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从增量博弈到存量博弈,如何啃下金融业提质增效“硬骨头”?,欢迎阅读。
5 月 29 日,2023 中关村论坛金融科技平行论坛举办。会上提出,当下,金融业在科技赋能下蓬勃发展,从增量博弈进入了存量博弈阶段。那在行业不断地 " 内卷 " 下,该如何啃下 " 金融业提质增效 " 这块硬骨头?在企业多方协同提供多元化服务的过程中,又该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与会多方指出," 骨头越硬,价值越大 "。体验、成本和效率、创新是存量市场的关键词,以这些关键词出发借助科技进一步寻找价值洼地,让科技赋能体验,同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机遇,是金融业提质增效的题中之义。
换掉金融机构 " 底座 "
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走在前列,率先形成存量博弈的一种新范式。
针对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中国银行軟體中心副总经理康钧伟指出,从最早的电算化、电子信息化,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金融的本质并未发生变化,而是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外在形式发生了改变。银行业的数字化应该更多从业务的规划、流程、模式上入手,同时要从企业级的建设入手,让科技和业务相融合。
中国银行 "2+2+5" 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主要以企业级架构建设和数据治理为基础支撑,结合全球化、综合化打造金融生态,从客户体验、产品服务、业务流程、风控管理以及基层减负五个方面进行能力提升。康钧伟介绍,其加强跨部门统筹的力度,提升科技资源的使用质效,在流程上做 " 减法 ",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转型范本。
数字化转型具体怎么转?底座很重要。数据底座、业务底座为金融业提质增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中电金信常务副总经理冯明刚则提出,金融机构把底座换掉,相当于换了一个房子的地基,现在所有的银行应用都要重构。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从业绩融合到业务建模到技术融合,重新构造一个 " 漂亮的大厦 "。构建过程中,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都要有所改变,部门之间打破界限,系统原先的内涵定义都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今后可以说,每一个大型、中型金融机构都是一个平台公司,在新型基础设施底座上运行新的各类应用,把数据沉淀起来,用各种模型算法来进行营销、风控、内部管理等等,打造新的金融机构类型。
存量博弈下的变革
聚焦到金融业务上,同样需要关注从技术如何赋能到场景,让企业真正把数字化转型这一步迈出去,落实到业务需求中。对此,度小满首席技术官许冬亮指出,金融行业从增量博弈到存量博弈的变化呈现竞争显著加剧、产品同质化、行业整体利润下行几个特点。
优秀头部企业在存量市场博弈下,能够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而部分中小玩家会逐步退出市场。但在存量市场下,基于环境的变化与新科技的引入,对于各个企业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
具体而言,许冬亮认为,应对存量市场,提升业务效率,企业首先要精准定位自身目标客群,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其次针对老客户进行精细化运营,提升用户的留存与忠诚度。同时降本提效,来应对成本和价格之间的竞争。以新技术的引入适应市场上的需求变化,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的同时,又能够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新的业务机会。
体验、成本和效率、创新,在这些关键词中,科技发挥了很重要的赋能作用。许冬亮表示," 让科技赋能体验,向科技要效率。抓住现在大的时代变革,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开始,抓住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机遇,能够使得自身发展有机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
谈及行业均衡发展问题,许冬亮还指出,进入存量市场以后,大行在科技力量上投入非常多,中小行除了数字化鸿沟,又多了一个智能化鸿沟要去跨越。因此," 希望把我们的力量提供出来,帮助整个行业、中小机构能够成功跨越鸿沟,在存量市场竞争当中取得自己更多的发展 "。
有 " 规 " 才能 " 合 "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同时,金融安全是金融监管的必然要求。多位专家皆表示,金融业要在守好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的供给水平,使金融数字化转型安全、可持续、有温度。
数据互動越来越多,产品、创新服务开始 " 内卷 ",许多企业用自身数据的优势,提供综合有效的多元化服务。然而,多方协同中效率和安全的矛盾如何解决?数据价值和安全如何权衡?华控清交董事长张旭东给出了答案:发展是主旋律,安全是为发展服务的。
" 金融业用数据,无非也就是三个环节,获客,获更多的客,用更低的成本,精准是关键。但需要注意的是,合规是一个成本,金融行业是以合规立命的。" 张旭东坦言。有了 " 规 " 才能 " 合 ",还是先做起来才能摸索出 " 规 " 来。与此同时,企业要心中有 " 规 ",守好合规安全底线。
许冬亮同样认为,大数据的普遍使用不可避免会引入一些风险,安全也是发展的前提,两者必须纠葛在一起。在落地层面要秉持意识先行的理念,科技相关伦理要前置,同时用制度进行约束,这个过程中要带着发展的眼光,让科技不断自我完善。
具体控制风险时,要在五个层面着手:组织层面设立科技伦理工作小组;配套对应的规章制度;人才建设,选用育留;数据和技术方面,根据数据生命周期,从采集到销毁整个全流程,把三大法要求落实到位,控制数据质量;解决模型黑盒与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模型可靠性能够有大幅提升;用员工经验框架束缚,加上沙盒机制控制对应的风险。
康钧伟则表示,数据的开放和共享,一方面要关注政策监管的动向,在计算上,隐私计算、智能合约要发力。另一方面,关注业务连续性,开发不仅要交付一个高质量的产品,更应该交付的是安全可靠、稳定持续运营的架构。特别要关注架构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落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开发出来的、交付的就是能够安全可靠持续运营的。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实习记者 董晗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