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理财经验:央企四季度“冲刺”投资:拓宽边界,扩大有效投资,欢迎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雅洁 11 月初,一家央企发展计划部门的副主任牵头调整了投资计划——和新材料相关的基地建设项目被放在前列,并将进一步提升在该项目上的投资金额。
除了新材料基地建设项目,近两个月来,这名副主任所在的团队还梳理了超百个在建、拟建项目,重点评估了在西北的项目,想在西北的电力等领網域做更多投资 " 加法 "。
建筑央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 " 中交 ")也在行动——列出了一份 1000 亿元建设项目清单。截至目前,中交内部的战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群组建方案已经基本形成。
一家能源央企在内部下发了 " 大干 60 天 " 的通知,在数个领網域,尤其是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
第四季度以来,央企密集发力投资,有更多相关项目如箭在弦。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在一次内部会议讨论中,与会者将居民投资、政府投资、企业投资进行对比,最终决定由央企扮演起 " 挑大梁 " 的企业投资角色,总投资目标将超千亿级别。
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为 50 万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约为 25 亿元,占比为 50.4%;同比下降 0.4%,同比增速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国有部门投资同比增长 6.4%。来自国务院国资委(下称 " 国资委 ")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央企业完成总投资约 6 万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完成约 5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11%。2024 年 1 — 10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约为 42 万亿元,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为 21 亿元,占比约为 50.3%,同比下降 0.3%;国有部门投资同比增长 6.2%。
2023 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基本盘中占比约十分之一的央企,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发起投资 " 冲刺 ",冲刺的路径便是 " 扩大有效投资 "。这是顶层一揽子宏观政策中的一环。
一名国资人士认为,扩大央企有效投资,要素成本相对较低,上下游产业链拉动效用明显,项目落地也更快。这样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经济增速缺口,疏通政策传导渠道,还有利于稳预期、强信心,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
监管层也在释放着新的信号。
被问及此轮扩大有效投资的边界时,这名国资人士表示,可在主责主业的基础上做延伸,在此基础上,法无禁止皆可为。
冲刺
目前,不止一家央企专门就 " 扩大有效投资 " 展开布局。
上述欲加码新材料基地建设的央企,下属二级子企业负责人一周之内两次去华北项目现场考察。
12 月初,该负责人在内部会议上对团队人员表示,这是个很好的市场机会。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正处于重要的視窗期,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具有较高份额的市场没被开拓,整体价格利润水平也高,对企业盈利十分有利。
建筑央企中交也在冲刺。
中交的投资团队正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对接,意向募集金额已超 30 亿元。他们还密集盘点了内外部市场资源,收集了 40 多个战新产业储备项目标的。其构想是 " 内部项目孵化、推动产融协同 "。
近期,该投资团队还参与了多项并购。并购的目的之一,就是加码支持投资项目建设。除了并购,该投资团队还与相关企业成立了新的合资公司,拟共同开发综合项目。
中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成云将 " 稳预期、强信心 " 写进了自己的工作日程。
往更早回溯,2024 年 8 月开始,中交投资部副总经理张江亭就在为 " 扩大有效投资 " 做准备。从财政和货币政策、地方债务化解、利率调整、中央投资预算、大规模产业转移,到房地产市场 " 止跌回稳 " 的政策导向,再到资本市场近期的多项政策表态,张江亭所在的投资团队,都一一标记在案。
对于他来说,有效投资不是一个新名词。和历年不同,2024 年第四季度的 " 扩大有效投资 ",不是完全从零做起,不等同于百分百的新增投资,而是可以在原有投资基础上继续投入、延伸边界,形成一个经济带,带动上下游民企、外企一同发展。
在中交的会议室里,当探讨什么是真正的 " 扩大有效投资 " 时,张江亭对团队成员说:" 我们建的公路,得有人上路;我们建的房子,得有人买。"
观点碰撞之中,张江亭在工作本上写下 " 还得在财务上有收益 "。
据此,张江亭所在的投资团队,已将目光瞄准了新领網域,比如装备领網域和战新领網域。
他对团队成员表示,扩大有效投资并不单指规模够大,而是在计划中扩大投资,在细分领網域增加投资。
上述欲 " 大干 60 天 " 的能源央企,近两个月来多次召开经营绩效对标对表分析会、经济运行分析会、经济运行调度会,对已经投资的海内外项目进行生产策略上的调整,为了 " 利润高地 " 冲一把。
一家光热行业的民企和一家能源央企共同投资了一个战新项目。该民企的董事长知晓央企冲刺扩大有效投资的消息后,在 11 月下旬和能源央企酝酿新的合作项目。
该董事长的想法是,只要能应对光热发电面临的最大挑战,降低成本,央企扩大投资就是有效的。
活水
在前述提到的内部会议上,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投资成为与会人员热议的主题。
在当前环境下,想要对冲经济形势,顺利完成 2024 年 GDP 增长目标,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居民投资都是备选项。
从企业投资的角度细分来看,民间投资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创新、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
上述光热行业民企董事长认为,民间投资相对灵活、注重效率、竞争优势突出,如能进一步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将有助于拓宽民间资本中长期投入渠道,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当下,央企投资也需要发挥作用。
刘成云用 " 活水 " 来比喻此轮有效投资的扩大。如果能让银行的钱流动起来,进行资源再分配,便有望盘活经济体系中的各个单元。包括设计院、分包商在内的上下游产业链不同个体,都会参与其中并活跃起来。
中交下游的农民工对 " 活水 " 的理解是,在建筑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能不能解决就业问题。
一家风能行业的民营企业自 2024 年 9 月开始,和一家能源央企共同投资新的项目。该企业一名人士对 " 活水 " 的理解是:在扩大有效投资的背景下,国内政策方向是否能给民企更多空间?单一市场需求是否能超预期?综合经济性、消纳、政策等多重因素,明年的光伏装机增速是否能超过 20%?
一名国资研究人士认为,从目前一些央企的投资情况来看,这些投资整体算是有效投资,有利于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不会造成重复建设,且对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等民企的生产和投资有带动作用。
在此轮第四季度扩大有效投资落地之前,监管层已经对央企的投资潜力进行过摸底。
按照相关部门的测算,如果央企投资达到全年全国平均增速,第四季度将新增投资 2000 亿元左右。监管部门调研的数十家央企第四季度增量投资空间总计超千亿元。
在此基础上,刘成云认为,这也是市场化的选择。
从中交本身的发展来看,向大城市、大交通的方向扩大有效投资,是企业转型的刚需。
新基建、路衍经济、科技融合这些词汇,频繁出现在刘成云的话语体系中。
在他看来,这也是中交的一次机会。在扩大有效投资的驱动下,能够延伸集团的大交通产业链,探索公路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路径,开展轨道与土地挂钩等模式的应用研究,并破解行业发展的相关难题。
投资的边界
央企投资冲刺,方向在哪?
据悉," 两重 "" 两新 " 建设项目(" 两重 " 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網域安全能力建设," 两新 " 是指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多家央企的首选项。
以中交为例,该企业将扩大有效投资的边界,划定在战新产业投资、重大装备投资等领網域。
经济观察报从中交获悉,该企业战新产业的最新思路集中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 8 个产业方向 25 个赛道。
刘成云透露,中交在主责主业的基础上,调增了该企业的年度装备投资计划,拟加速推动打桩船项目、智能化立体仓库项目、耙吸船项目、多功能起重船项目等 10 个项目的开工建设。
按照最新的投资计划,中交在 2025 年还会立项更多的重大装备研发项目。
上述央企发展计划部门副主任将投资的边界划定为化工、环保、新材料等领網域。对于已经开工在建的项目,该央企会继续加快投资建设。
一家制造业央企人士将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边界划定在 " 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布局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 " 上。他所在的央企集团在调整四季度投资计划时,将 " 优化投资布局方向、推动投资规模和效益平稳提升、合理安排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 " 写入了规划中。
在时间的边界上,也不局限于第四季度。
一家钢铁行业央企人士表示,扩大有效投资的计划,不一定非得在 2024 年底之前完成。比如该央企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布局,已经延伸到了 2025 年。
在上述国资人士看来,这是尊重经济规律的有效性的体现。扩大有效投资不是一个行政任务,更多是企业基于经济环境、自身转型发展形成的市场选择。
经济观察报获悉,监管部门对央企相关投资项目的审批流程进行了优化,会适当放宽对部分行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考核要求。
一家国资研究人士表示,目前的资产负债率管控要求,并不完全有利于有效投资的扩大。以重资产行业的部分央企为例,其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如果把资产负债率管控线从 70% 提高到 75%,每年可新增 100 亿元投资。
除了资产负债率管控的适度放宽,国资委还有望在央企年度考核中,对相关投资效果显著的央企,给予加分奖励。
上述国资研究人士建议,在相关行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即便企业利润水平有所下降,也可以考虑给企业更多弹性的考核空间。
钱从哪来
对于央企来说,正值年底,资金挑战近在眼前。
上述制造业央企拟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来完成在战新产业领網域的有效投资布局。
中交的投资团队将政策性资金、经营性资金和市场化资金,以及社会资本纳入考量。
经济观察报获悉,相关金融部门也在和银行沟通,为央企冲刺第四季度有效投资的扩大而努力。
比如银行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实行容缺办理贷款;对资产负债率偏高的央企,投资项目经过国资委等部门推荐的,可以阶段性放宽放贷要求;指导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用好现有优惠融资政策,对央企重大项目及时发放贷款。
在设备更新项目上,还有央企得到了国债资金的支持,以及优化再贷款利息和贴息等政策的支持。
上述国资人士表示,根据目前的情况测算,下一步,央企设备更新投资规模可以再增加,预计四季度设备更新投资可扩大 500 亿元左右。
一家环保节能行业的央企人士称,对于新组建的央企来说,还需要资本金层面的进一步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以来,我国新组建成立中国星网、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等 11 家央企。
上述环保节能行业的央企人士表示,上述新组建的央企投资意愿较强,但由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足,尚有 500 多亿元资本金未到位。因此,该人士建议安排 5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向新成立央企注入资本金。
上述国资人士表示,针对 " 两重 "" 两新 " 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工作将统筹推进央企新增项目投资,有可能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对央企申报提前下达的资金专门 " 开口子 ",予以倾斜支持。
不过,一名央企人士表示,产业布局中涉及东部厂区设备淘汰和中西部厂区新增设备,按照目前地方审核、国家复核方式,无法申报设备更新资金。该人士建议监管部门专门为此开通绿色审批通道。
一名央企会计师建议,专项债券也是可选项之一。比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 " 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 ",可用于重点支持 " 两重 "" 两新 " 项目投资;还可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吸引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共同参与,引领各类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網域扩大有效投资。
截至发稿,张江亭的投资团队依旧在中交内部为扩大有效投资的布局不停地进行 " 头腦风暴 ",探讨下一步的投资布局。他对团队成员说:" 对企业来说,最终的出路还是靠自己。毕竟这是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