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低价求生,无糖饮料界打响价格战,欢迎阅读。
你以为喝的是 " 健康水 ",其实那可能只是 " 甜蜜的谎言 " 的开端?在这个全民健康意识觉醒的时代,无糖饮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诩为 " 健康生活的救世主 "。
从街角便利店的冰柜到网络电商的熱賣排行,无糖饮料似乎无处不在,向世人宣告:美味与健康,终于握手言和。
但,真相果真如此光鲜亮丽吗?接下来,让我们一层一层剥开 " 无糖神话 " 的外衣,揭露饮料行业的隐藏真相。
" 无糖 " 标签,健康幻象与骨感现实
踏入超市,那些标榜 "0 糖 0 卡 " 的饮料总是能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元气森林,这个凭借无糖气泡水迅速蹿红的品牌,几乎成了年轻人健康生活的代名词。
曾几何时,这位 " 无糖界的领军者 " 却陷入了舆论的风暴眼。查询天眼查等媒体综合信息,元气森林的乳茶系列,一场 "0 蔗糖 " 的宣传风波让人瞠目结舌。消费者们满心以为自己选购的是彻底无糖的饮品,却在细读配料表时,意外发现了结晶果糖的踪迹。
这就像你以为点了一份低脂沙拉,结果却发现沙拉酱里油脂满满。元气森林的这一 " 疏忽 ",无疑是在消费者的信任基石上狠狠凿了一锤。面对如潮的质疑,元气森林不得不发表道歉声明,但信任的裂痕,岂是轻易能修补的?
翻开行业标准,你会发现," 无糖 " 的定义远比想象中宽松。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只要每 100 克食品中的糖含量不超过 5 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标上 " 无糖 ";热量不超过 17 千焦 /100 克,就能自称 " 零热量 "。这意味着,那些标榜 " 无糖 " 的饮料,实际上可能含有少量糖分,只是巧妙地游走在了标准的边缘。商家们利用这一规则漏洞,为消费者编织了一个健康的美丽幻象。
人们追求无糖饮料,本意是为了逃离糖分带来的健康威胁,如肥胖、糖尿病等。但商家为了满足我们对甜味的渴望,在无糖饮料中添加了各种甜味剂。这些甜味剂虽然热量极低,却在刺激大腦产生甜味感受的同时,可能悄然增强了食欲。
想象一下,你喝下一瓶无糖饮料,本以为热量摄入无忧,结果却因它激发了食欲,忍不住大快朵颐。这简直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糖分摄入看似减少,实则热量摄入可能不降反升。更令人忧心的是,最新研究揭示,某些甜味剂可能破坏我们肠道内的有益菌群。
肠道菌群,这个被誉为 " 第二大腦 " 的微观世界,对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及免疫系统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肠道菌群失衡,消化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便可能接踵而至。因此,那些看似健康的无糖饮料,背后或许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
在 " 减肥经济 " 的浪潮中," 糖 " 被贴上了 " 罪恶 " 的标签。
商家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对健康的焦虑,大肆宣扬无糖产品的种种益处,使我们逐渐陷入了一个 " 无糖即等同于健康 " 的认知误区。从最初意识到 " 过量摄入糖分有害 ",到如今认为 " 任何糖分摄入都是不健康的 ",我们的认知在商家的刻意引导下,逐渐偏离了科学的轨道。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误导消费者的逐利本性。他们利用我们对健康的渴望,精心打造了一个又一个 " 健康神话 ",却忽略了产品本身的真实面貌。
无糖饮料,这个看似健康的选项,实则可能是商家精心布置的 " 甜蜜陷阱 "。
元气森林大单品迷局,何去何从
你以为元气森林是无糖饮料的 " 常青树 ",其实它正挣扎在无糖的漩涡中难以自拔,曾几何时,元气森林凭借 "0 糖 0 卡 " 的气泡水,在饮料市场中如入无人之境,销售额增长率一度飙升至 300%、200%、309%,堪称饮料界的 " 黑马传奇 "。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和消费者对代糖疑虑的日益加深,元气森林的增速如同坐上了过山车,直线下滑。根据天眼查等媒体综合信息,到了 2022 年,销量增速勉强维持在 20% 左右,昔日辉煌不再,断崖式下跌让人唏嘘不已。
面对业绩的惨淡,元气森林不得不开始 " 自救 " 行动。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产品线的 " 大变身 ",从无糖向含糖领網域悄然延伸。冰茶、小鹰咖啡冰橙美式、外星人维 C 水等新品纷纷亮相,不再死守无糖阵地,而是打出了低糖的旗号。
这一转变,无疑是元气森林在市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也是其对市场趋势的重新审视。
其实,元气森林对含糖饮料的觊觎早已有之,2023 年的 "0 蔗糖 " 门事件就是其内心挣扎的外在表现。一个以无糖饮料起家的品牌,却在乳茶产品的宣传上玩起了文字游戏,企图蒙混过关。这背后,无疑是元气森林对市场容忍度的一次冒险试探。
然而,市场并不是傻瓜,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乳茶本有望成为气泡水之后的第二个大单品,却因为这次事件而黯然失色,发展脚步明显放缓。
除了 "0 蔗糖 " 门事件的打击,元气森林在无糖饮料领網域还面临着代糖争议的困扰。赤藓糖醇作为元气森林的王牌无糖原料,虽然相较于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消费者对代糖的顾虑却并未因此消散。
查询天眼查相关媒体信息,代糖是否会诱发食欲、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肥胖等问题,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虽然目前普遍认为代糖优于含糖食品,但缺乏权威背书使得争议始终难以平息。更为棘手的是,代糖饮料的口感问题也成了其发展的绊脚石。许多消费者反映,代糖饮料喝起来总有一种怪异、难以言说的味道,喝完之后还容易口干。这种口感缺失的痛点,严重影响了代糖饮料的市场接受度。用无糖取代糖分做出的食品饮料,被不少人吐槽 " 失去了灵魂 "。
在无糖领網域陷入困境的同时,元气森林也在努力寻找新的突破口。
元气自在水的推出,就是其成功的尝试。据晚点 LatePost 报道,元气森林 " 自在水 "2024 年销售额预计突破 10 亿元大关,有望成为其第三个大单品。这一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元气森林对中式养生水市场的敏锐洞察。
中式养生水和无糖饮料之间有着诸多重叠的客群,元气森林选择开发这一领網域,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又避免了与其他品牌在无糖饮料市场上的正面交锋。
回顾元气森林过往的大单品之路,气泡水和外星人电解质水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一是抓住了国内市场需求的爆发期,二是在当时的国内市场上还没有出现领军品牌。元气森林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精准的产品定位,迅速抢占了市场份额。
为了在研发新品的同时更好地控制成本,元气森林也确立了新品留存标准:新品如果在上市 6 个月内无法实现 30% 的复购率,就会面临减少生产或运营资源甚至下架的命运。
元气森林当然知道,在饮料这个竞争激烈的赛道上,想靠一个长红的大单品打遍天下无敌手并不容易。
元气森林低价求生,饮料界价格战打响
你还以为元气森林是饮料界的 " 新贵 ",可以高枕无忧?其实,它正被无糖饮料研发难题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逼得喘不过气来。
在无糖即饮茶类目,农夫山泉和三得利集团市场份额合计超过 75%,再加上果子熟了和康师傅控股,市场份额直接飙到 85% 以上。这些老牌饮料巨头,品牌影响力、渠道布局、产品研发,哪个不是底蕴深厚?
元气森林虽然在气泡水、电解质水等细分领網域暂时领先,但在无糖即饮茶这个大市场,还是挑战重重。元气森林打造出气泡水后,同行们眼红得不行,纷纷加入战斗。气泡水、电解质水,复制门槛低得可怜,农夫山泉、娃哈哈、东鹏饮料这些品牌,迅速加码,元气森林的市场份额被挤得越来越小,焦虑感那是与日俱增。
价格方面,元气森林也是头疼不已。就拿电解质水来说,一瓶 500ml 的外星人售价约 5 元,而农夫山泉尖叫 (等渗版) 550ml 才卖 4.2 元,东鹏补水啦 555ml 更是只要 3 元。
在下沉市场,价格就是王道,元气森林那么贵,怎么跟人家竞争?
没办法,元气森林只能走上低价之路。900ml 的冰茶、1.25L 甚至 2L 的气泡水,包装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亲民。这些低价策略,既是元气森林在下沉市场打开局面的尝试,也是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的无奈之举。
现在啊,消费降级,性价比为王,价格战在饮料行业那是无法避免。农夫山泉绿瓶纯净水都低到 1 元 / 瓶了,无糖饮料的价格战也正式打响。
元气森林这个互联网出身的品牌,对市场趋势、消费诉求那是相当敏感。它知道,现在年轻人就要 " 穷鬼饮料 ",便宜大碗,能喝一天。所以,元气森林的转变,既是适应市场,也是寻求突破。
不过,唐彬森这个掌舵人可不容易,他得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做选择性地押宝。
无糖还是含糖?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持续推出爆品。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紧跟市场趋势,才能在饮料市场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