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技经验:Apple Music古典乐,鸡肋还是宝藏?,欢迎阅读。
图片来源 @通义千问
文 | 音乐先声,作者 | 范志辉
说起古典乐,总有一些曲高和寡的意味。
正如钢琴多年来被视为美好生活的想象,古典乐也被蒙上了一层阳春白雪的神秘面纱。而在数字时代,古典乐似乎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下主流的音乐 App 中显得有些边缘化。
但就像郎朗在三里屯 Apple Store 的 Today at Apple 现场所分享的,古典乐的核心不在于 " 古 ",而在于经典。贝多芬、海顿、肖邦是古典,因宫崎骏电影闻名的配乐大师久石让也是古典,早已封神的摇滚乐队披头士也可以纳入古典的范畴。
就在 1 月 24 日,苹果为古典乐设计的独立应用 "Apple Music 古典乐 " 正式登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等部分亚洲地区,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引发热议。
为什么苹果要在 Apple Music 之外另起炉灶?相比其他音乐 APP,Apple Music 古典乐上听古典有什么不同?对于古典乐跟上时代乃至大众化有什么价值?
Apple Music 古典乐有什么不同?
众所周知,将古典音乐从线下搬上互联网,并非头一遭。
目前,我们能从 Spotify、Apple Music、Amazon Music、Tidal、QQ 音乐、网易云音乐等综合性音乐 APP,还有像 Idagio、Presto Music、STAGE+ 等古典垂类 APP,都能听到古典乐。
那么,苹果为什么还要费劲再 " 重新发明轮子 " 呢?以及作为后来者的 Apple Music 古典乐到底有什么不同?
首先,身为古典音乐小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它图书馆般的精细分类,比如作曲家、时期、类型、指挥、管弦乐队、独奏 / 独唱、乐团、合唱团等,便于小白丝滑入门;同时,更是以其专业的内容运营细节,尽可能降低了欣赏门槛,比如专业编辑书写的艺术家传记、曲目介绍,质量非常之高。
进入播放界面后,点击左下角的 i 圖示,还可以看到这首曲目的作曲家、题材、作品名、目录编号、乐章、指挥、制作人、唱片公司、发行年份等丰富的专辑或录音信息,初看虽然云里雾里,但同样饶有趣味。
其次,对于资深的古典乐迷来说,Apple Music 古典乐的强大检索功能应该会有惊喜。据悉,Apple Music 古典乐的曲库超过 500 万首,收录了超过 20,000 位作曲家的 120,000 余部作品,包括 400,000 多个乐章,应该是目前最完整的古典音乐内容库。
丝滑体验的背后,离不开 Apple Music 古典乐在元数据处理方面的积累。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古典乐的特殊性,相较于综合性流媒体平台通常采用的 " 艺术家、专辑和歌曲 " 音乐分类方式,古典音乐可供检索的分类信息更多,包括作曲家、乐曲名称、同一个乐曲内的不同乐章或曲目、指挥家、管弦乐队以及其他所涉及的表演者等。一般来说,越是经典的作品,后世出现的演奏版本就会越多,比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就有多达 18,000 个版本,而这些都能在平台上找到。
据了解,Apple Music 古典乐的音乐家团队花费超 7 年处理基础性的元数据,以 5000 万个数据点支持全面优化的搜索与浏览功能。比如你只要搜索 " 贝 5",最知名的《c 小调第五交响曲》就会在搜索框第一位,并显示有 577 个版本。这部作品以 " 登登登等 " 四音符开头,被贝多芬称为 " 命运敲门 ",也被称为《命运交响曲》。
更与众不同的是,Apple Music 古典乐没是反算法的,完全依赖于世界各地的人工编辑团队所作出的推荐。编辑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想法给出建议,它涉及音乐逻辑,涉及聆听感受以及作曲联系等。比如我听完舒伯特的《冬之旅》,或许听听普契尼的《蝴蝶夫人》也不错。其背后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而不是算法建立了这些联系。
此外,Apple Music 古典乐还支持最高达 192kHz/24-bit 的高解析度无损音频,已有数千部录音可以通过空间音频播放。随着苹果与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顶级音乐机构的合作,相信未来空间音频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带上耳机就能享受到置身音乐厅的极致体验。
这近半个月以来,我最近经常用的听歌方式,是点开 " 音乐家亲选 " 和 " 心情氛围 " 两个播放列表,前者能试着去感受音乐家的表达,后者能高效匹配到当下的生活场景,非常实用。
简单来说,哪怕不懂任何的乐理或者是古典乐知识,只要随便选一个入口开始听,就自然而然地会停不下来,随性而至。如大提琴演奏大师马友友在介绍 Apple Music 古典乐时所说的:" 不断探索,不断探索,如同一个虫洞,你不断往前,往前,永不停止。"
鸡肋还是宝藏?
音乐似乎一直都刻在 Apple 的 DNA 里。
创立之初,苹果在 Macintosh 上开发了 Logic 和 GarageBand 之类的音乐创作軟體,记事本、语音备忘录等应用也深受唱作人、艺术家、作曲家中很受欢迎。
当乔布斯构筑起 "iPod+iTunes" 软硬结合的音乐生态,苹果更是彻底革新了人们收听、消费音乐的方式,以健康的商业模式将音乐产业从实体时代带入付费下载时代。而从服务大众的 Apple Music,再到服务古典人群的 Apple Music 古典乐,苹果在古典乐复兴的浪潮下再添了一把火。
如今,随着社交媒体、流媒体的助力,古典音乐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中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据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于 2022 年 12 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74% 的 25 岁以下人群被古典音乐所吸引,而 55 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 46%。而在 IFPI 基于全球 26 个国家 43000 受访者的《2023 音乐互动报告》显示,古典乐 / 歌剧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第 7 位,排在拉丁音乐、R&B 的后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上审视苹果重仓古典乐的动作,或许就更加合理了。一方面是提前布局年轻一代的音乐需求,押注最有消费力的閱聽人;另一方面为用户购买 iPhone、AirPods、HomePods、Mac、Apple Watch 以及这些产品提供的各种服务,提供了难以拒绝的理由。
按互联网的说法就是妥妥的长期主义,并不是什么亏钱的买卖。
再来看看 Apple Music 古典乐的同行们,如 Idagio、Naxos Music Library、STAGE+、Tempso 等竞争对手,从曲库量、产品细节到服务范围,几乎没有一个可以与苹果相媲美。
如果说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可能是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办税结算模式。
毕竟,按照当下主流的按次播放结算,古典乐动辄 10 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的曲目时长,怎么也没办法抢得过两三分钟的流行乐的。这点,Apple Music 古典乐或许参考它的前辈 Idagio,以通过按秒付费和艺术家中心的版税结算模式,让用户贡献的所有版税支付给每一位被听过的艺术家,一分一秒都作数。
当然,Apple Music 古典乐只是一个开始,古典乐的新时代也刚刚拉开帷幕。
到底是鸡肋还是宝藏?这个问题就交给时间去回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