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烧钱”不止,一汽奔腾谋求“输血”再出发?,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文 | 车圈能见度
7 月 15 日,中国一汽将迎来成立 70 周年。历经七十载发展,中国一汽推动并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也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典范。
然而,这个 " 共和国长子 " 并非没有 " 烦恼 "。相比于成绩优异的" 儿子 " 红旗," 小儿子 " 奔腾手握技术与资源,这些年却一直没什么长进,甚至在退步,成了拖累。
从最近几年的销量上看,2019 年,一汽奔腾尚有 12.05 万辆销量,2020 年 -2022 年就都在七、八万辆徘徊。而 2021 年和 2022 年,红旗年销量均突破 30 万辆,位居二线豪华品牌排行榜榜首。可见,对比强烈。
销量的持续低迷也导致一汽奔腾业绩" 惨烈 "。2020 年 -2022 年,一汽奔腾净利润分别亏损 48.60 亿元、37.58 亿元和 20.97 亿元,加上今年前 5 个月亏损的 9.97 亿元,在这近 3 年半的时间里亏掉了约 117 亿元。
也许是预料到凭一己之力难以回到正轨,又或者是为了发力新能源转型 " 自救 ",前不久一汽奔腾宣布拟通过增资形式引入外部投资方,拟募集资金不低于 1.65 亿元,对应持股比例不超过 3%。
只是离自主一线阵营越来越远的一汽奔腾,在加速内卷的新能源时代,还能为古稀的中国一汽争一口气吗?
" 富二代 " 变 " 败家子 "
奔腾品牌创立于 2006 年 5 月,和红旗品牌一样,都是一汽的 " 亲儿子 ",妥妥的富家公子出身,只是一个主打亲民牌,一个走高端路线。
凭借着一汽国有汽车集团的背景,以及马自达的造车技术,一汽奔腾刚起步日子就过得相当不错,首款轿车车型奔腾 B70 一经推出便受到党政机关和众多家庭用户的青睐。
有数据统计,2006 年 -2010 年,奔腾 B70 销量突破了 15 万辆,是名副其实的 " 国民轿车 "。在 B70 的带领下,一汽奔腾的销量也不断创下新高,2014 年累计销售完成 18.56 万辆,同比增长 46%。
也正是在 2014 年,奔腾 B70 第一次进行了换代,定价方面释放了很大的空间。一汽奔腾寄希望于全新奔腾 B70 可以续写以往纪录,并实现超越,助力一汽轿车到 2018 年实现 40 万辆的产销目标。
结果,市场表现往往令人意外。或许是过于依赖B70 这个当家产品,从而忽略了新品的开发,导致奔腾 B70 市场缩水后,一汽奔腾整体都受到了冲击。
2015 年,一汽奔腾全年销量下滑至不足 15 万辆,2016 年进一步下滑至 10.73 万辆,到了 2018 年就只有 8.86 万辆了。
后面的表现虽有起伏,但整体同样不理想,连累财务数据也非常糟糕,2020 年 -2022 年累计亏损超 100 亿元," 败家 " 程度不亚于一些新势力。
更可怕的是,长期亏损下,一汽奔腾还出现了资不抵债的问题。2020 年,一汽奔腾资产负债率超过 129%,这还是在一汽当年为其增资 " 输血 " 后的成绩。当年 3 月,一汽向一汽奔腾进行增资,一汽奔腾注册资本从 5000 万元增至 16.27 亿元,可见下了不少血本。
这两年,一汽奔腾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水平,去年达到83.47%,资金状况依旧有些吃紧,于是就有了增资引入外部投资者的想法。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项目公告,一汽奔腾拟通过增资形式引入外部投资方,拟募集资金金额不低于 1.65 亿元。增资完成后,原股东及通过非公开協定增资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持股比例合计不低于 97%,通过北交所公开引入的投资方持股比例不超过 3%,信息披露期满日期为今年 8 月 14 日。
除此之外,一汽奔腾原股东拟通过非公开方式同步参与本次增资,增资金额约为 40 亿元;一汽旗下的成员企业一汽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拟以非公开協定形式同步对一汽奔腾进行增资,增资金额约为 10 亿元。
由此,一汽奔腾此次将获得超 51 亿元资金,虽然首次引入外部投资者,但大头还是来自 " 亲爸 "。不管有多 " 败家 ",背后有一个慷慨的靠山基本不用愁。
转型路难言平坦
有关增资的用途,一汽奔腾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增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助力公司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市场推广。
这意味着,一汽奔腾要借新能源谋求突破了。这倒不令人意外。据乘联会数据,2021 年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 2014.6 万辆,而具体构成中,传统燃油车减少 102 万辆,新能源车则是增量 188 万辆。
并且 2021 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14.8%,去年又迅速提升至 28%。随着燃油车市场的衰退,别说一汽奔腾,就连 BBA 这类的豪华车也在积极进行电动化转型。
按照此前披露的信息,一汽奔腾计划将在 2023 年至 2025 年期间投放包括 A00 级纯电动小车在内的 5 款新能源产品,逐步壮大新能源产品阵营,加速品牌电气化转型进程。
只是要实现翻盘突围并不容易。早在 2008 年的时候,一汽奔腾就推出了一款全混合动力的 HEV 轿车——奔腾 B70HEV;接着在 2009 年的上海车展上,一汽奔腾又展出了 B50 HEV 混合动力轿;2010 年进军纯电市场,带来了奔腾 B50 纯电动轿车。
彼时,叱咤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比亚迪也才刚开始 " 触电 "," 蔚小理 " 更是还未出生。但这几款电动车,包括后面在 2019 年推出的奔腾 E01,都没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乘联会数据显示,奔腾E01 近半年的销量只有 4 辆,其中 2-5 月都是 "0"。
目前一汽奔腾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中,还有另一款针对 B 端市场的奔腾 NAT,销量还能入眼些,今年上半年销量达到 15157 辆。
据悉,奔腾 NAT 是一汽奔腾面向移动出行服务市场的定制化车型,由一汽主导开发,T3 出行辅助开发,大概率无法扛起一汽奔腾未来的新能源大旗。
有消息说,一汽奔腾的 A00 级微型纯电小车奔腾小马有望在本月正式上市,预计起售价为 5.99 万元。不过,在这一领網域,强有力的竞争者可不少。从五菱宏光 MINI EV,到奇瑞 QQ 冰淇淋、小蚂蚁,再到长安 Lumin、吉利熊猫 mini,奔腾小马又能有几分胜算?
回顾一汽奔腾的过往,投诉、换标、高管离职调任状况不断,最被诟病的是" 碰瓷 "。随手在互联网一搜,就能看到不少质疑奔腾设计模仿抄袭的内容,对象包括大众、凯迪拉克等。
再加上一汽奔腾起步使用的是马自达的动力总成和底盘技术,因此很长时间内都被认为没有自己的特色标签。种种不利因素相加,如今的一汽奔腾口碑、认知度已大打折扣。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其新能源转型之路不会太平坦。
70 岁的一汽正在走着一条 " 跛脚 " 自主路,红旗向左,奔腾向右。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