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汽车经验:昊铂GT想立足,先打特斯拉Model 3,欢迎阅读。
昊铂 GT,能不能给特斯拉比亚迪上上压力?
" 哪个品牌要是网约车能卖 3 万辆,我写个表扬信给他。要是一个月靠网约车卖 4.5 万辆,我送个锦旗 "。
还是那个熟悉的腔调,古惠南和肖勇一边回复质疑,一边调侃。站在广汽埃安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的位置上,这几年,这对老搭档也数不清回答过多少次 " 网约车标签 " 的问题。
" 埃安是网约车标签,是不是太重了?"" 昊铂 GT 能把埃安的高端梦提上来吗?""20 万元到 30 万元的市场,昊铂会玩吗?"
疑问接踵而至,并未因为昊铂 GT 有着 " 高端智能轿跑 " 和 "21.99-33.99 万元 " 的双重 buff,而有所留情,也并未因为昊铂 GT 的上市,承接了中国新能源车第 2000 万辆下线的殊荣,而另眼相看。
相比起之前的回答,古惠南和肖勇这一次的底气足了一些。有两层原因,一个是埃安月销量达到 4.5 万辆,年销量 " 保 50 万辆,争 60 万辆 ",大有机会;另一个是昊铂 GT 上市,参与高端市场竞争的渴望,落地了。
进入最卷的 20 万元到 30 万元市场,昊铂 GT 的机会有多少?古惠南和肖勇对这款车抱有非常大的希望,从正式上市价格对比 4 月 16 日预售价格纹丝未动,也能窥探出这股自信。并且,立下 Flag。
" 目标很简单,昊铂 GT 做到像 AION Y 和 AION S 那样,在细分市场保持头部地位。"
不过,AION Y 和 AION S 擅长的是 10 万元到 20 万元的玩法,这是埃安擅长的市场,昊铂 GT 进入的市场,特斯拉 Model3、比亚迪汉等老炮太多,埃安还未有成功经验给到昊铂。
总的来说,立足难,当头部更难。
当然,业内也期待着," 昊铂 GT,能给特斯拉比亚迪们上上压力 "。
从下往上打,很难
众所周知,汽车品牌自上而下易,自下而上难。
燃油车时代,奔驰从 S 级往下做 C 级,宝马从 3 系往上做 7 系,以至于,在市场感知里,宝马 7 系的豪华感总是比奔驰 S 级略输一筹,多少年来,宝马 7 系就像一枚剑客那般,一直在追逐、厮杀 S 级的路上。
说明了什么?
小鹏 G9 可以回答。
在 P7 的支持下,小鹏曾经连续多个月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何小鹏想趁热打铁,把心结解一解。对比蔚来和理想动不动发布 " 平均售价超越奥迪,追赶宝马奔驰 " 的论调,小鹏还没有任何一款车起售价是 30 万元以上的车型。
何小鹏很着急。
所以,紧接着理想 L9 发布不久,小鹏推出了 30 万元起售的小鹏 G9,并喊话," 保时捷是上一时代的标杆,小鹏 G9 是这个时代的标杆,也是智能汽车迈向无人驾驶汽车前的最后一代。"
不过,可惜的是,豪言未能让看客们热血澎湃,小鹏 G9 一上市,风向一边倒,惊心动魄的 44 小时紧急价格调整,让 G9 饱受争议。不得已,在高端化和活下去的矛盾里,小鹏改变了思路,先活下去,再谈高端。小鹏 G6 的推出,主打 20 万元到 25 万元市场,就是何小鹏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改变。
" 规模化 ",成为何小鹏时常提及的词汇,特斯拉年销量超过 50 万辆才扭亏为盈,就是规模化的作用。随着中国新能源实现 2000 万辆的下线,淘汰赛已经开启,规模是活下去的根本。
势头不错的埃安,今年的目标销量 " 保 50 万辆,争 60 万辆 "。可以这样说,摆在古惠南和肖勇面前的难题,并不包括规模化。难的是,怎么持续盈利,怎么做高端。
品牌往高处走,很困难,这涉及到埃安的主打市场和路线。
AION Y 和 AION S 组成双子星,联手撑起埃安销量的 80% 以上,其中网约车有不容忽视的占比。再加上,有心栽花的 " 锚定 30 万元级 " 的 AION LX 和 " 锚定 20 万元级 " 的 AION V,并未开花结果," 昊铂品牌想做埃安的高端化品牌 ",也就无法回避从下往上打的艰难。
不过,随着昊铂 GT 的上市,手里有牌的古惠南和肖勇,再次谈及撕掉网约车标签的话题,淡定了很多。肖勇说,"B 端发迹,不是原罪 ",传统燃油车里面做出租车市场最大的两个品牌,是丰田和大众。
并且,在埃安的估算里,网约车市场一年大概 20 万辆左右的量,对埃安 60 万辆年销目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埃安是绝对不会放弃网约车市场和 2B 端市场的,如果有些对手说靠攻击一下我们,就希望能把这个市场让出来,让他做的话,不好意思,他想多了。"
埃安的思路,明显是 " 既要又要 ",不仅要攥紧庞大的网约车市场,也要在 10 万元到 20 万元的 C 端市场继续发力,把规模化做实。
因为,有了规模化,才有资格和钱,去做高端。昊铂 GT 就是为抢占高端市场而来," 要量也要钱,还要高端 "。
先打特斯拉 Model 3
" 真要打价格战,没有人是埃安的对手。"
肖勇说这话,并非是想掀桌子打价格战,而是强调埃安做成本控制的能力。或者,也可以理解为,随着销量快速增长,埃安有机会 " 赚钱了 "。
卖到多少辆,才是盈利的门槛呢?以特斯拉为参照。
特斯拉用了 16 年,把销量规模做到全球 50 万辆以上,才实现了盈利。在连连亏损的那几年,马斯克除了睡工厂催生产之外,连和底特律、狼堡吵架的次数都变多了。
再说一个没有钱,很难在高端市场为继的例子,再一次被视为 " 最惨 " 的李斌,曾说 " 跳舞我比马斯克好,蔚来实现盈利的时间会比特斯拉短 "。盈利没看到,距离上一次危机解除,不过三年时间,蔚来又站在悬崖边了。
随着让李斌熬到半夜 3 点的 " 全系降价 3 万元 " 的方案落地,也就意味着蔚来 " 单车平均售价 40 万元 " 的高价与市场难以兼顾,李斌只得先求量,表示将 " 勒紧腰带过日子 ",会小心管理现金流。说白了,就是没钱了。
蔚来的钱袋子,还能支撑多久?李斌并没有给出答案。不过,昊铂品牌做高端,并没有李斌的烦恼。除了埃安能提供技术和现金支持,还有广汽集团做后盾。
所以,和特斯拉 Model 3 同台对垒的昊铂 GT,是带着自信来的,上市价格和预售价一模一样。肖勇认为,20-30 万元之间的市场,价格做几千块的调整,意义不大。" 客户不会因为你便宜 2000 块钱或者 5000 块钱去买一个产品。"
不过,在 2000 万辆新能源车达成的 " 卷度 " 之下,价格的事不好说。年初,特斯拉降价可是直接掀翻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桌子。说到底,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影响很大。
" 我们把特斯拉当对手,特斯拉把我们当对手了吗?我不这样认为。" 肖勇坦诚地表示,在 20 万到 30 万这个市场,想出头的话,特斯拉 Model 3 绝对是一个标杆。
不过,有件事不用回避和讳言。虽然,埃安把特斯拉当了对手,但是能被特斯拉看到的,或许只有比亚迪,马斯克此前表示," 如今比亚迪的车极具竞争力 "。毕竟,是王传福拿走了马斯克的 " 全球新能源销量头把交椅 " 的光环。
不管马斯克能不能看到埃安,在中国市场,尤其是昊铂 GT 想要立足的市场,是特斯拉 Model 3 占据定价权和主导权的。争取成为 Model 3 不容忽视的对手,是古惠南给到昊铂 GT 的任务。
" 作为一个新品牌、新产品,你说 3 个月之内或者半年之内就要达到 Model 3 的水平,我也不敢拍这个胸脯,我也不会拍这个胸脯。"
虽然,肖勇不敢拍这个胸脯,却拍了另一个胸脯,目标是把昊铂 GT 做到像 AION Y 和 AION S 那样在细分市场的头部地位。" 大家各有所长,有得一打,有得一搏,有得一争。"
当然,特斯拉 Model 3 只是其中一个对手,20 万元到 30 万元的市场,藏龙卧虎,昊铂 GT 立足不易。接下来,不管是产品、渠道和体系,还是对客户需求的把握,古惠南和肖勇还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