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科学经验:河南,竟然藏在青海!,欢迎阅读。
(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青海省河南
文字:杔格
校稿:朝乾 / 编辑:果栗乘
好多年前,青海省流传着一个段子:说有一个西宁人,给省内河南县的朋友寄了一瓶 " 天佑德 ",但是快递在运输途中,竟然被发到了河南省郑州市,最后才返回了青海。
过去的快递行业,以人工分拣为主,没有现在这样精准,投送错误也算正常,尤其是碰到重名的情况。分拣员看到 " 河南 " 俩字,想都没想就出了岔子,把此 " 河南 " 当成了彼 " 河南 "。
都叫 " 河南 "
但两个 " 河南 " 距离相距有一千公里▼
是的,在青海省有一个县的名字叫 " 河南 "。另外,在青海,来自河南省的人也确实很多。
俺还是第一次知道嘞▼
都是河南
" 河南不是中国的一个省吗?青海怎么也有河南?" 许多人都有这个疑问,认知失调出现了。实际上,如果非要单纯追究 " 河南 " 是什么意思,那么非常简单,这就是 " 河流之南 "。也就是说,任何河流以南的地方,都可以称作 " 河南 "。
中国古代给区網域起名很讲究方位
光一个黄河就能分出好几个区網域▼
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翻查中国地名列表,以" 河南 "或者是含有" 河南 "命名的地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或许你现在所在的一个街道、一个乡镇、一个村子、一个社区,它的名字就叫 " 河南 "。
比如北京就有一个河南村
位于顺义区潮白河南岸
(底图:高德地图)▼
不过,在全中国范围内,省市县三级中以 " 河南 " 命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众所周知的河南省,一个是鲜为人知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此县其实在青海省内也不太出名,出现错误投送也不算很意外。
一个是大的河南省
一个是小的河南县
(图:民政部)▼
非常巧合的是,无论是河南省,还是河南县,其名称来源的 " 河南 ",都来自同一条河流,中国的母亲河——黄河。甚至,河南县所处的黄南州,其名称 " 黄南 " 的来源,也是黄河之南。
更加巧合的是,虽然它们的名称都叫 " 河南 ",但它们的辖区范围,同样跨越了黄河南北。河南省名称来源为 " 黄河之南 ",它的实际范围,却是漳河之南。
在古代," 河 " 往往特指黄河
河南的 " 河 " 便来源于黄河
但河南省河北省的分界在漳河、卫河一带▼
河南县和黄南州的名称来源也是" 黄河之南 ",但这个黄河是有范围的,指的是龙羊峡—大河家段的黄河。河南县和黄南州的辖網域,均位于此段黄河之南,但由于黄河在玛曲—龙羊峡段拐了个弯,因此形成了一个" 大河套 ",而河南县的西南角正好跨过了这个 " 大河套 "。
这段黄河大拐弯
正好 " 兜住 " 了黄南州▼
所以,如果直接观察版图,无论是河南省还是河南县,它们都跨越了黄河两岸。
两个 " 河南 ",来源相同,版图结果也十分相似,不得不说是一个精妙的巧合。
同样的黄河,不同的两个 " 河南 " ▼
" 共饮一河水 ",这是青海与河南之间地理纽带的真实写照。而在文明的层面,冥冥之中两地早已有了联系。
新石器时代晚期,发源于河南境内的仰韶文化,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距今 6000 年前,仰韶文化也传播到了今天的青海东部地区,给当地带来了种植已久的粟和黍以及成熟的农业生产技术,这也是仰韶文化范围的最西端。
仰韶文化是中国分布地網域最大的史前文化▼
从那时起,仰韶文化便在河湟谷地落地生根,青海东部地区沿黄河及湟水河流網域(今海东市境内),出现了安达其哈、胡李家、阳洼坡、红土坡等仰韶文化遗址。
横屏- 仰韶文化遗址主要分布▼
内地群众平时一提到青海,普遍的反应就是西宁和青海湖。但实际上,作为仰韶文化最西端的海东市,却是青海最著名特产之一的青稞酒出产地,大名鼎鼎的 " 天佑德 " 便出自这里。
海东互助县的金禅口齐家文化遗址,也是青藏高原迄今为止出土青稞最早的地方。说不定当年的仰韶先民,在来到青海的时候,就已经品尝过青稞酒了。河南与青海之间,这已经不仅是 " 共饮一河水 ",更是 " 同饮一碗酒 "。
说起青海,你想到的是美景还是美酒?
(图:图虫创意)▼
在青海,真的有很多河南人!
历史的渊源长久,到了近现代,青海与河南在经济发展方面更是相互合作。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往青海的一波又一波迁徙浪潮。
"三线建设" 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为青海带来了最基础的现代工业化生产。在这一时期,一批批生产大型拖拉机、内燃机为主的制造企业,一批批生产电器、轴承和标准件的工业企业,落户青海。
在 " 三线建设 " 的背景下
青海建设起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青海锻造厂 图:网络)▼
在这之中,便不乏河南人的身影。青海工具厂、青海铸造厂、青海锻造厂,便流淌着洛阳一拖的血脉,这是河南省境内知名度极高的 " 一五 " 时期 156 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青海工具厂还与开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海海山轴承厂,则流淌着洛阳轴承厂的血脉,也是在这座工厂,青海首次研制生产了滚针轴承。
河南人随着 " 三线建设 " 来到青海搞建设,也为青海社会生活等方面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因素,从饮食习惯、衣着打扮、社会习俗、人情世故、文化娱乐,无一不给这高原省份带来深刻变化。很多 " 老三线人 ",后来也留在了青海生活,他们大多集中在西宁。
▼
改革开放后,全社会经济活力迸发,人口自由迁徙流动速度加快。作为传统人口输出大省的河南,在全国各地四散开花,青海自然也不会落下。相比于 " 三线建设 " 时期的来源单一,改革开放以后,来到青海的河南人身份繁多,技术性人才、务农、经商、从政、考学等等,各行各业,样样都有。
在青海,还有着 " 青海省河南商会 "。就这么说吧,青海有一座城市叫茫崖,这里号称是 " 中国最孤独的城市 "。就是在如此偏僻的地方,走在街上,时不时就可以看到河南人开的店铺。
在一个三面被无人区包围,仿佛被世人遗忘的小城市
突然看见老乡开的店,简直不要太感动▼
中国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也就是 2020 年的七普,在数据层面证明了青海与河南之间的密切联系。根据统计,2020 年净流入青海前五的省份依次是甘肃、河南、安徽、四川和湖北。
这个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河南竟然位列第二,仅次于青海的邻省甘肃。而在具体数据层面,净流入青海的河南人有 5.2 万人,净流入的甘肃人则为 5.52 万人,实在是相差不多。至于排在第三、四、五位省份的,均小于 1 万人。
同样是在当今中国的能源布局中,两省之间就有一项以两省命名的输电工程,它还是世界首个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 "青海—河南 ± 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这条 " 绿电大通道 " 将青海可再生能源送到千里之外的河南,对于促进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缓解中东部能源供需矛盾、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新能源大省,一个用电大省,更深度地联系了起来。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青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部分线路
(图:壹图网)▼
火出圈了!
或许是青豫之间的联系太紧密了,今年的河南春晚都有所体现。在《齐歌龍咚锵—— 2024 河南春晚》上,来自青海湟中的鲁沙尔高跷队参演了舞蹈《龙舞》,高、巧、奇的高跷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龙舞》(图:bilibili@河南春晚官方)▼
《龙舞》是此次河南春晚重点打造的节目之一,由春晚节目组和杨丽萍共同创作,强强联合,匠心打造。它以社火为灵感源泉,融合民族特色极强的高跷表演与气势恢宏的少儿舞龙,组合成一出色彩艳丽的春节祈福表演。
《龙舞》(图:bilibili@河南春晚官方)▼
说实话,作为中原大省的河南,自然也有着本省的高跷技艺和社火文化。再者,河南春晚可不是普通的地方春晚。近几年来,河南春晚屡屡出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IP,其知名程度并不亚于央视春晚。
当年的《唐宫夜宴》放到现在依然很惊艳
(图:bilibili@河南卫视)▼
在本省春晚这种特殊的重要场合,河南却把 " 露脸 " 的机会给了兄弟省份青海,足以称得上是十足重视了。
青豫两省都是黄河流经之省,黄河流網域也孕育了两个 " 河南 "。见微知著,河南省对黄河源头的青海省,几千年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源源不断地帮助着。
当河南人坐到青海人的酒桌上,青海自然会拿出最好的酒招待他们,这就是令广大内地群众充满好奇的青稞酒。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则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更是和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高寒气候,离不开关系。
青稞酒" 天佑德 "▼
青稞生长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原高寒地带,使得青稞无农害、纯天然,是有机的自然作物。青稞酒只用青稞为原粮酿酒,用料单一纯净,酒曲也以青稞为主粮制作,曲粮合一,保证了酒体清雅纯正。
无巧不成书,与河南县同属于青海 " 大河南 " 范围中的贵南牧场,便有着中国最大的纯天然有机青稞田,其范围达 20 万亩。
贵南牧场▼
谈到青稞酒,在青海省,最著名的青稞酒莫过于互助县威远镇的 " 天佑德 " 了。在威远镇,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 " 青稞酒生产基地 " 和受国家保护的 " 青稞酒原产地 ",它更是世界唯一的 " 高原酒镇 "。
互助县有着源远流长的青稞酒历史
天佑德青稞酒所使用的 " 清蒸清烧四次清 " 酿酒工艺
也被列入第五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互助县威远镇的 " 天佑德 " 酿造厂▼
无论是青海人,还是河南人,品着独特正宗的青稞酒,回想着千年之间的青豫往事,一幕幕记忆涌上心头。
【今日福利】
局长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 20 位粉丝,每人赠送一套天佑德酒具套装!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 推广 -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 禁止未成年人饮酒,禁止酒后驾车
END
扩展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