克时,参考与模仿的首选对象。
雷诺 FT 坦克重量只有 6 吨多,使用一台 39 马力的发动机,武器为一挺 8 毫米机枪,或者是一门 37 毫米炮。相比于一战期间,其他傻大黑粗的坦克设计,雷诺 FT 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做到了火力与机动的完美平衡。
德国的 A7V 坦克
大家在聊坦克的时候,会记得关注速度、续航能力这些机动性指标。而在讨论牵引式火炮时,却只会关注口径、射程、射速、威力这些火力指标,而忽略掉机动性能。
其实对于牵引式火炮而言,机动能力也是和火力性能同样重要的指标。如果火炮在作战时跟不上步兵的运动速度,在需要它们时无法到达战场,就会严重影响部队的作战使用。
被法军称为 "75 小姐 " 的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战炮,火力性能的强大是毫无疑问的,超过 20 发每分钟高射速,远远超过同级别的其他对手。在射程和威力上,与同时期的德国 77 毫米野战炮相比,也具有明显优势。
德国 77 毫米野战炮
在设计之初,"75 小姐 " 在机动能力上,花费的心思一点也不比火力性能少,它的行列重量为 1900 公斤,正好卡在六马挽拉的重量上限上。长距离机动,使用骡马牵引,上了战场之后,使用人力进行短距离推行。
可是到了一战爆发后,这两种主要机动方式都出现了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是战场上到处都是弹坑,想要靠炮兵推着 "75 小姐 " 跟上冲锋的步兵,无疑是痴人说梦。
其次是战争进行到后期,骡马在战场上损失数量过大,导致拉炮车的马不够用了。骡马的繁育、生长,需要遵循基本的自然规律,不是在工厂里面加大生产就可以的。
法国人不得不考虑使用机动车辆来运输火炮,"75 小姐 " 的木制车轮不适合直接使用卡车牵引,法军就直接将 "75 小姐 " 放在卡车车厢里面来运输,这种运输火炮的方式,和今天大毛运输 120 毫米迫击炮的方式类似。
除了卡车之外,法国人还曾尝试使用履带式车辆和拖拉机来运输火炮,但这些运输方式都存在一个缺点,它们仅适用于火炮的长途运输,而无法解决战场机动性问题。
火炮的装卸十分麻烦,从火炮离开车辆到布置阵地投入战斗,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战场机动性问题,在雷诺 FT 坦克服役之后,迎来了新的契机。
在雷诺坦克之前,虽然在圣沙蒙坦克上,已经安装过 "75 小姐 ",但是圣沙蒙太笨重了,20 多吨的重量,发动机功率还不到 100 马力。履带过短且重心不稳,很容易陷入战场中的泥泞里,或是被一个小土坡就挡住了去路。
圣沙蒙坦克
1918 年 5 月,法国陆军批准了一项基于雷诺坦克底盘和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战炮的武器研究。给定的性能指标包括战斗全重为 5 到 6 吨,成员为 4 人,包括一名驾驶员和三名炮手,需要能携带 100 发炮弹,可以担负反炮兵和反坦克任务。
1918 年 8 月第一辆原型车制造完成,开始工厂实验,9 月交付给法国陆军开始测试。雷诺 FT 坦克的底盘非常小,为了能够承载 M1897,坦克拆除了驾驶舱和炮塔,火炮直接以敞开式安装在车体上。
为了维持安装火炮后的车体平衡,炮口朝向了车体后方。俯仰角为 -4 度到 24 度,仰角比牵引式的 18 度大一些,理论上射程也会远一些。
由于拆除了驾驶舱,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也会裸露在车体前方,非常容易受到攻击。而且背后就是火炮,为了不影响炮管后座,开炮时,驾驶员要离开车辆。
向后射击的主炮,类似于二战时期英国的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这都是在小车拉大炮的情况下,不得已的选择。
弓箭手自行反坦克炮
雷诺自行火炮的弹药架位于火炮下方、驾驶员的背后。由于车体太小,空间实在有限,只能携带 40 发炮弹,达不到法国陆军要求的 100 发。M1897 的射速超过 20 发每分钟,40 发的弹药储备如果全力射击,连两分钟都坚持不了。
在测试中,雷诺 FT 自行火炮表现出了不错的射击稳定性和良好的机动能力。但由于毫无保护的驾驶舱、反人类的向后射击以及过低的弹药携带量,这款火炮没有被法国陆军接受。
除了 M1897 之外,雷诺公司还设计了基于 M1913 型 105 毫米野战炮的自行火炮。现在关于这辆自行火炮的资料很少,从原型照片上看,它的炮口朝向也是向后。为了承载更重型的火炮,底盘上的改动也更大。
基于 M1913 型 105 毫米野战炮的自行火炮
在雷诺公司的设计被否定后,法国人又设计了两种基于雷诺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由两个部门单独设计,分别被称为 STAV 型和 STA 型。
STAV 型自行火炮将雷诺底盘的前部驾驶舱拆掉,火炮安装在经过加固的底盘地板上。驾驶员的位置被移动到车辆的中央,炮手坐在底盘后部的一个无保护的长凳上。
STAV 型
火炮的俯仰角为 -8 度到 40 度,理论射程更远,弹药携带量为 120 发,原型车于 1918 年 10 月 9 日完成。
STA 型对底盘的改动最大,发动机被移动到车辆中部,驾驶员仍然位于车体前部中央位置,但是有装甲保护。车辆后部为开放式的战斗室,炮口超前,俯仰角为 -5 度到 +41 度,能够携带 90 发炮弹,并且安装了一挺哈奇开斯机枪用于自卫。
STA 型
不过随着一战的结束,上述这些不成熟的自行火炮设计全都被终止了研究,从二战各国将轻型坦克底盘,改装成自行火炮的经验来看,STA 型的设计或许最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