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自主品牌混动技术出海!被奔驰看好,吉利在合作这件事上赢麻了?,欢迎阅读。
在内卷严重的紧凑型 SUV 市场,自主、合资品牌都铆足了劲发力,毕竟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排除在榜单之外。
撰文丨希文
责编丨 MANGO
设计丨 PinZow
最近相信大家也没少听说奥迪将与上汽集团合作纯电平台的消息。可以说,在新能源平台技术上,自主品牌在纯电和混动方面的优势已经领先于大多数传统汽车品牌,也吸引一众合资品牌前来合作。
继传出奔驰使用了吉利的 2.0T 发动机之后,近日在海外媒体的采访中,奔驰的高管也透露了未来的奔驰 GLA 除了保留传统燃油引擎,还将采用来自吉利最新的 GHS 2.0 混合动力系统。这一连串的好消息,难道预示着自主品牌真的摆脱了 " 只会堆配料 " 的固有印象了吗?今天轱辘哥就来分析一下,奔驰为何会看上吉利的这套混动系统。
奔驰全身心投入纯电,混动谋求合作
先来说说大的背景。相比于中国车企和日本车企对于混动技术的热衷,更多欧洲车企更加青睐于从内燃机直接过渡到纯电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大众集团。首先大众在前两年就宣布不再研发全新的发动机系列,未来将在现款的发动机序列当中优化和更新,直到 2035 年停售内燃机车型。
停售内燃机的消息公布之后,大众给出的方案是全力投入新能源领網域,目前大众集团同时拥有 MEB、PPE、SSP 三个纯电平台,是所有车企中最多的。
奔驰目前一共有定位一高一低两个纯电平台,分别为量产在 EQS、EQE 上的 EVA 平台,和 9 月份即将在慕尼黑车展上发布的 MMA 平台。其中主要基于 MMA 平台生产的车型为 EQA 轿车(慕尼黑车展发布)和新款的 GLA、GLB 等紧凑型车。但由于目前国内外市场都对混合动力车型仍有需求,所以奔驰也同时考虑往新开发的 MMA 平台上安装一套混合动力系统。
吉利的这套混动符合奔驰和欧洲市场的需求
可能有小伙伴会问,为什么国内有很多出色的混合动力系统,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吉利的混动呢?首先欧洲人的用车环境需要经常穿梭在乡村与城市之间,并且路况多为丘陵山地和高速路况,所以车辆的动力表现非常重要。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为什么欧洲品牌车型早期的混动都选择了 p2/p3 电机的串联式混动路线,目的就是为了更大程度的叠加发动机的动力,达到一个更强的扭矩爆发效果。
像是日系的丰田 THS、本田 i-MMD 和比亚迪的 DM-i 混动,从技术上来看都是以节能为取向,发动机更多的是以高效发电为主。但吉利的混动发动机除了能够支持发电以外,本身的最大扭矩就能达到 225 牛米,加上有三个档位的变速箱,能够在多个速網域的直驱时也能有更好的提速能力。
结合使用场景,以吉利为代表的多档 DHT 混动系统显然是更容易获得以奔驰为主的欧洲车企和市场的青睐的。
吉利与奔驰有合作的先例
早在 2018 年 2 月份,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海外子公司以 90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戴姆勒公司 9.69% 且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了时下第二大的单一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北汽,持股 9.88%)。戴姆勒接受了吉利的入股,明显是看中了吉利能够为其自身带来发展的正面影响。
在吉利入股戴姆勒奔驰之后,第一个成果就是 smart 品牌的焕新。在吉利与奔驰合资之前,smart 连年亏损,从产品上看,糟糕的 NVH、顿挫的变速箱,以及在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却以越来越廉价的形象示人,让 smart 失去了一部分市场。在吉利和奔驰合资了新 smart 之后,使其重回精致小车的品牌序列。并且这种精致不仅是徒有虚表的,是采用了极氪的浩瀚平台,保证了行驶的质感。这一次的合作不管是在外在还是内里都卓有成效。
采用吉利的混动系统之后,奔驰将有三个优势和获利点,分别是:一、节省研发的时间,节省研发资金;二、学习中国车企的新能源技术,提升自身在电气化时代的竞争力;三、利用现有的技术,消化现有的市场,争取更多的红利。
这其实也与明明有自己纯电技术的,却仍想与中国车企合作造新能源车型的奥迪,在想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奔驰和吉利的合作,轱辘哥认为目前的节奏是非常合拍的,同样或相似的动力总成,奔驰主打高端精品,吉利极氪负责年轻和实用的市场。像是丰田与比亚迪合作推出 bZ3,宝马和长城合资光束汽车,大众入股国轩高科,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与自主品牌或供应商合作是我们努力 " 超车 " 的结果。同时可以借助技术的出口,改变大家对于自主品牌 " 只会堆配置,没有核心技术 " 的老旧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