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华为争夺智驾定义权,欢迎阅读。
原创|Jaden 编辑|Cong
在比亚迪发布全民智驾战略、将高阶智驾拉到 7 万级别后的第二天,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智能驾驶 " 凑合能用 " 与 " 好用并安全 " 是完全不同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
随后,余承东又在朋友圈表示,普及基础驾驶辅助值得表扬,但混淆高阶智驾概念不合适。
在这个时间点上说这番话,很难不让人产生诸多联想。很显然,各家车企在智驾叙事中各显神通的背后,早已暗流涌动。
华为没有给大众更多的反应时间。一天后,华为乾崑智驾联合阿维塔来了一场智驾直播,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与阿维塔科技 CEO 陈卓驾驶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SE 版的阿维塔 07 Pro+,在重庆展现华为乾崑智驾 " 车位到车位 " 的智能化技术。
这场直播一方面是在为 2 月 18 号阿维塔 07 Pro+ 的上市在预热,但另一方面,这款配备华为乾崑智驾以及鸿蒙座舱,被标榜为 " 性价比最高的华为智驾车型 ",更像是华为智驾秀肌肉和表达话语权的一个好时机。
直播过程中,靳玉志简单回顾了华为乾崑智驾的发展历程,包括从 10 年前就开始投入研发,2022 年第一个推出城区智驾领航功能、2023 年第一个推出无图智驾版本、2024 年第一个宣布进入智驾元年。
靳玉志也盛赞阿维塔,表示阿维塔在此过程中,和华为一道推动智驾从 0 到 1,奠定了 2025 年中国智驾走向普及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阿维塔 07 Pro+ 搭载的是华为乾崑智驾 ADS SE,除了硬體配置,在 AI 算法、网络架构、云端算力和训练数据上,ADS SE 与 ADS 都是同源共享的。但 SE 的成本相对低一些,其口号正是推动全民智驾普及。
靳玉志说,现在行业中,高阶智驾的概念和范围很模糊,即便都是 L2,其实也是分级的。市面上的智驾辅助系统大多是 2.0 级,华为 ADS SE 则是 2.5 级,ADS 3.0 是 2.999 级。未来华为乾崑智驾的发展,起步就是 SE 的 2.5,而 2.999 则会往 3.0 去发展,最终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 未来的方向当然是全民智驾,但全民智驾的基本条件应该是有路就能开。如果一个智驾方案在很多地方和场景都无法使用,那就不叫全民智驾。"
被 " 智驾平权 " 卷入的汽车行业
很显然," 全民智驾 "、" 智驾平权 " 是 2025 年智驾营销关键词之一。今年开年长安汽车率先发布智驾战略,就是打的 " 智驾平权 " 概念。接下来长安天枢智驾系统将在 10 万元级别车型搭载激光雷达。同时,深蓝也宣布华为乾崑首次搭载于 20 万以下级的 SUV 和轿车。
而一天后,比亚迪将 " 天神之眼 " 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并将高阶智驾带入 7 万元级别,主打就是 " 智驾平权 ",更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比亚迪 " 天神之眼 " 共包含三套技术方案,分别为 " 天神之眼 "A- 高阶智驾三激光版、" 天神之眼 "B- 高阶智驾激光版及 " 天神之眼 "C- 高阶智驾三目版。其中 A 主要应用在仰望品牌,B 主要应用在腾势及比亚迪品牌,C 则搭载于比亚迪品牌。
其中方案 C 以纯视觉方案为核心,舍弃了激光雷达,采用 " 三目摄像头 +5 毫米波雷达 +12 超声波雷达 " 的硬體组合,成本控制非常极致,这也是比亚迪高阶智驾普及、实现智驾平权的核心所在。
按王传福的说法,智驾普及的最大阻碍是高昂的价格,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机会接触智驾。比亚迪将通过全民智驾战略,加速智驾普及,未来 2、3 年,高阶智驾将成为像安全带、安全气囊一样必不可少的配置。
除此之外,小鹏、零跑、吉利、理想、埃安等车企也都表达过智驾平权的概念,比如零跑将在下个月发布载激光雷达城区智驾的零跑 B10。这意味着,15 万元车型也开始尝试搭载高成本的激光雷达,以提升智驾水平。
何小鹏说要做一款 2 万美元的顶级智驾产品。今年 5 月会推出 MONA 的顶配版 MONA M03 MAX," 搭载行业最顶尖的自动驾驶技术 "。今天小鹏也将开启新年关于 P7+ 的首场智能轿跑的直播。
伴随软硬體算法成熟、硬體方案降本、消费者认知度提升、车企竞争加剧等,高阶智驾在加速渗透,并快速向 10 万— 20 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拉高了汽车的配置标准。
尤其是如今比亚迪的下场,其庞大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号召力,将会更快地推动消费者对高阶智驾的认知。
由于大多数车企没有比亚迪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由此所带来的成本优势让整个行业都难以企及。
和比亚迪发起的价格战一样,智驾平权让更多车企面临两难的选择:到底要不要跟,以及怎么跟得上?
技术和规模 " 向上捅破天 "
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如果说到智驾普及推动者以及智驾水平第一梯队,华为一定是无法忽略的存在。
从四年前华为首个高阶智驾系统 ADS 1.0 版本,首搭于极狐阿尔法车型开始,华为智驾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成为国内智驾系统上车车型最多的品牌。
截至目前搭载 ADS 的车型超过 20 款。春节后 1 个星期,仅长安系就发布了阿维塔 07 Pro+、阿维塔 07 Pro、深蓝 S09 这 3 款车型。
随着去年年中享界 S9 发布,ADS 3.0 已经实现量产落地。此前还有消息称,今年 4 月的上海车展,华为将会发布新下一代华为乾崑智驾 ADS,该版本除了直接面向 L3 级自动驾驶,还将在尊界搭载额外的新型传感器。
在去年年底靳玉志与陈卓的智驾直播中,靳玉志说,2024 年智驾发展一定程度上超出预期。一是智驾成为必选和标配;另一方面,智驾装配率不断提升,其中以高速领航为核心的 L2+ 在 20 万以上新能源车的配置率已达 65%。
在此背景之下,华为智驾合作车型也越来越多,覆盖轿车、SUV、越野、MPV,包含增程纯电混动等动力方式,有问界 M5/M7/M9、智界 S7/R7、享界 S9、岚图梦想家乾崑版、阿维塔 07/11/12,以及方程豹豹 8 等。
截至 2024 年底,华为乾崑智驾 ADS 累计发货量超过 50 万套。智驾总里程达到 14.53 亿公里,年度智驾里程占比达到 30%,智驾活跃用户数 50.69 万,各指标均为行业前列。
不可否认的是,华为智驾的确给用户带来了多重价值,其品牌影响力,也推动更多人开始关注、接受和使用智驾。但其高昂的价格的确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华为智驾向下的普及。
余承东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30 万元以下的智驾车型目前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在去年鸿蒙智行的直播中,余承东就表示智界 R7 卖一辆亏两万左右,解决方案就是销量规模要上去。
对于 2025 年,华为乾崑摆在面上的计划,第一是泊车代驾 VPD 在深圳机场试点,正式开启商用,将会把 VPD 逐步推广到更多场景。
在前几天长安的智驾发布会上,靳玉志表示这一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有更多地方正在接洽中,希望也能像深圳机场一样普及 VPD。
另外,还将继续压强式投入,研发下一代 ADS;将推动高速 L3 商用、城区 L3 试点;还会有数十款的车型合作,搭载华为 ADS 和鸿蒙座舱等等。
除了技术上的向上突破, 靳玉志还提到华为乾崑智驾正在全面 2C 化转型,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品牌势能。
这意味着,不仅是车企的层面,华为智驾是优秀和差异化的代名词,在用户端,华为也会成为用户优先选择的金字招牌,这也是华为智驾争夺话语权和定义权的有力保证。
车云小结
过去一周,吉利、比亚迪、广汽、东风、零跑、智己、奇瑞、长城、一汽大众、长安等 20 多家车企先后宣布接入 DeepSeek。
在昨天周鸿祎的直播中,何小鹏说,小鹏汽车不追求最新最热,重要的是把智驾做好。他还认为,下一个 10 年,高阶智能驾驶的渗透率会从 2% 提升至 50%,甚至 80% 至 90%。
和此前 ChatGPT 上车一样,此次 DeepSeek 的深度融合,主要应用仍聚焦在智能座舱领網域,并没有质的变化。
理论上来讲,DeepSeek 独特的开源和较低的算力需求,能帮助车企在训练智能驾驶系统时,减少对云端算力的依赖,降低数据训练成本,加速训练速度,帮助车企降低成本,在推动智驾技术飞跃的同时,也能推动智驾全民普及。
只是对于难度更高的智能驾驶而言,短期内要通过 DeepSeek 完成商业落地,这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但不管怎样,在这轮 "AI 定义汽车 " 的技术迭代中,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 AI 技术,让车企在深度求索 AI 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未知数。
如何小鹏所说,下一个十年,AI 会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也会驱动全球范围内硬體軟體产生巨变。对中国汽车智驾来说,无论是 " 全民普及 ",还是 " 向上突破 ",最终也将是殊途同归。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