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从ICU走出来的小鹏汽车,成了别人眼里的“进步生”,欢迎阅读。
一场供应链革命,把小鹏从生死线拉了回来。这也让其更重视效率,无论是 AI 还是全球化,可以全面但不能冗余
文|包校千
编辑 | 赵成
不出所料,在 2024 年经历了 " 从 ICU 到 KTV" 的小鹏汽车(09868.HK,NYSE:XPEV),在 3 月 19 日交出了一份抢眼的成绩单:全年卖出 19 万辆车,营收达 408.7 亿元,同比增长 33.2%。其中,第四季度业绩最为抢眼,营收环比增长 59.4%,达 161.1 亿。12 月单月交付量飙升至 3.67 万辆,同比增长 82%,创历史新高。
得益于小鹏汽车总裁王凤英主导的供应链革命,成本管控已成为了小鹏重要的优势能力。
2024 全年,小鹏毛利率为 14.3%,同比提升 12.8%。第四季度汽车毛利率 10.0%,同比提升 5.9%;净亏损为 13.3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的 13.5 亿元收窄 1.48%。通过优化采购流程、引入二供方案等,包括 G6 在内的多款车型单车成本下降超 5%。
MONA M03 和 P7+ 是小鹏骑车在 2024 年推出的爆款车型。前者上市后月交付量持续过万辆,交付量即将在 2025 年 4 月破十万辆;后者上市 4 个月,已累计交付超 3.7 万辆。这两款车型作为销量担当,帮助小鹏在 2025 年前两个月拿下新势力交付榜首的位置。
根据财报,小鹏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已连续六个季度得到改善,2024 下半年的自由现金流超过 40 亿元。小鹏汽车董事长兼 CEO 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如果能保持毛利提升和交付量增长的势头,公司有望在 2025 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不过,这只是小鹏汽车在全面转向 " 全球化 AI 汽车公司 " 路上的第一步。
输出爆款到全球
2025 年第一季度,新款小鹏 G6 和 G9 上市,均标配 5C 超充电池和自研智驾系统。按照小鹏的预期,第一季度汽车总交付量将介于 91000 台至 93000 台之间,同比增加约 317.0% 至 326.2%;总营收将介于 150 亿元至 157 亿元,按年增加 129.1% 至 139.8%。
财报显示,2024 年小鹏的研发投入达 64.6 亿元,同比增长 22.4%,主要用于新车型的开发方面。据了解,MONA M03、G7、X9 也会在 2025 年迎来换新、上市或改款。随着新车型交付爬坡,小鹏二季度销量将稳步跨过产品换代过渡期并再创新高。
何小鹏表示,这些车型将覆盖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将为小鹏在多级市场份额的扩张中做出主要贡献。目前,小鹏位于上海的前瞻造型中心已投入使用,重点围绕内外造型、精致感知等方面,发力。到 2026 年年底,小鹏将会横跨在 10 万元 -50 万元的价格段,从紧凑型到大型各个主流的细分市场具备更完整的产品布局。
此外,小鹏也将在 2025 年正式加入增程赛道,此前已剧透下半年会有一款名为 " 鲲鹏超级电动 " 的产品发布,搭载了全網域 800V 高压碳化硅平台、5C 超充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静音增程器等,可使车辆的纯电续航达到 430 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超 1400 公里,增程发动机启动之后的音量,只比电动机高出一分贝。
小鹏此前做过多次市场调研,增程和纯电解决的是两种用户需求,两者之间的差异达到 90%。" 要进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就要提供更方便、更通用的补能方案。" 何小鹏解释,小鹏做增程式混动,更多是基于海外市场扩张的考量。
海外市场或将给中国汽车生产商带来巨大的潜在机遇。相比中国电动汽车的快速渗透,欧美市场电动化的放缓,可能会让增程车型的过渡时间维持 20 年 -30 年。目前,包括极氪、蔚来、智己等新势力品牌都在布局增程赛道。
海外市场一直被小鹏汽车视为重要的增长极。目前,小鹏汽车已经进入全球 30 个国家与地区,海外销量突破 2 万台,2025 年海外目标销量将翻倍。其中,欧洲是小鹏骑车在海外的重要市场,交付量超过 50%。
2025 年第一季度,小鹏骑车在欧洲开拓了英国、波兰、瑞士、捷克、斯洛伐克市场,以及东南亚最大市场之一的印度尼西亚,并计划在下半年针对小鹏 G6 和小鹏 X9 两款车型启动本地化生产。按照计划,其将在 2025 年完成海外市场销量翻倍增长的目标,同时在全球建立 300 多个销售和服务网点,相比 2024 年底增加一倍。
AI 是底牌,更是突破口
当前,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从电动化时代过渡到智能化时代的新周期。2024 年上市的小鹏 P7+,被小鹏汽车定义为 "AI 汽车 " 产品,也拉开了以高阶智驾为代表的 AI 科技平权序幕。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和中保信数据,2024 年具有 L2+ 能力的车型累计销量 260.0 万辆,渗透率达到 11.3%,2024 年 4 月以来月度渗透率均超过 10%。而何小鹏认为,2025 年国内高阶智驾的用户渗透率将首次突破 10%,这意味着智驾需求的拐点已至。
何小鹏相信,AI 会加速实现 L3 级和 L4 级自动驾驶,推动汽车进入 "iPhone4 时代 " 的到来。而小鹏的目标是在 2025 年率先实现 L3 级,2026 年实现 L4 级低速场景无人驾驶车型的规模量产。
当前,高阶智驾功能主要是实现城区 NOA,若要向 L3 级及更高智驾级别迈进,将会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实现。而企业在智驾领網域的竞争力,将取决于数据、训练算力和智驾算法的水平。
同为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车企,小鹏也在效仿特斯拉构建一套适用全球化的架构。2024 年 4 月,小鹏汽车已经在德国成功完成了高速 NGP 路测。而图灵 AI 智驾将在 2025 年启动海外市场的研发和测试。
按照小鹏的说法,其目前具备的全栈自研的能力,涵盖了云端大模型到端侧模型、整车电子电气架构(EEA)和 AI 芯片。其中,自研的图灵芯片将会在 2025 年规模量产。何小鹏在财报业绩会上表示,该芯片叠加全栈的软硬體资源,会充分发挥端侧的优势。" 不仅模型的架构领先行业一代,而且部署到车端的有效参数规模会高出行业数 10 倍,这在下一步会让小鹏汽车与对手拉开显著的代价差距。"
根据小鹏汽车的长期规划,AI 将会从 " 助手 " 变成社会的 " 基础设施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出行用自动驾驶汽车、省内出行用飞行汽车、最后一公里用人形机器人。" 这将彻底改变未来的出行方式。
责编 | 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