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任泽平2023年终秀:全网超2000万人围观,大模型还能一路狂飙吗,欢迎阅读。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徐晓倩
图源:泽平宏观官方
每年年底,备受外界期待的除了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还有头部意见领袖的年终演讲。后者如同一本厚厚的年终报告总结,把一整年的行业热点、未来趋势浓缩在几个小时内。
今年年底,中国经济学家、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率先开讲。
12 月 22 日,上海最低气温只有零下 5 度,任泽平年终演讲 " 点燃希望 · 乐观者前行—— 2024 中国经济十大预测 " 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连续的降温天气没有阻挡参会者的热情,上千个座位的会场坐满了慕名而来的企业家、学员。
晚上 7:00,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任泽平穿着标志性的蓝色西装,出现在了舞台中心。
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任泽平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 2023 年最活跃的企业家俞敏洪、雷军谈起,到全球顶尖科技公司 OpenAI、风头正劲的新能源产业,再到全人类关心的普遍话题——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以及婚姻状况。
数据显示,当晚的年终演讲获得了全网较高的关注度,抖音观看破千万,全网超两千万在线观看,登上今日头条、微博等热榜。
人工智能的魔法尚未爆发
2023 年,整个科技圈都为大模型而沸腾,当 OpenAI 在太平洋彼岸掀起一阵热潮时,国内科创团队的热血再次被点燃,包括李彦宏、李开复、王慧文等一众大佬前仆后继地涌入大模型赛道。
截至目前,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已经更新至 GPT-4 Turbo,全球用户量突破 17 亿,有关创始人奥特曼的一起人事变动风暴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不得不承认,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能忽视人工智能的力量。
在任泽平的演讲中,大模型占据了相当重的篇幅。在他看来,未来几年内,中国经济会迎来 AI 加速度,大模型则是人工智能的幕后功臣,最好的基础模型上将长出繁荣的 AI 原生应用生态。谁先入局打破视野盲點,就有望占得先机。
经历了大模型狂欢后,众多入局者不得不考虑如何用 AI 赋能千行百业。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公开表示,人类进入 AI 时代的标志是出现大量的 AI 原生应用,而不是出现大量的大模型。
10 月初,百度推出了文心大模型 4.0 版本,并基于此对百度旗下搜索、文库、地图等一系列产品进行了 AI 原生化重构,文心一言专业版于 11 月 1 日开启付费模式。
对于人工智能进一步落地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任泽平展开了一系列的畅想,并且找到了汽车这一连接载体。
" 未来,汽车将变成原生的智能生态节点,本身就是人工智能贴心服务、设备互联互通的移动智能家居,同时还会融入更大的全场景智能生态,连接人和家,让智能跟随每个人的需求、场景而流动。" 任泽平表示。
任泽平称,与小米智能汽车团队交流给了他启发。汽车的智能进化从插件逻辑变成了生态逻辑,小米对 " 移动智能空间 " 的理解是 " 生态造车 "。小米汽车全栈自研,并且已经有完备的智能生态布局,是中国少数有能力实现这样布局的企业,有机会成为汽车产业第二个百年进化的新一代推动者,率先在全球走出 " 科技大厂、生态造车 " 的新路径。
出海企业扬帆远航
一个月前,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巴巴,这无疑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历史性瞬间,而把拼多多托举上宝座的一大核心业务是 Temu。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成为不少企业寻求变革的一大出路,一方面全球化拓宽了品牌的增量市场,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公司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
过去一年,涌入跨境出海的玩家变多了,从跨境电商平台 Shein、Temu,到深耕各个领網域的消费企业,比如白酒、潮玩。
任泽平表示,中国的消费品牌未来能在全球跑出圈的,一个是有强科技属性的消费品,另一个就是具有强情感属性的消费品,不仅功能齐全、满足多样的生活需求,更有和全球消费者的情感联结。
从某种程度上说,要促成全球化超级品牌必须要依托于两大因素,一是中国极致的供应链,二是全球超级 IP。
Shein 和 Temu 是中国极致供应链的代表。一位跨境商家曾向时代财经表示,中国灵活的供应链能支撑跨境电商 " 小单快反 " 的运作模式,并且批量地制造爆款单品。凭借着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一款新产品的诞生,从设计到批量化生产只需要 2 天。
另外,也有一部分消费类企业也成为全球化进程的弄潮儿。名创优品的全球化战略很早就刻在企业的 DNA 里,其海外门店数量超过 2000 家。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也在墙外飘香,2023 年第三季度,其线下门店开到了美国、泰国、澳大利亚,其中泰国首店开业人流量极大,首日销售额超过 200 万元,创下全球门店单日销售额纪录。
" 碳资产会变得和房产、股权资产一样重要 "
" 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二十年前没买房 "。早在 2020 年,任泽平就看到了新能源发展的潜力。而最近几年,新能源行业的膨胀式发展无不印证着他三年前的预判。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增投运的新储能装机达到 12.3GW,同比增长 920%。
从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新能源上半场,光伏、风电、锂电行业大爆发,未来下半场储能、氢能、智能驾驶、能源数字化值得期待。
任泽平强调,越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越是要兼顾储能安全与价值最大化,越是要守住质量安全的红线,比如要解决储能电池扩容带来的安全、寿命和效率问题,锂电池在复杂的应用环境下的安全问题。
储能行业的良性发展往往需要吸纳更多奉行长期主义的优质企业,共同設定 " 安全门槛 "。
此外,碳资产也有望成为继储能、氢能、智能驾驶之后的新能源第四大万亿级赛道,蕴含大机会。
碳资产指的是能在碳交易市场交易的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核证自愿减排量、碳金融产品、以及其他低碳技术创造出的产品。
我国碳交易市场刚起步,整体市场环境尚未被激活。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我国碳市场年内碳配额累计成交量 5085.88 万吨,年度成交额 28.12 亿元。2022 年欧盟碳市场配额成交量位 91 亿吨,成交额约合 5.3 万亿元,占全球碳市场交易总量比重超过 80%。
巨大的差距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一个有效的碳市场则需要总量控制和充分交易。
" 碳资产,未来和你的房产、股权资产一样,会非常重要。" 任泽平在会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