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区块链在西北这么用?腾讯让老外都开了眼,欢迎阅读。
你可能想不到:大西北成为「科技重镇」,还靠技术实现了文化出海!
一个文物素材资源库在中国的大西北上线后,不到 7 个月新增 400 多万次访问量,申请授权使用素材的人数,更是达到上线前的 180 倍。
这一切,均要归功于一个叫做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的项目——
库中不仅素材繁多,首批数字文物达到6500件,还全部提供全方位无死角的4K 高清版本,可以直接放进宣传片、电影或游戏中。
与此同时,也不需要担心数字文物版权被盗的问题,所有素材均可追溯使用来源,确保合法可用。
它究竟为何吸引这么多人前来围观,又是如何实现的「版权保障」?
区块链技术,让西北化身「科技重镇」
大西北这波成功实现「文化输出」,与区块链技术密不可分。
要解释个中原因,还得从文物数字资源本身说起。此前做研究或拍电影,要想线上使用或查阅国内文物的高清素材,主要面临三个难点:
扫描成本高昂,高清资源往往又归属博物馆等文博部門所有,查找预览都不方便;
过程难以监督,文博部門无法确保授权的数字资产不被「乱涂乱画」、或是被非法他用;
素材易被盗用,加上制作过程复杂,能在网上找到的数字文物高清资源十分有限。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全球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它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打造,主打一个操作方便、使用过程清晰透明。
操作上,无论是查找文物资料、还是申请授权,都已经变成点点滑鼠就能解决的事情。
相比长途跋涉找文博部門要授权,现在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能直接查找素材、申请授权使用:
之所以这么方便,是因为在数字素材的授权和使用流程监督上,都有了区块链的技术加持。
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每一例素材的授权使用均可查证、不可篡改,从而消除伪造、或修改数字文物的可能性,确保传统文化传播内容足够准确。
另一方面,基于腾讯金融科技的分账系统,文物数字资源的确权、授权、收益分配的全链条都实现了数字化,每笔交易细节都会被记录,使用过程公开透明。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地「想看看」,也可以选择个人学习研究,直接 0 元购)
正是因此,不仅有越来越多的文博部門计划将自己的数字文物素材放进资源库中,也有不少互联网厂商参与到文物保护行动中来,让这个资源库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数量上,相比最初上线的 6500 份素材资源,如今官网显示,文物素材资源数量已经来到 7753 个。
还会有麦积山石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西千佛洞、北石窟寺等更多文博部門入驻。
属实是让大伙儿足不出户,就能阅览西北历史文物风光了。
与此同时,像华为、B 站等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在陆陆续续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作品共创中,发布设计的创意数字素材:
这些高清文物素材和文化,使得文化传播效率高了不少,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素材授权量上。
过去,1 年可能只有 100 个成功完成数字文物素材授权的案例。
但自从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开放后,平均每天就有 50 个成功授权案例,1 年的交易量达到 18000 次左右,提升了 180 倍。
当然,区块链技术能够加持的,还不仅仅是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这一个案例。
背后的腾讯区块链团队,隶属于腾讯金融科技,这些年来已经陆续研发了不少技术专利,并将之应用到更多场景中。
背后已申请 4800+ 件相关专利
从文博到碳中和,腾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范围可以说是十分广泛。
文博领網域,除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外,腾讯区块链还和央视合作,推出了「一水同舟向未来」、「虎虎生威换新装」、「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等互动项目。
以「古律叩新春,礼乐承千年」为例,只需要参与历史文化活动,就可能收藏到原汁原味的「曾侯乙编钟」数字纪念品,直接成为精神奏乐家:
碳中和领網域,腾讯区块链技术更是被应用到节能减排的计算中,成为促进大伙儿环保的动力。
在武汉,用户能通过「武碳江湖」小程式获取个人减排量,并用它来换取奖品。
小程式中的碳减排和碳排放的计算支撑,来自腾讯「碳 Base」双碳数字化基础开放平台。背后包括数据核查、核算体系等功能,同样用到了腾讯区块链的技术能力。
除此之外,在金融、电子发票、医疗、游戏等领網域,也都能见到腾讯区块链的身影。
但事实上,正如技术终究要落地于场景一样,各行各业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腾讯区块链究竟何以落地这么多不同的行业?
或许能从背后的技术积累窥见一斑。
据权威第三方数据显示,8 年来腾讯区块链团队申请专利数已经超过 4800 件,累计授权超过 1900 件,位列行业第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区块链授权专利报告》显示,在专利授权量全球排名前十位的专利权人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腾讯在列。
事实上,虽然区块链技术申请数量呈现井喷状态,但这一块的相关专利授权也正在变得更为严格复杂,因此相比申请专利,授权专利有时候往往更能体现企业区块链的水平。
例如腾讯基于区块链电子发票项目的专利,就给区块链开辟了电子发票应用的新领網域。
这项专利名为 " 日志条目复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ZL201710949026.4)",不仅获得了授权,还获得了 2022 年广东省的专利银奖。
基于这些技术,腾讯区块链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七批 " 可信区块链评测 " 中,成为唯一一家通过全部评测的厂商。
这项评测从区块链的功能、性能、BaaS、密码、安全,到存证应用、政务应用等各种类型,包含 53 项区块链平台功能测试和 31 项区块链安全专项测试。
要想通过这些测试,意味着厂商的不仅应当掌握基础的区块链技术,也应当在最关键的安全技术领網域取得更多突破。
就在最近,腾讯区块链获得了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 十大优秀技术规范 " 奖项。
这样的技术积累,也被腾讯区块链反过来「输出」到产业中,加速区块链在更多产业中落地。
在国内,首个获批发布的区块链技术领網域国家标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参考架构》,就有腾讯区块链的全程参与制定。
这个国家标准是指导国内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今年 12 月开始实施,目前已经在上百家区块链企业中应用。
此外包括《信息安全技术区块链技术安全框架》、《信息安全技术区块链信息服务安全规范》等区块链国家标准在内,腾讯区块链也都全程参与了起草。
企业标准中,腾讯区块链也助力财付通发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要求》,指导内部分布式账本技术研发、平台部署和运营。
国际上,腾讯区块链在 2021 年就发布了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发票应用国际标准。
这项标准已经获得 IEEE 标准协会认可,并代表中国在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立项电子发票国际标准。
当全行业都认为 " 非币不成链 ",困惑于金融监管场景下区块链难以落地时,腾讯区块链却凭借技术和创新,趟出了一条新落地路径。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落地思考
回归到区块链当下的行业现状,或许可以如此看待腾讯做出的选择。
区块链回归技术本身,价值已经得到了认证。
它不仅是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在数据 " 可信 " 这一层面上,对 AI、大模型都起到关键作用,值得搞也必须搞。
毕竟对于产生海量数据的互联网而言,面临 AI 和大模型的崛起,现有中心化数据存储方案将面临巨大挑战,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性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事实上,在国家 " 十四五 " 规划中,区块链已经被列入了重点要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之一。
在这其中,包括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技术,都是接下来要继续投入研究的方向。
今年年初,科技部也已经正式批复建设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
因此,腾讯这样的科技大厂,在这一领網域不可能缺席,只会在技术方面持续投入," 深挖洞、广积粮 "。
但与此同时,都知道区块链是好技术、改变未来的基础性技术,然而目前的区块链,确实还没有出现微信这样吸引数百万、数十亿用户大规模使用的 " 杀手级 " 产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曾经表示,区块链的 " 不可替代性 " 还没出现:
区块链的应用模式仍然在探索中,真正的 " 杀手级应用 " 还没有找到,这也是先进技术落地的常见情况。智能手机在 iphone4 之前,AI 技术在 ChatGPT 发布之前,无不经历过漫长的积累、探索和质疑。在这样的阶段,更需大厂发挥引领作用,在场景、应用方面多一些 " 腦洞 " 和跨界。
区块链的示范性应用和落地,还离不开善用的导向,但 " 善用 " 就意味着可能不能光讲 ROI、讲单纯意义的投入产出比、讲商业回报,还要考虑更深远的社会价值。
以区块链的信息共享能力为例,就能被用于打破公益寻人平台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公益信息跨平台同步更新。
像之前的「404 寻亲」项目,当网页显示 404 时就会出现一个失踪孩子的寻人启事,背后就有腾讯区块链的技术支持。
于情于理来说,腾讯最后做出的选择,既符合这几年腾讯加码基础研究、底层技术的目标,也符合腾讯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细观腾讯的虚拟现实、AI 等其他技术近年来在实体产业、文博等领網域的融合应用,也不难看出腾讯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方面 " 深耕技术、创新场景、科技向善 " 的总体思路。
这一次,腾讯切切实实为区块链落地给出了示范性引导,或许过不了多久,还能沿途诞下更多的开发者工具,能够把 " 大西北 " 经验复刻到更多地区。
— 完 —
点这里关注我,记得标星哦~
一键三连「分享」、「点赞」和「在看」
科技前沿进展日日相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