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财经经验:金帝股份这拨“神操作”,连刘姝威都怒了,欢迎阅读。
撰文丨周隆斌
"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 提出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限制大股东减持、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等等利好政策接连不断。" 一篮子政策 " 的篮子都快装不下了,但大 A 股成交量不增反降,令人称奇。
市场活跃不起来,到底怎么回事?答案也许就在市场之内。量化、外资纷纷 " 中枪 ",而如今,新股又成众矢之的。
9 月初,金帝股份敲钟上市。上市首日,盘中最高冲至 61 元 / 股,收盘报收 48.27 元 / 股,大涨 121.7%。
股市有涨有跌,炒股亏钱,除了关灯吃面似乎也没脾气。对于熟悉股市的老股民来说,金帝股份股上市首日的表现也不算多么异常。但是,时隔半个月后的 9 月 15 日,一则关于金帝股份 " 上市首日惊现限售股被融券 " 的消息,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
图 / 网络
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避免出现原始股东上市后立马减持套利,A 股上市的公司按照原始股东股份持有份额的不同,設定了解禁期。原始股东想要减持股份,最少需要等到 1 年以后。近期最严 " 减持新规 " 出台后,对股东减持条件作出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即便解禁期到了,金帝股份能否满足解禁条件还不得而知。
不过,比起持有股份带来的长期收益,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们似乎更希望马上变现。于是,他们将目光盯向了融券业务。
融券俗称 " 卖空 "。举个例子,假设金帝股份现在的股价为 10 元 / 股,小明持有 100 股。小红可以付出一些利息,向小明把这 100 股借过来卖掉。如果金帝股份股价后市下跌到 5 元 / 股,小红那时再低价将这 100 股买回来还给小明,每股就可以赚到 5 元的差价。
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们上市首日就将股票借了出去,即便不减持,也可以赚到钱。这部分股票融券费率(年化)最高达到了 28.1%,最低也有 21.6%。融券借到股票的人,大量抛售股票,压低股价赚取差价,达成 " 双赢 "。
只有不明真相的部分中小投资者,看着短短半个月里,相较上市首日最高价惨遭腰斩的股价,欲哭无泪。
按照现有规定,处在限售期内的股份是无法开展融券业务的,所以金帝股份的高管与核心员工是以 " 出借 " 的方式,将这部分股票借给所谓的 " 战略投资者 ",由他们开展融券业务。
也正是此一 " 出借 " 行为,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质疑。
当有媒体致电金帝股份询问此事时,金帝股份的证券事务代表称:
高管及核心员工只是参与了资产管理计划,我们按照资产管理计划来履行投资人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对于资产管理计划的后续管理,还是由资产管理人来管理的。有个概念你可能没注意,不叫融券,叫出借。我建议您问一下开户的证券营业部的老师,他们会比较了解这个业务。
这位证券事务代表的言里话,充斥着对询问者专业知识不了解的不屑。《上海证券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2023 年修订)》第二十条显示,参与注册制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战略配售的投资者,配售获得的在承诺的持有期限内的股票,确实可以开展证券出借业务。
金帝股份这番操作,从表面看来,似乎滴水不漏,合法合规。
昨日(9 月 19 日),证监会对此事做出回应:" 根据目前核查情况,上述融券业务符合当前监管规定,未发现相关主体绕道减持、合谋进行利益输送等问题。"
问题是,金帝股份高管与核心员工的行为,眼下引起了许多网友质疑和抱怨,可见类似操作存在巨大争议。为何监管层与市场出现这么大的意见背离?
图 / 网络
金帝股份的案例并不是孤例。8 月以来,共有 45 家公司在 A 股上市,有 11 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被大量融券做空。其中,恒达新材的融券费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 62.6%。
难怪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姝威愤然称:"如果这种行为,官方认为合理合法,那么,中国股市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公开抢钱!何时中国股市能让广大投资者分享到上市公司发展的红利?"
图 / 网络
刘姝威的话说得这么 " 狠 ",可见对这种行为有多么愤怒。然而,为什么这种行为却不被认为是绕道减持呢?在 A 股低位徘徊的今天,监管层对此应该仔细调查、认真分析,多听听来自市场的声音。如果此类行为确实是被人钻了制度漏洞,那还是要赶紧补上。
199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门营业,一晃已过了 30 多个年头。最初,A 股市场仅有 8 支股票上市交易,到现在已极速扩张至五千余家上市公司,两市总市值超过 80 万亿,规模跃居全球第二。
遥想 2007 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盘中第一次站上 3000 点。那个春节,大多数股民都对后市满怀信心。却没有人能想到,3000 点这个数字在随后的 16 年时间里和 A 股开始市场如影随形。各种 "3000 点保卫战 " 的段子,就连很多不炒股的人都有所耳闻。
究竟为什么 A 股市场始终难以摆脱 3000 点徘徊的魔咒?类似金帝股份的这番操作,或许就是一个最好的注脚。