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新基金清盘危机“黑云压城”,欢迎阅读。
近日,多家大型公募发布公告,多只新基金面临 " 连续 50 个交易日低于 5000 万元 " 清盘。
部分基金产品发布清盘警示距产品成立不足三个月,有 ETF 基金上市仅 6 个交易日,就遭遇八成份额赎回,跌破清盘 " 红线 " 后,迄今成立三个月仅剩发行时的一成规模。
不过,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去年以来基金清盘数量创出 5 年新高,面对频繁出现的清盘危机,不少基金公司找来 " 帮忙资金 " 玩起了 " 续命一日游 "。
简单来说,在基金面临清盘的最后关头,让一笔巨额资金流入,以此避过 " 连续 50 个交易日低于 5000 万元 " 的死亡红线,为该基金再度续命 50 个交易日。这笔 " 续命资金 " 完成了一日游,第二天又快速离开该基金。
一场清盘危机
1 月 10 日,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1 月 9 日,消费龙头 ETF(159520.SZ)已出现连续 45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回顾这只基金的历程,它是基金发行淡季下新基金难做的一个缩影。
消费龙头 ETF 由工银瑞信基金于 2023 年 9 月 10 日发行,原定于 2023 年 9 月 22 日结束募集,后延期至 2023 年 10 月 13 日,但发行困难,募集时间由 11 天延长至 33 天。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一只机构定制产品,有效认购户数达 2269 户,募集资金 2.53 亿元。机构和个人持有基金份额三七开。
2023 年 10 月 19 日,消费龙头 ETF 成立。
但在 2023 年 10 月 31 日上市首日,该基金就净流出 1.01 亿元;第 2、3、4 个交易日,再分别净流出 0.30 亿元、0.31 亿元、0.31 亿元。也就是说,上市仅 4 个交易日,该基金就净流出近 2 亿元。
第 5、6 个交易日,该基金又继续净流出 0.10 亿元、0.10 亿元。
到第 6 个交易日结束,该基金触及 5000 万元的清盘 " 红线 "。
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若该基金产品连续 20 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 200 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 50 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履行清算程式后终止基金合同,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该基金的预警公告最早出现在 2023 年 12 月 19 日,即该基金成立两个月时。公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18 日日终,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 30 个工作日低于 5000 万元。
根据公告时间计算,也就是说,该基金自 11 月 7 日——也即是该基金上市交易第 6 个交易日起,就已低于 5000 万元的 " 红线 "。
值得一提的是,消费龙头 ETF 被大比例卖出前,该基金收益不错,成立以来至 2023 年 11 月 6 日的回报为 3.12%。如果自上市(2023 年 10 月 31 日)算起,截至 2023 年 11 月 6 日,该基金场内价格上涨了 1.98%。
也即是说,该基金是在有正收益、场内价格上涨时,就被投资人大量抛弃。
根据其上市公告来看,机构仅持有该基金近三成基金份额,也就是说,该基金主要是被个人投资者抛弃。
1 月 3 日和 1 月 10 日,该基金又两度发布 " 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
如无意外,该基金将于 1 月 16 日,达到连续 50 个工作日出现 " 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 " 的情形,基金将清盘。
但诡异的是,在第 49 个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 " 红线 " 的交易日—— 1 月 15 日,该基金突然大幅净流入 2866 万元。这笔资金给基金续了命,使该基金免于连续 50 个工作日出现 " 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 5000 万元 " 的情形。
自上市以来的 2 个多月,该基金总共有 3 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入,2023 年 12 月 1 日净流入 100 万元,2024 年 1 月 3 日净流入 194 万元,以及 1 月 15 日突然大幅净流入 2866 万元。
于是,1 月 15 日,该基金资产净值突然飙升,刚好超过 5000 万的红线,达到 5172 万元。
但仅仅一天之后,1 月 16 日,该基金突然大幅净流出 2772 万元,相当于前一天进来的钱又流出去了。该基金的资产净值再度跌回 2414 万元,再度开始新一个周期的低于 5000 万元的累计。
这相当于玩了一个资金游戏,在最后关头借助 " 帮忙资金 " 度过危机,为这只基金又续了 50 天的命。
但这只基金的命运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写,投资人继续卖出该基金。1 月 17 日,该基金又净流出 95 万元,资产净值由前一天的 2414 万元进一步缩水至 2260 万元。
" 帮忙资金 " 续命
" 去年找‘帮忙资金’渡过清盘危机的这种现象很常见,‘帮忙资金’带来的成本是基金公司出。这种操作从合规的角度来看没有违规,但是业内都能看出来是什么情。"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新基金面临清盘危机并非个别现象。
11 月 11 日,华泰柏瑞旗下港股金融 ETF 发布公告称,截至 1 月 9 日,已连续 45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这只基金成立于 2022 年 12 月 26 日,于 2023 年 1 月 12 日上市。
该基金自 2023 年 11 月 7 日起,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如果没有改善,2024 年 1 月 16 日将是其清盘日。
但就在清盘前两个交易日的 1 月 12 日和 1 月 15 日(中间隔着周末),突然分别有 355 万元、1153 万元净流入该基金,两天总共有近 1500 万资金净流入,在这两天内共买入 1700 万份基金。
1 月 15 日当天(即连续第 49 个交易日低于 5000 万元),该基金资产净值由前一天的 4084 万元暴涨至 5236 万元,在最后关头完美避开了 " 连续 50 个交易日低于 5000 万元 " 的死亡红线。
" 帮忙资金 " 完成使命后,第二天(1 月 16 日)和第三天(1 月 17 日)分两天从该基金净流出 1200 万左右。
清盘危机在新基金中频繁上演,记者注意到,国泰中证油气产业成立至今尚不足 3 个月,申万菱信价值臻选成立至今不足 8 个月,这些基金近期都已公告因资产净值连续多日低于 5000 万元而提示风险。
比如,1 月 5 日,国泰基金公告,旗下国泰中证油气产业基金已连续 3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该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10 月 23 日。
此外,1 月 18 日,申万菱信基金发布公告显示,截至 2024 年 1 月 3 日,申万菱信价值臻选基金已连续 4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该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5 月 30 日。成立时规模为 2.03 亿元,刚好跨过 2 亿元的成立门槛。
2023 年 8 月 14 日,也即是申万菱信价值臻选基金成立不足三个月,该基金第一次出现 " 连续 3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2023 年 9 月 4 日,该基金 " 连续 45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
随后,该基金续命成功。
但不到两个月,2023 年 11 月 2 日,该基金再度公告出现 " 连续 3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2024 年 1 月 17 日,该基金公告 " 已连续 4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
也即是说,该基金续命一次后,又再度面临清盘危机。
同样的情况去年也在长盛均衡回报基金身上一再上演,最后基金公司选择了清盘。
长盛均衡回报基金成立于 2023 年 1 月 17 日,成立不足 3 个月,截至 2023 年 4 月 4 日,该基金已连续 3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2023 年 4 月 25 日,该基金已连续 45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随后在到期日之前续命成功。但 3 个多月后的 2023 年 8 月 21 日,该基金再度出现连续 30 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 5000 万元 。
这一次长盛基金放弃拯救长盛均衡回报,该基金于 2023 年 9 月 18 日清盘。
这也是 2023 年唯一一只年内成立就清盘的基金。
新基金清盘危机背后
新基金清盘危机频现的背后主要是去年基金业绩低迷。
根据 Wind 数据,2023 年清盘基金数量达 260 只,创下历史第二高,仅低于 2018 年熊市的 431 只。
不仅如此,其中,股票基金是重灾区,2023 年清盘的股票基金数量 63 只,创下 1998 年公募基金行业肇始以来的历史新高。
同时,ETF 及 ETF 联接基金的清盘数量也迅速增加,2023 年达到 40 只,其中 39 只是股票型 ETF,1 只是债券型 ETF。它们中的 14 只是触发合同终止条款,26 只是持有人表决大会通过。
而且清盘预警信号仍持续释放。
记者据 Wind 数据统计,截至 1 月 18 日,今年以来已经有 43 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发布总规模低于 5000 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公告。
据记者统计,截至 2023 年三季度末,有 1176 只规模低于 5000 万元 " 清盘线 " 的 " 迷你基金 "。
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近三年来低迷的市场行情造成基金业绩持续不佳,导致一方面基金规模缩水;另一方面引发投资者用脚投票离场。
而新基金频繁面临清盘风险的背后,是 2023 年新基金发行遇冷。2023 年新基金成立数量为 1272 只,创 3 年新低;发行份额 11541.50 亿份,创 5 年新低;平均发行份额 9.07 亿份,创历史最低。
新基金在发行时募资欠佳,后期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规模持续缩水,导致低于 5000 万元 " 清盘线 " 的 " 迷你基金 " 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