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市值缩水被曝裁员,李振国带领隆基苦熬“光伏寒冬”,欢迎阅读。
雷达财经出品 文 | 肖洒 编 | 深海
近期,有关光伏大裁员的消息甚嚣尘上,网传隆基绿能要裁员 1 万人,其中应届生无补偿被 " 快速淘汰 "。
12 月 26 日,隆基绿能董秘部门回应媒体称,市场变化很大,企业会根据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做相应的资源分配。
作为 A 股的 " 光伏老大哥 ",隆基绿能市值一度突破 5000 亿元,创造了财富神话。资本市场上,关于 " 隆基三剑客 " 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分别是董事长钟宝申、总裁李振国,以及另一位创始人李春安。
但目前,隆基绿能的总市值剩下了不到 1600 亿元,仅今年以来的累计跌幅已经超过了 50%。眼下的裁员传言背后,光伏组件产能过剩价格 " 腰斩 ",近两个月多家企业的开标价格跌破 1 元。
对此,一些分析师认为,目前多数厂商开始集中抛售库存,光伏产业链还在寻底,价格下行趋势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而这对于隆基绿能这样的龙头企业来说,也是难以避免的阵痛,今年三季度公司的业绩已经 " 刹车 "。
裁员流言四起
有关隆基绿能裁员的 " 小作文 ",从 12 月初就开始流传。
消息称,隆基绿能 2023 年 11 月开始裁员,优先裁减劳务人员 + 管培生,裁员数量约 1 万人,暂停社招。不过,该消息当时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12 月 10 日,界 / 面新闻报道称,一位上市公司从业人员表示,听猎头提及隆基绿能有计划裁员,但并未真正开始实施。
隆基绿能董秘办人士回应称," 一般而言,每年年末我们会根据年度绩效考核情况,以及整个市场的变化,做一些正常的组织优化,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
该人士还指出,关于市场传言的裁撤人数,公司现在并没有明确的一个比例或者人数。对于后续的人才规划,还是要根据后上市场的变化、公司产能扩张的情况等各方因素综合考量。所以对未来也没有一个相对长远的规划,因为整个市场变化非常迅速。
近日,凤凰网的一则报道,则让该公司的裁员消息再次蔓延。文章称,隆基绿能位于陕西高陵的电池生产基地内的 160 名应届生,经过一轮裁员后,最终只留下 10 人左右。
而且这些被裁掉的主要是应届生和没有转正的员工,公司以未转正为由并没有提供补偿。一份内部檔案显示,一些部门在 12 月初发下试卷,以考试的方式,将裁员合理化为 " 末位淘汰 "。
具体方式是,理论考试排名的后 10%,未转正员工均不允许转正。此外,宿舍内抽烟、人走不断电、脏乱被通报等违纪行为,也不可转正。
一位从事人力工作的员工称,公司内部除了高层,没有人知道具体裁员人数。每个事业部会分配不同的指标,一般是 20-30%,有些影响比较大的部门是 50%。
而这一指标数据并不是指人数比例,而是成本比例。
根据新浪财经,12 月 26 日隆基绿能董秘回应称,有关裁员的报道也是刚关注到,目前无法对此发表评论。
上述人士还表示,市场变化很大,还有公司情况变化、价格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肯定也会根据经营情况、市场环境变化和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做相应的资源分配。
回想仅仅在一年前,在 " 双碳目标 " 背景之下,新能源行业释放了大量的人才需求。2022 年的秋季招聘中,不少头部光伏企业提前开始 " 抢人 ",仅隆基绿能就提供了六大职类的 3000 多个岗位给应届生。
在近些年的大幅扩招之下,隆基绿能的员工数量激增。财报显示,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公司人员数量分别为 4.66 万人、5 万人和 6.06 万人。
" 三剑客 " 的财富故事
隆基绿能的财富故事,要从 " 隆基三剑客 " 说起。
1986 年,出生于河南农村家庭的李振国考入了兰州大学物理系材料专业。当年兰大 86 级学生的入学仪式,是在学校中心花园里老校长江隆基的塑像前举办。
江隆基是 1959 年 1 月到兰州大学主持工作,被称为 " 黄金 " 兰大的缔造者,他鼓励学生 " 勤奋、求实、进取 ",不少兰大学子以其为精神向导。
仰望着这位素未谋面的老校长,几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青年被他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叫隆基 ",他们在塑像前面约定,李振国就是其中的一位。
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短暂的四年大学生涯后,李振国被分配到了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即国营 741 厂),从事拉制单晶硅棒工作。
1993 年,李振国的同级系友钟宝申,率李春安等几位校友在抚顺创办了一家从事磁应用研发和拓展的公司 " 抚顺隆基磁电设备有限公司 " ( 现为沈阳隆基 ) ,致力于磁应用领網域的研发和拓展。
李振国也在单晶硅行业摸爬滚打数年,包括多次创业后,于 2000 年创办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这家公司真正开始做业务是在 2002 年。那一年公司业务进展顺利,对未来充满信心。于是在 2003 年初的时候,李振国同时开了 4 个新的项目,最后所有的项目无一例外都失败。
经过认真反思后,李振国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组织能力不够,他开始寻找更擅长经营的合伙人。
李振国决定找到更多的股东,引入董事会制度,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熟知的兰大同学们。2003 年 8 月,西安新盟决定增加注册资本 1000 万元,李春安通过注资 880 万元成为持股 44% 的公司第一大股东。
2004 年,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光伏行业。2007 年 12 月,钟宝申受让李春安持有的 1.42% 股份,从而成为公司的股东。至此," 隆基三剑客 " 执掌光伏巨头的生涯就此开启。
这几乎是另一个版本的中国合伙人故事。钟宝申、李春安等这些曾在兰大读书的同门,毕业十多年后,均告别了各自不同的事业,重新汇聚在李振国一手打造的单晶帝国中。
2012 年 4 月,隆基股份(现名隆基绿能)在 A 股主機板上市。乘着光伏产业的东风,隆基绿能迎来爆发式增长,逐步成长为光伏硅片和组件两个环节的龙头。公司营收从 2012 年的 17.08 亿元一路飙涨至 2022 年的 1289.98 亿元。
与此同时,隆基绿能的市值最高也有超过 50 被的增长," 隆基三剑客 " 由此成为富豪榜的常客。
根据胡润百富榜,2023 年李振国、李喜燕夫妇以 415 亿元财富位列榜单 112 位;李春安以 280 亿元财富位列榜单第 179 位,钟宝申也以 50 亿元财富上榜。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李春安已将大部分股份转让给高瓴资本,目前也不在隆基担任相关职务。
截至 2023 年三季报,实控人夫妇李振国、李喜燕分别持股 14.08%、5.02%,李春安持股比例为 2.11%,三者为一致行动人关系,合计持股比例为 21.21%;而董事长钟宝申的持股比例仅有 1.3%。
产能过剩、价格 " 寒冬 "
但眼下,隆基绿能需要面对光伏行业的过剩危机。
李振国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表示,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明显," 凡是人可以造出来的东西,短缺一定是阶段性的,过剩才是常态。"
今年 5 月在 SNEC 光伏展会期间,他曾提到,今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超过 700GW 的产能,即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能分别都超过 700GW,且仍有产能在规划,若不停止,明年年底行业产能规模将达 1000GW。
这样的产能规模已远远超过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行业机构预计,今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在 350GW 至 400GW。
11 月初的一场行业研讨会上李振国又表示,当前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组件价格逼近 1 元 / 瓦这些摆在光伏人面前的现实考验。他呼吁全行业回归技术竞争的主赛道,通过持续的科技引领和技术创新助力中国光伏行业持续领先全球。
但现实是,因无法承受库存压力,光伏组件的价格仍在下探。11 月 24 日,三峡集团 2023 年光伏项目组件集中采购开标,本次招标组件类型为 N 型,出现了 0.919 元 /W 的超低报价。
有媒体称,自今年 10 月光伏企业组件报价首次跌破 1 元 /W 后,目前投标价低于 1 元已成常态。
就连隆基绿能自己,也被迫不断下调硅片价格。12 月 26 日,隆基绿能 12 月单晶硅片价格公示,单晶硅片 P 型 M10 150μm 厚度(182/247mm)价格为 2.2 元,较公司 3 个月前公布的价格下调 29%。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此次 P 型 M10 硅片 150μm 厚度 2.2 元 / 片的价格,已经达到厂商盈亏平衡点,会直接影响企业开工率。
而调低价格,隆基有着自己的苦衷。在公司三季度业绩交流会上,李振国曾坦言,隆基今年的硅片出货量只能达到年初预计的 90%,组件出货量只能完成 85%。对于出货不达预期的原因,他解释称:" 在二季度的时候,友商开始以低价抢单,而隆基没有采取激进的策略跟进。"
相对应的是,三季度隆基绿能的业绩也 " 踩下了刹车 ",公司 7-9 月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收为 294.48 亿元,同比下降 18.92%,归母净利润为 25.15 亿元,同比下降 44.05%。
对于净利润减少,公司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因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权影响。
由于产业链价值的传导,随着上游硅料价格大跌,硅片便失去了价格支撑,导致存货减值损失压力较大。仅上半年,隆基绿能存货跌价损失就高达 17.5 亿元。
在分析师看来,目前产业链的价格 " 寒冬 " 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认为,价格下行趋势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上海有色网光伏分析师史真伟表示,价格低位在今年底到明年上半年之间,而产能出清则要到 2025 年至 2026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