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理想要成为汽车界的“安卓”,欢迎阅读。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一路在规模上狂飙的理想汽车,如今在智能化层面又抛出了更大的野心。
3 月 27 日,在 2025 中关村论坛,理想董事长李想对外秀出自研汽车作業系統 --" 理想星环 OS",并且要将其向行业开源,意图成为汽车界的 " 安卓 "。
回溯来看,理想自研汽车作業系統的直接动因,是 2020 年 " 卡脖子 " 的全球芯片荒。自 2020 年下半年起,全球面临芯片结构性短缺问题,芯片交货周期严重滞后,在这场长达三年的芯片荒中,整个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彼时,作为销量尚在起步阶段的新势力(2020 年理想总销量 3.3 万台),理想在芯片供应链的产能分配中处于劣势,能够拿到的芯片供应量极为有限。
" 我们当时在使用 AUTOSAR 的作業系統,该系统在行业内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如果需要更换短缺的 MCU 芯片,作業系統和全新芯片的适配、验证周期一般需要 6 个月以上,这样的周期会给我们带来上百亿的营收损失 ",李想如是说道。
面对这样巨大的不可控的风险,理想不得不思考自己来研发作業系統。
李想透露,2021 年公司内部就启动了汽车作業系統自研项目,从零开始,完成了方案选型、架构设计和落地。理想对该方向相当笃定,投入了二百人研发团队,这些年消耗了超十亿的费用,最终在去年首次实现自研作業系統上车。
据了解," 星环 OS" 实现了軟體和硬體的解耦,能在四周内完成芯片的适配和验证,比使用 AUTOSAR 最多节省 5 个月。更重要的是,其支持市面上主流的车规芯片的架构(英飞凌 TriCore、瑞萨 RH850、地平线、芯驰、开源 RISC-V 架构)。
可以说,理想把 " 星环 OS" 做成了广泛兼容、硬體 " 通吃 " 的基座系统,不再被芯片供应卡脖子。
并且,据李想介绍,在使用相同芯片和计算单元为基础的前提下," 星环 OS" 在核心性能、安全性和成本效率等方面也超越了原有系统。而性能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用户的驾驶体验,也在行业狂卷氛围下,左右着车企最在意的产品竞争力。
需要指出的是,传统作業系統的架构下,车上的每个模块都是各自为政,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按顺序汇报,每一次都会产生不少的延时。
理想的解决方案是通过跨系统架构设计,让多个控制器之间进行系统配合,实现感知 - 决策 - 执行全链路的深度融合,全局协同。李想透露,该系统相比传统方案,AI 算力虚拟化性能损耗降低了 80%,传感器设备访问时延降低了 90%,存储资源占用降低了 30%。
李想直言 " 星环 OS" 是真正 AI 时代的汽车作業系統,其另一大功效在于降本。
随着汽车智能化,车辆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每个功能網域一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从而保证智能化的性能和体现。按照当前的智能化趋势,理想算过一笔账,各种智能功能对 AI 硬體的需求汇总在一起,每两年就会翻一倍。
面对这样的资源增长压力,理想考虑将智能车控、智驾和智舱的算力融合共享;把智驾的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进行合并。李想直言,通过该方案每年整体降低了几十亿元 BOM 成本,軟體迭代也更高效。
而省下来的成本,也为理想增添了价格战下调价的空间。
这些准备,背后则是理想成为 AI 科技公司的 " 阳谋 "。因为在智能化时代,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人工智能终端转变。汽车产业即将迎来 AGI 时代,玩家面临着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大的变革,小鹏、小米、华为、蔚来等都蓄势待发。
" 一个能够以最高效率、最强性能,管理全车资源的汽车作業系統,是汽车行业智能化下半场的中枢,也是通往高阶智能体的基座 "。
面对机遇,李想决定将 " 星环 OS" 全面开源,成为首家将汽车作業系統开源的车企。" 这能帮汽车厂商和供应商每年节省千万甚至上亿的作業系統授权费用 "。
这意味着," 星环 OS" 将自己定义为手机中的安卓系统,要知道正是因为开源,才让安卓在如今智能终端行业有着霸主般的地位和体量。
显然,理想也欲复制此路径,通过开源吸引中小车企加入阵营,形成自主生态联盟。" 封闭只能放大系数,但开源可以放大基数。星环 OS 能助汽车行业每年节省 100 亿 -200 亿元研发资源的重复投入,并打破闭源系统下 " 黑盒化 " 技术壁垒,重构国际供应商技术垄断格局。" 李想直言道。
可以说,理想的开源战略远非单纯技术共享,而是从供应链风险管控(缩短芯片适配周期)、行业成本优化(减少重复投入)、生态话语权争夺(制定标准)、到产业协同更新(国产技术替代)的全链条布局。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想目标是通过技术 " 放量 " 换取生态 " 势能 ",最终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掌握类似谷歌对安卓、华为对鸿蒙的核心影响力。这种开放竞争范式或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格局。
在引领了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沙发 "、增程热潮后,如今理想欲成为 " 智能汽车时代新竞争规则定义者 " 的阳谋已经显现,而这,或许是它冲刺成为行业巨头行动版图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