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互联网经验:调研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后,大摩:技术路线尚未统一,产业链加速降本,欢迎阅读。
宇树科技机器人一夜爆火,特斯拉的 Optimus 赚足眼球,当前 A 股市场机器人概念股大幅拉升,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押注人形机器人。
目前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摩根士丹利在 2 月 17 日至 21 日期间,对中国自动化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了包括螺丝、减速器、电机、传感器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业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深度调研报告。
大摩报告指出,尽管在和运动控制方面进展迅速,但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仍需算法和硬體的持续改进,但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一个关键的发现是,多数中国制造商计划在 2025 年实现数百到数千台人形机器人的量产。
领先的国内玩家如 Agibot 正在扩大订单规模以满足其 2025 年的激进生产目标。乐聚预计 2025 年销售量将达到 500-1000 台,MagicBot 目标在 2025 年销售 400 台,到 2027 年扩大到 15000 台。
报告指出,除了 " 大腦 "(即芯片)部分仍依赖于国外高端 AI 芯片外,几乎所有的人形机器人身体部件都可以在中国国内生产。国内零部件已被国内人形机器人公司广泛使用,甚至有部分企业正积极寻求进入特斯拉等国际巨头的供应链。
尽管特斯拉对硬體的要求高于国内生产商,但排名靠前的中国类人机器人组件制造商都在努力直接与特斯拉合作或通过一级执行器组装商三花和拓普,旨在渗透特斯拉供应链。
尽管有许多组件供应商声称他们已经开发并将产品发送给集成商(包括特斯拉)进行测试,但产能建设(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 / 工人)、产能提升(精密加工、产品一致性)在最初几年都非常具有挑战性,影响效率、产量和成本。
此外,大摩还强调,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普遍将 " 降本 " 视为关键,而可扩展性、自动化水平和产量提升是降低成本的关键。
通过技术更新、设备国产化以及规模化生产,有望显著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
中国玩家(类人机器人集成商和组件供应商)旨在显著降低成本: 乐聚的当前成本已从 2024 年的 70 万人民币降至 40 万,目标是到 2025 年底进一步降至 20 万;开普勒指导每台售价为 3 万美元(约 21.8 万人民币)。
随着产量规模的扩大,组件价格也有望显著下降,行星滚珠丝杠和六轴力 / 扭矩传感器在长期内可能降至每台 1000 人民币以下;谐波减速器的价格将从目前的每台超过 1000 人民币降至几百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