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销量跌回2016年,只剩下三款畅销车,广汽本田却从此无对手了,欢迎阅读。
⬆️ 点击上方蓝字 "TMC 动力 " 关注我吧
2022 年错失百万辆产销量规模之后,广汽本田 2023 年销量再次下滑至仅有 64 万辆,比 2022 年减少 10 万辆,一夜之间跌回到了 2016 年。
看回广汽本田的 2016 年,豪华品牌讴歌正式国产,皓影和型格两大本田全球战略车型还没有发布,缤智、锋范和飞度等车型几乎全系熱賣,成为行业标杆车企之一。
广汽本田在 2020 年达到巅峰销量 80.89 万辆,未能实现 2017 年设定的宏伟目标,随后停止了持续多年的销量增长,2022 年再次被阻挡在百万辆规模门前。
2023 年是广汽本田的产品大年,有雅阁、皓影和缤智等全新换代车型,新增了在中国市场销量迅速上升的插电混动车型,在推动奥德赛等车型出口海外市场的同时,开建年规划产能达到 24 万辆的新能源车专属工厂。
然而,据广汽本田公布的销量数据,2023 年仅有雅阁、皓影和型格等三款车型的月均销量超过 1 万辆,年度累计销量分别为 17.12 万辆、13.28 万辆和 13.02 万辆。
本田在全球市场的战略车型就是雅阁、CR-V 和思網域等三款车型,在北美市场更是遥遥领先的存在。
广汽本田再也不是曾经那家随便一款车型就能熱賣的车企。
三大代表车型,雅阁加上与 CR-V 同源的皓影,以及与思網域同源的型格,组成了广汽本田最强团队。
广汽本田未来或许无缘百万辆产销量规模,但让三大车型成为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或许是广汽本田应该牢牢坚守的唯一目标。
不同于大众和丰田有丰富的全球车型,对于本田来说,无论加速推出中国市场专属车型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无法望其项背,维持小而美的精致,或许才是其应有的追求。
对比丰田在中国市场还有普拉多和雷克萨斯等未来发展可能,本田已经无力对抗,但对比东风沦落为仅靠轩逸两代同堂苦苦支撑,它还有更多的机会。
当广汽本田只剩下三款车,它在中国市场就无敌了。
作为中高级轿车市场的常青树,即便面对广汽丰田凯美瑞换代之际的降价冲击以及自主新能源汽车向上的跨界冲击,全新雅阁的市场表现超越了大众迈腾和帕萨特。
2023 年推出插电混动雅阁浪费了广汽本田过多的精力,也算是一次难得的尝试,而 2024 年的改款和更新将让雅阁实现再次上市,这或许就是本田中国市场新战略的正式落地。
规划产能达到 24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专属工厂,将在 2024 年投产首期 12 万辆产能,e:NP2 极湃 2 和广汽埃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将陆续投产,助力广汽本田实现全擎动力产品矩阵。
坚守雅阁、皓影和型格等三大战略车型月均销量 1 万辆的底线,同步推进插电混动车型的普及,再加上纯电动汽车的小尝试,广汽本田的 2024 年即便是维持 60 万辆的规模,有望活得比其他大部分车企都滋润。
摆在广汽本田面前还有一个更大的机会,那就是海外市场。
在自主品牌强势集体出海的背景下,本田早已在全球关停工厂、收缩战线,意味着这些市场将从本土生产转为海外供应。
多年的制造经验和强大的成本控制、讴歌豪华车认证的生产品控,再加上富足的产能和便利的物流体系,海外市场怎么看都应该是广汽本田往后的发展重点之一。
接手本田在中国的出口制造基地之后,广汽本田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日本市场,更是近在眼前的东南亚市场和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欧洲市场。
股比开放政策已经落地,广汽集团和本田技研组建新的合资公司,实现 " 全球本田广本造 " 的行业佳话,已经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超大体量规模就像是合资车企的死亡诱惑,它们都为了百万辆产销量规模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追求,最终以失败告终,比如福特、现代和标致等车企正在重新定位中国市场,不再追求百万辆规模。
在三菱退市、马自达沉沦和日产边缘化之后,本田更应该知道无法在中国市场撑起与大众和通用的规模,甚至不得不让出 " 日系汽车中国市场代言人 " 的称号。
大众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丰田的潜力也不是其所能比拟的,销量规模回到 2016 年的广汽本田,正在拨开迷雾,看清眼前无奈的现实,却可以重新开始打造自己的无敌之路。
当广汽本田在中国市场仅剩下三款主流战略车型时,或许就是广汽本田重新崛起的时刻,这才是本田应有的样子。
全文结束!
如果觉得写得还行,点个赞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见或其他想法,发个评论一起交流
由于公众号规则修改,还请给我加个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