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社会经验:正在消失的老行当丨40余年的坚守!这对老夫妻在南京手工弹棉花,欢迎阅读。
" 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弹好了棉被,我的姑娘要出嫁 ……" 弹棉花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现在却已不多见了。在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街道板仓街 130 号小区里,已年过六旬的潘洪彩和杨秋莲夫妻,坚守着这项传统手工艺 40 多年了。
△潘洪彩和杨秋莲正在制作棉被
老顾客来给孙女做棉被
6 月 8 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潘洪彩和杨秋莲的夫妻店,说是店面,但是没有招牌,门口简单地写着:加工出售新疆棉花。店内,一台松棉机、一台压线机、几根竹棍、墙角的新疆棉,是夫妻俩全部的家当。此时,潘洪彩和杨秋莲正在为顾客制作棉被。
△压线机
潘洪彩和杨秋莲戴着口罩和帽子,房间里棉絮纷飞。潘洪彩把去了籽的棉花放进机器内,随着松棉机阵阵的轰鸣声,机器另一头出来的棉花均匀、蓬松。杨秋莲用竹棍将棉花卷起,摊在床上,一层又一层,然后压线机将纱线和棉被压实,再用被套包裹起来,夫妻俩相互配合,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当天他们为小区居民制作的是婚被,顾客就在旁边看着," 孙女要结婚了,来这里做婚被,孩子们觉得棉被重,不喜欢盖,我们还是想为他们弹两床。" 这名顾客说。" 我们弹了几十年棉花,都是真材实料,不弄虚作假。" 杨秋莲说,以前人工弹棉花,耗时长,手工费还高,现在有了松棉机效率高了很多,机器还可以把棉花里的脏东西打下来。" 我们现在也老了,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有力气了。"
奔走半生,将新疆棉带进南京
" 我弹了 40 多年的棉花了。" 潘洪彩告诉记者,他和妻子杨秋莲是浙江温州人,十几岁时就离开家乡去新疆弹棉花," 新疆棉花是最好的,那个时候学这个的人很多。" 他说,山东、河南、陕西等省份他们都去过," 哪里有需要弹棉花的,我们就在哪里。" 后来因为有亲戚在南京,南京离老家又近,所以夫妻俩定居在南京弹起了棉花。
周围邻居家里用的棉被都是由他们制作的," 一床被子用个十几年不成问题。" 潘洪彩说,店内新疆棉的价格在 25 元一斤,算上手工费,一床 6 斤的棉被价格在 280 元左右。
" 以前弹棉花需求量大的时候,我们一年到头都忙不过来。" 就这样夫妇俩靠着弹棉花的手艺把一儿一女两个孩子拉扯大。" 现在需要弹棉花的人越来越少,弹棉花的收入不足以支付我们的房租和日常的开销,我就另外找了个保安的活,贴补家用。" 潘洪彩说。
△成品棉花被
" 干到干不动那天 "
棉被用久了会变硬,潘洪彩和杨秋莲也会帮顾客翻新棉被," 都是周围邻居,很多送过来的也是我们店做的棉被。虽然棉被变硬了,但从不跑棉,翻新的价格在 45 元 ~70 元。" 拆线、梳棉、松棉、加网、加压、缝边 …… 经过夫妻俩的巧手,翻新后的旧棉被如同新棉被一般蓬松。
杨秋莲说,现在属于弹棉花的淡季,中秋节后订单会多起来。" 现在很多年轻人选择蚕丝被,不过还是有很多老年人喜欢用棉被。" 他说,因为长期弹棉花,夫妻俩的肺部多少受了影响," 弹棉花灰尘大、辛苦,孩子们都不愿意学。" 我们应该会一直做到干不动的那天。"
现代快报 + 记者 尹翼星文 / 摄
(校对 胡涛 编辑 陈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