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通用汽车:昔日王者如芒在背,欢迎阅读。
最近,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对待遇调整的诉求让美国三大传统汽车公司备受压力,这三大传统汽车包括玛莎拉蒂的母公司 Stellantis (STLA.US)、UAW 工人最多的福特(F.US)以及销量最高的美国厂商通用汽车(GM.US)。
这三大美国汽车巨头不仅面对工人罢工的威胁,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新能源汽车,尤其本土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TSLA.US)的冲击。
从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 12 个月的全球销量规模来看,特斯拉与这三大巨头仍相距甚远,财华社统计,特斯拉的最近 12 个月全球销量为 163.8 万辆,仍远低于通用的 605.8 万辆、Stellantis 的 605 万辆和福特的 440.8 万辆。
不过,特斯拉模式对产业颠覆的影响巨大:
服务化——利用硬體作为入口,拓展高利润的服务收入;
电气化——电动汽车产业链与传统汽车产业链存在工艺上的巨大差异;
智能化——自动驾驶系统等;
自动化——产业趋于标准化,减少人手参与工作流程。
见下图,随着特斯拉的销量攀升,福特和通用汽车的全球销量在收缩(由于 Stellantis 两年前进行合并,只有两个年度的数据,以下我们只比较福特、通用汽车和特斯拉)。
在之前的两篇 " 传统汽车巨头逆袭 " 专题中,我们提到了福特与 Stellantis,今天我们将来说说美国第一大巨头通用汽车。
通用汽车的发展史简要
通用汽车的前身是别克汽车公司,创立于 1903 年,其后于 1908 年被美国最大的马车制造商杜兰特收购,并推出 C 型车。
与一个多世纪后的特斯拉相类似的是,杜兰特利用其营销能力取得了远超产能的订单,从而将别克汽车公司发展起来。
1909 年,当时以别克和奥兹汽车公司合并而来的通用汽车,与奥克兰汽车公司和凯迪拉克再合并,成为更具现代意义的通用汽车。
有意思的是,通用汽车建造了到如今依然声名赫赫的泰坦尼克号,而从寂寂无名变得家喻户晓,这是其创立第一个十年所打响的头炮,在其诞生的第一个十年,通用汽车无疑深谙营销之道。
说到新能源发展,通用汽车可以说是先驱,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通用开发了一系列氢动力燃料电池概念车和展示车,并在 2007 年 1 月展示了雪佛兰 Volt 沃蓝达概念车。此外,通用汽车也积极研发双模混动系统。然而,创新与多品牌发展,还是敌不过金融危机的阴霾,2009 年,通用汽车申请破产重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破产重组之后的通用汽车。
在破产重组之后,通用汽车主要划分为两个汽车部门——通用北美(GMNA)和通用国际(GMI),主要开发、生产和销售别克、凯迪拉克、雪佛龙和通用卡车 GMC 品牌。此外,通用汽车在多个国家持有权益投资,主要在中国,以宝骏、别克、凯迪拉克、雪佛龙和五菱等品牌开发、生产和销售汽车。
另外,通用汽车设有通用金融提供金融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通用的汽车金融是行业的先驱,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产物,同时也助推了当时汽车工业的强劲发展。
2017 年 7 月 31 日,通用汽车完成了将欧宝和沃克斯豪尔业务及在欧洲的相关资产出售给标致(PSA 集团)的交易。2017 年 10 月 31 日,通用汽车完成了出售欧洲融资子公司和品牌的交易,退出欧洲市场。
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是通用汽车的第一大市场,在 2023 年之前的销量均高于美国市场,不过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十分激烈,通用汽车在中国的联营公司不仅面对来自本土品牌特斯拉的冲击,还有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厂商的竞争,因此在 2023 年上半年,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按年下降 9.94%,至 98.8 万辆。
见下图,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以及全球的市场份额也持续下降,这是因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量都大部分被新能源汽车厂商给填补了。
面对汽车业变革的冲击,福特和 Stellantis 均已开启电气化新时代,通用汽车也不例外,更何况通用汽车算得上是新能源汽车的先驱。
通用汽车以拥抱新变化和合作来应对竞争
通用汽车表示要全面发展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系统,为此,其几年前专门设立了自动驾驶子公司 Cruise。
在电动汽车方面,通用表示计划快速扩张产能,要在 2025 年之前在全球打造超过两百万辆的电动汽车产能,其中北美将占一百万辆,同时该公司表示正在中国扩大电动汽车产能,计划在 2025 年年产能到达 100 万辆以上。而短期而言,通用汽车计划于 2023 年下半年增加电动汽车产量,北美的产量目标是 10 万辆,这与特斯拉今年 180 万辆 -200 万辆的目标相差还是很远。
通用电动汽车战略的一个关键要素是 Ultium,这是其专用的电动汽车推进架构。该平台可适用于多个品牌、车型尺寸、风格和驱动配置,相比于油车,更能快速响应客户偏好、缩短设计和开发周期。
通用汽车首款基于 Ultium 的产品于 2021 年推出,包括 GMC 悍马 EV 和 BrightDrop Zevo 600,随后在 2022 年推出凯迪拉克 LYRIQ。该公司计划利用 Ultium 的多功能性和灵活性,在各种细分市场和价位上扩大其电动汽车产品组合,包括雪佛兰 Equinox 电动汽车、雪佛兰 Blazer 电动汽车、雪佛兰 Silverado 电动汽车和 GMC Sierra 电动汽车,预计于 2023 年和 2024 年推出。
产能方面,通用汽车于 2021 年将底特律 - 哈姆特拉克工厂改造成专用的电动汽车工厂—— ZERO 工厂,生产 GMC 悍马电动汽车、即将推出的 Cruise Origin、雪佛兰 Silverado 电动汽车和 GMC 塞拉电动汽车。2022 年 1 月,该公司宣布将把其在密歇根 Orion Township 的装配厂改造为纯粹的电动汽车生产工厂,生产雪佛兰 Silverado 电动汽车和 GMC Sierra 电动汽车。
电池方面,该公司宣布计划通过与 LG 能源解决方案的合资企业 Ultium Cells,在俄亥俄州沃伦、田纳西州斯普林希尔和密歇根州兰辛为这些和其他未来的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电池,第四家美国电池工厂也在计划之中。
2023 年 8 月 16 日,通用汽车宣布领投 Mitra Chem 的 B 轮 6000 万美元融资,Mitra Chem 是一家硅谷人工智能电池材料创新公司,通用汽车将与 Mitra Chem 开发铁基正极活性材料(CAM),如磷酸锂锰铁(LMFP),为通用电动汽车推进架构 Ultium Platform 平台生产的电动车提供价格实惠的电池解决方案。
为了普及其电动汽车,通用汽车承诺在 2025 年之前投入 7.5 亿美元铺设充电网络,提供充电解决方案,而该公司也与特斯拉建立合作,通用汽车客户将可从 2024 年初起使用 1.2 万个特斯拉超级充电桩。
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的电动车开发不是那么顺遂,由于 LG 电池问题,通用召回雪佛龙 Bolt 电动车和 Bolt EUV 型号车辆。
智能发展方面:通用汽车正在开发 Ultra Cruise(超级巡航)——一款 " 解放双手 " 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其计划在 2023 年底前,于北美和中国的 22 款车上提供超级巡航,率先在凯迪拉克 CELESTIQ 上亮相。
通用汽车也参照苹果(AAPL.US)以及特斯拉,以硬體为服务生态的入口,軟體与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增长引擎,Ultifi 或是其推出这类服务的端到端軟體平台,该公司表示将于 2023 年开始为客户提供軟體定义的功能、应用程式和无线服务。
通用汽车和 Cruise 正在探索将自动驾驶概念变现。2021 年 9 月,Cruise 开始在加州旧金山运营无人驾驶叫车服务,并于 2022 年 6 月开始向公众收取无人驾驶费用——而在中国,百度(BIDU.US)在这方面的发展迅猛。2022 年 12 月,Cruise 获得监管机构批准,扩大其在加州的运营设计领網域。在 2022 年 9 月,Cruise 获得了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运营无人驾驶叫车服务的监管许可,并开始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开展叫车业务。
通用汽车与 Cruise 和本田汽车共同开发了配备自动驾驶能力的全电动汽车 Cruise Origin,采用通用汽车全新的模块化架构,由 Ultium 平台提供动力,并于 2023 年开始在 ZERO 工厂生产,但仍待监管批准。
对于最近火爆的 ChatGPT,通用汽车也不甘落后,2023 年 8 月 28 日,该公司宣布与谷歌云合作,让数以百万计的通用汽车能用上对话式 AI 技术。
总结
电气化、智能化、服务化,已成为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纵然是全球头部车厂,通用汽车也不得不随波逐流,否则会被时代淘汰,当前工人罢工或也敲响了警钟,促使其进一步完善产业的标准化、平台化、机器化。
通用汽车定下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
到 2025 年,通用的总营收计划达到 2250 亿美元(复合年增幅为 12%),北美业务的经调整息税前利润率目标为 8-10%,低于 2022 年的 10.12%,或是考虑到纯电汽车扭亏仍需要一段路程,总资本开支为每年 110-130 亿美元。
其中纯电汽车的 2025 年收入目标为 500 亿美元以上,或占其总营收目标的 22% 以上,纯电动汽车产品组合的 2025 年息税前利润率目标为 0%-5%。
此外,通用汽车定下了 2030 年收入目标——将扩大至 2750-3150 亿美元,其中軟體和新业务的收入复合年增长率将约达 50%,而 Cruise 的 2030 年收入目标为 500 亿美元。预计到 2030 年,利润率将扩大至 12%-14%,新业务利润率将超过 20%。到 2030 年,Ultifi 将为軟體和服务分部带来 200-250 亿美元的全年收入。
前景很美好,但是通用汽车所面对的挑战可不小,眼前的工人罢工就是一大难题。
此外,其电动汽车发展未必如其预想的那么顺遂,在本土市场有特斯拉以及众多新兴电动汽车厂商的竞争,例如中东资金支持的 Lucid(LCID.US),亚马逊(AMZN.US)支持的 Rivian(RIVN.US),在中国市场有比亚迪(002594.SZ)和前赴后继的 " 新势力 ",包括蔚来(NIO.US)、小鹏(XPEV.US)、理想(LI.US)、哪吒、广汽埃安等等。还有来自传统车厂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例如丰田和本田。
2009 年经历了凤凰涅槃,通用汽车的前路依然荆棘满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